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蛋球
蛋球,俗称小煤球。合肥生产的蛋球含原煤88~90%,含黄土10~12%。含水量9~10%。成品落末率不超过5%。
解放初期,工人把混煤铺在水泥地坪上,用人力拉一大石磙,将混煤碾碎、过筛,另把黄土化成泥浆,掺入煤粉,拌匀后倒人手摇机漏斗中,由2名工人摇动把手,2个滚筒旋转相挤成煤球。这就是早期人工手摇生产的蛋球。l0名工人日产1吨左右,成本高,劳动强度大。
1955年派人去南京参观学习,并聘请技术人员来肥指导,改进用电机带动滚筒,日产达20吨,但破碎、掺土仍沿用老法,原料跟不上生产,日产只能在10吨左右。1957年底,安装第一台粉碎机,1960年安装皮带运输机,并增添了4台蛋球机。70年代进入高峰,1976年生产供应蛋球10.49万吨,占成型煤供应总数的87%,80年代后,蛋球生产逐渐被蜂窝煤球取代。
蜂窝煤球
蜂窝煤球,又称经济煤球。因煤球清洁、耐烧、使用方便,深受用户欢迎。蜂窝煤球呈筒状,球高70毫米,直径100毫米,内有12个孔眼,均匀分布。煤球含原煤82~85%,黄土15~18%,含水量10%左右。球体承受压力在60公斤以上,每个重700克左右。
1962年初,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有蜂窝煤球供应市场。为适应合肥市居民对蜂窝煤的要求,煤厂自制几副手工铁模,用手工生产直径为15厘米、高为20厘米、重量1.5公斤的经济煤球试销。这种煤球使用时先引燃,后放入无胆炉内,周围填以草木灰,居民争购,供不应求。1963年改进工具,用脚踏代替手摇,虽劳动强度有所减轻,产量依然不高,且使用不方便,不久即淘汰。
1965年,合肥工业大学机械系师生试制1台蜂窝煤球机,在明光路煤球厂安装试用,宣告合肥地区第一台蜂窝煤球机问世。由于工人初次使用这种机械,对性能、保养方法均不熟悉,常因故障停产,虽设计能力日产10吨以上,每月产量也仅在100吨左右。后从北京青年路煤球厂购进蜂窝煤球机5台,产量日趋上升。
1978年,学习无锡、镇江等市的经验,自制了挤压机,生产挤压式的蜂窝煤球,由于质量差,群众不愿使用,几次改革均未成功,终于淘汰。不久,天津7071型蜂窝煤球机问世,因体积小、产量高、便于维修,合肥市一次购进4台,并安装自动上料线,节约了劳力,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日产量可达60吨以上。
1982年6月,明光路煤球厂新车间竣工后,从镇江购进新产品双冲蜂窝煤球机8台,同时安装自动上料流水线。这是合肥市第一条蜂窝煤球自动生产线。1985年3月,跃进煤厂建成第三条蜂窝煤自动生产线。1988年底,东区煤厂蜂窝煤球自动生产线建成投产。至此,合肥市蜂窝煤球的生产全部实现了自动化,年产量在20万吨以上。
动力配煤
动力配煤,又称混合煤,是根据锅炉燃料性能的要求,把几种不同的煤种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热量在5000大卡左右。1982年,学习省内外同行业的先进经验,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在张洼煤厂建立了一条自动配煤线,年产配煤12万吨,降低了煤耗,节约了能源,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
下一篇:第三节 网点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