当前日期:

目录

明光路煤球厂
1951年5月,淮南煤矿公司营运处合肥营业所在合肥火车站北侧二号门附近建明光路煤球厂。1951年9月21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坝上街金大塘东边,购置土地2l亩,自建货场和营业用房,并与粮食一库联合申请,利用石子加工厂铁路专用线修岔道300米通向河下(煤厂使用140米)。同年11月19日,煤厂迁到新址,但主要工具只有杠子、箩筐和大锹。1959年“大办钢铁”时期,在肥东、肥西等地招募民工800余人,专事煤炭盘堆。由于煤炭消耗量猛增,到货集中,曾在螺丝岗(合钢专用线岔道)开辟新货场,并建房10余间。另借用安纺专用线卸煤。五十里小庙亦建一个新货场。在“钢铁元帅”下马后,以上3处均自动放弃,大部分民工返乡。1964年,煤球厂组成平板车运输大队,送货上门,深得居民好评。后受“文革”冲击,运输大队解散。1979~1980年,两年冬季全市出现“买煤难”,明光路煤球厂干部职工发挥设备优势,夜以继日工作,加工生产成型煤供应市场。
1985年末,全厂共有职工350人,拥有大型轨道卸煤机2台,装载机2台,推土机2台,地镑2台,粉碎机1台,蜂窝煤自动生产线1条(年生产能力7万吨)。煤炭货场安装有8个龙头的除尘喷洒设备,年吞吐煤炭20万吨。明光路煤球厂已成为全市成型煤生产、供应的中心。
张洼路煤厂
1958年底,市政规划:火车站三角线货场改建宰牲厂,原明光煤球厂堆存的近万吨煤炭限期转出,同时不准再接卸煤炭。同年底,经省商业厅批准,并经市政规划同意,将明光路以北,张洼路以南,淮南铁路干线以西,方圆120亩土地全部划归煤炭公司作货场用。筹建时暂名西货场。1960年秋,平垫土地60亩,可堆放煤炭5万吨。1961年初,铁路专用线建成,计长400米,23个货位。西货场正式接卸煤炭,同时开始营业。业务属明光路煤球厂领导,财务上采用报帐制。1962年春独立经营,定名为“张洼路门市部”,职工20人。1970年10月,明光路煤球厂张洼门市部改建为张洼路煤厂,负责接卸和发运经济区各县的中转煤炭及供应合肥市部分生产用煤。随着业务量的增大,进货量占全市的40%。由于吞吐量大,车调频繁,原铺简易铁轨一年内出现断轨事故11起。1962年6月,这条专用线被火车站命令关闭,合肥到煤接卸发生困难。公司一方面考虑在南门再建新货场,另一方面积极设法修复西货场专用线。在换轨期间,交通厅直属汽车运输局,欲从专用线向北铺设油库专用线。经协商同意接轨,但运输局为煤厂更换100米钢轨。产权属运输局,使用管理权属张洼路煤厂,维修费用双方负担。当年底修复通车。张洼煤厂专用线全长446米,货位27个。
1979年2月,公司为解决职工子女就业,在张洼路煤厂南端,办了一个青年煤球加工厂,生产了一段时间。由于运输、销售等原因,1984年春,青年煤球加工厂停产。
1982年,学习省内外同行业的先进经验,为工业煤生产建立了一条自动配煤线,年产配煤(混合煤)12万吨。
1985年末,张洼路煤厂有职工93人,货场50844平方米,可堆存煤炭6万吨,年吞吐量100万吨。建有综合办公楼694平方米,职工宿舍2234平方米,并设有现代化煤场设备地衡6台(15吨3台、30吨2台、50吨1台),推土机3台,装载机4台,轻型汽车1辆,设备、仪器齐全的中心化验室一座。张洼路煤厂已成为合肥市存煤量最高、吞吐量最大的煤厂。南七煤厂
1960年,南七门市部改建成南七煤厂,年底对外营业。煤厂负责合肥市德胜门以南、中级党校以西地区煤供应,同时承担六安地区各县的中转煤接卸、储存和外运工作。1962年,煤厂安装破碎机和蛋球机各1台,日产30吨,但蛋球日销量仅2吨左右。
1963年9月,因四里河桥塌裂,18公里铁路专用线不能通车,南七煤厂也暂停营业。直到1965年2月,四里河桥修复通车,南七煤厂才恢复营业。
1973年,省8070工程需将专用线移位,煤厂煤堆后移,机房拆迁,煤厂面积缩小800平方米。
1974年,在合肥重机厂的协助下,煤球生产实现半自动化,安装了天津产7071蜂窝煤机4台,提高了产量。
