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内部网点
1965年,中央发出“全国清仓、核资、查库”的指示。为了代销企业超储积压物资,公司于3月份开始筹建“积压物资展销部”。4月12日正式对外展出,地址设在安庆路五金交电商店中央。展销部面积48平方米,有11个铁制货架、3个玻璃橱窗。样品有机电、仪表、化轻、建材、小五金、轴承、工具、汽车配件等11大类,以零星小件为主。全年共接待2.13万人次。成交额64.21万元。
1968年11月,公司由安庆路迁至明教寺。为收旧利废,加速处理积压,展销部扩大为展览馆,占地约1000平方米,由业务科管理。展览馆分机电、五金、工具、配件、化轻等5个馆(厅),开展实物、样品、资料展销(1978年,随着公司机构变更,展览馆改为仓库)。当月,公司在淮河路216号设置了处理积压物资门市部。1978年,处理积压物资门市部随公司迁至芜湖路办公,更名为代购代销门市部,营业面积313平方米。原淮河路房产设备交给市机电设备公司。
1981年3月,公司组建了生产资料代办服务部,安置了8名待业青年,与代购代销门市部在同一大厅内营业。1985年3月,代购代销门市部改建为生产资料交易市场。
联合营销点
1963年,合肥市生产资料服务公司与省内外157个单位建立了“联合营销”关系(俗称“联号”)。1964年对“联号”关系进行整顿,有的重新签订合同,确定重点与一般“联号”。1965年,公司与142个地区和单位(有2个中央直辖市、5个省公司、96个市公司、21个专区公司、18个县物资局)签订了联合营销关系。
“文化大革命”初期,公司原建的“联号”关系大部分中断。1974年,市生产资料服务公司与上海、广州、西安、沈阳等32个地区重新建立“联号”关系。全国大连会议之后,公司通过函电、调剂会等方式与全国兄弟地区建立网点关系。1979年,市公司与省外78个兄弟公司建立了业务关系,其中签订协议的有35家,委托代办的金额达760万元,占公司服务额的40%。为发挥网点作用,对重点地区上海,不仅派有常驻代表,负责催办业务、收集情况,而且在公司内部明确代购、代加工业务的对口员,以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生产建设服务。
服务基点
1964年,在省厅派员协助下,先后在市内选择了生产定型、企业管理较好、三类物资有专人负责、规模较大的合肥搪瓷厂、矿山机器厂、合肥电机厂作为服务基点进行试点,主要供应三类物资和机电局管的二类物资,共有535个品种,其中能正常供应的400种,不能正常供应的135种。
1974年,公司运用展销会、产需衔接会、扶植“五小”企业等方式扩大本地区服务基点。1979年,市内服务基点85个,占全市工厂的28%,其中代购代销点50个,加工服务点25个,三类物资点10个。要求业务人员掌握:积压超储情况,企业主要产品与国内同类产品在质量、规格、价格、销路比较情况,企业当年零星采购主要物资情况,当年外协、外加工和接受加工情况。各服务基点确定固定联络员,并签订协议。
驻沪办事处
1964年,为解决企业“小、少、难、急”的物资,提高代办效率,省物资局要求省内有关地区派员驻沪办公,开展生产资料的代办业务。经市物资局研究决定,公司以市物资局代表的名义派员常驻上海,开展“四代一调”业务,负责办理局、公司交代的有关事宜。“文革”初,“驻沪办”被上海“文攻武卫”查封、撤销,派驻代表返回。1970年,为扩大上海一线代购、加工业务,公司又派陈咸焜常驻上海。1975~1985年在沪共完成代购、代加工业务1930.7万元(以委托加工业务为主)。1981年以后,加强了在沪委托代购业务和信息的传递,代购额逐渐大于加工额。合肥制药厂、合肥木器厂、合肥锁厂、合肥林店非标准件厂在沪采购业务基本上委托公司代办。1985年,在驻沪的60多个“联号”公司中,合肥市代购总额名列前茅。1981~1985年,公司共在沪调出物资总值360.54万元,调入物资总值338.9万元。1984年还处理了公司积压的台杉圆木2653立方,价值150万元,使公司资金及时回笼,避免了木材久存变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