1981年,为解决合肥地区“买煤难”问题,省燃料公司拨款15万元,自筹20万元,共35万元,在南七煤厂建立成型煤自动生产线。1983年7月1日竣工投产。车间占地1300平方米,屑煤料仓可容700吨,安装各种机械64台。同时采用电子仪表控制各个环节,不仅原煤、黄土配比合理,而且能保证所需产量。另外还安装了吸尘、排尘设备,保持车间整洁。东区煤球厂
东区煤球厂前身是花冲、和平两个煤球厂。
1962年3月,地方国营东市筑路工程队转产建成花冲煤球供应站。36名职工均为筑路工人,由工程队提供资金5000元,归东市区政府领导。1964年8月,供应站归口市煤建公司,更名为花冲煤球厂。
1961年11月,东市搬运管理站筹建和平路煤球供应站。性质为地方国营。人员是搬运站职工,共16人。资金13000元,由东市区财政拨款。1964年8月,供应站归口市煤建公司,更名为和平煤球厂。
两厂的生产方式略同,均由明光煤球厂拉屑煤,加工蛋形球。不久安装粉碎机,由明光煤球厂运原煤,自行打粉。1964年以后,逐步增添了设备,先后安装了蜂窝机,生产供应蜂窝煤球,并增设供应点:“花冲”在三里街、玻璃厂建点,“和平”在合钢新村建点,大大方便了东区居民购买生活用煤。
1976年以后,原煤调价,人员工资及福利费增加,加上管理不善,产量不高,两厂均有发不出工资的趋向。为了减少行管人员,增收节支,便于统一领导,市煤建公司与两厂协商,决定合并,把多余的行管人员充实第一线,富余人员办第三产业。
1983年6月,两厂正式合并为东区煤球厂。厂部设在原花冲厂。原和平厂的办公旧址改建为1个土产、百货门市部,增加经济效益。领导班子调整后,很快扭亏为盈并有积累。1985年底,有蛋球机4台、蜂窝机7台、粉碎机2台、运输汽车4辆、大小车床7台。资产总值287279元,流动资金14839元。煤球产量36000吨。
跃进煤球厂
跃进煤球厂前身是红旗、长江路两个煤球厂,原属于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科,业务受市燃料公司领导。经市政府批准,两厂于1965年8月归口市燃料公司。1970年7月1日合并成立跃进煤球厂,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属集体所有制性质。厂部设在原长江煤球厂。1980年迁至跃进路2号省出版局西侧,1985年7月又西迁至五里墩合作化路。原址办了一个招待所。跃进煤球厂成立以后,自力更生创建机修车间,生产单冲蜂窝煤球机和煤球机配件,供应县区煤球厂。自己安装粉碎机,蜂窝煤球自动生产线生产蜂窝煤,经济效益日趋好转。
1987年,全厂有职工223人,辖机修车间和合作化路、长江路煤球加工门市部及五里墩供应点。拥有蜂窝煤球自动生产线l条,各种型号的蜂窝煤球机9台,年生产供应成型煤3.5万吨左右;拥有固定资产65万元,自有流动资金20万元。已成为生产和供应西市区居民生活用煤的重要企业。
中心商店
1968年4月,学习外地分散生产、分散供应、方便顾客的经验,组建了中市煤球商店,属全民所有制性质,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有职工120人。商店下设陈小巷、科技大学、安医、卫岗、梨花巷5个煤球生产供应点和中菜市、阜阳路、省政府、省建三公司、金寨路5个煤球供应点。拥有蜂窝煤球机8台、蛋球机4台。1979年1月,中市煤球商店撤销,卫岗、安医、科大3个生产供应点划归南七煤厂,陈小巷、梨花巷2个生产供应点及金寨路、阜阳路、中菜市、省政府、省建三公司等供应点划归明光路煤球厂。
1985年1月,中心商店成立,实行产销分开,主要任务是销售成型煤。中心商店辖中菜市、阜阳路、陈小巷、省政府、省建三公司、金寨路、铁四局、变压器厂、望江路、制药厂、科大、安医等门市部,有职工76人。此外,还在单位职工集中居住的宿舍区设有60多个预约点,开展预约登记、送货上门服务。1985年4月开始营业,到1987年底,共销售成型煤11.13万吨(其中预约送货上门4.4万吨),销售额356万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