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消防车辆
民国时期,合肥唯一的消防设备就是民间商办的水龙,射程只有10米左右,水管口径不足2寸,没有水泵,靠人力推动铁轮行驶。当时合肥街道全是条石路面,年久失修,铁轮滚动缓慢,发生重大火灾,这种水龙无济于事。1949年,合肥解放时,从旧警察局接收2架小机器龙,民间也只有4台土水龙和火钩、水桶等简单灭火工具。1950年,消防队配备了一辆消防汽车,三部水龙以及水龙带、水锚、水管、火钩、马灯等灭火工具。1955年,消防车增加到3辆。1958年,消防队在三里街、长江路建立2个消防站,配备6辆消防车。1964年,消防大队建立4个消防站。由于消防专用设备不足及保养较差,四中队在扑救合肥钢厂火灾时,消防车不出水,待排除故障时,已失去控制扑救初起火灾的有利时机。为加强战备执勤工作,消防大队于8月底组织两个检查小组,主要检查消防车发动机、汽油输送装置、蓄电池控制仪表、转向盘、离合器、各部件润滑、随车工具装备、全车及个人装备、灭火工具的保管等,并进行车辆建档工作,印发检查通报,表彰先进。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1974年,消防大队装备执勤车19辆,非消防车2辆。
1985年,消防器材装备有所改善。有解放牌水罐车14辆,解放牌泡沫消防车、黄河牌泡沫消防车、水罐车各2辆,二氧化碳车、干粉消防车、轻便消防车、照明车、电台指挥车、防火宣传车各1辆,吉普车2辆,货车3辆。1986年,从西德引进波浪涛曲臂云梯消防车,曲臂可伸高31.5米,填补了合肥市在扑救高层建筑火灾上的空白。1986~1989年,先后新添置黄河牌水罐车2辆,蓝鸟轿车、万力特面包火场指挥车各1辆,解放牌141水罐车5辆,东风牌水罐消防车2辆,解放牌干粉车1辆。
1992年,消防支队拥有各类消防车42辆,其中水罐消防车25辆,泡沫、干粉消防车6辆,高层曲臂支梯消防车2辆,火场指挥车2辆,照明车、运输车各1辆,教练车2辆,其他车3辆。
消火栓
建国前,合肥没有专用消防给水设施。建国后,市人民政府在城建规划时,统盘考虑了消防给水问题,于1953年初建成了一条生产、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合并的给水系统,给水管道压力保证在灭火时不小于10米水柱。在长江路、淮河路、宿州路、庐江路、金寨路、徽州路、安庆路、芜湖路东段等分别安装了消火栓。室外消火栓沿道路设置,大多设在十字路口。1973年,全市沿道路设置消火栓116个。消火栓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有两个直径为65毫米的英式接扣和直径为105毫米的粗螺纹接扣的地上消火栓,另一种是地下式消火栓。
1980年底,消防监督部门组织人员对市政消火栓的分布、使用情况及其供水能力,进行调查和测试,发现现有的消火栓无法满足城市消防用水的需要。1是市政消火栓数量少,市区长江路、淮河路、宿州路等13条主要道路,总长度31361.8米。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关于消火栓设置间距不得大于120米的规定,在这些主干道上应安装消火栓261只,而实际只有71只。地处闹市区的淮河路,全长2227米,应设置消火栓19只,当时只有2只。还有合作化路、望江路、屯溪路道路两旁的工厂、仓库、学校等企事业单位比较集中,却没有设置消火栓。2是现有的消火栓比较落后,与国产定型消防车的进出水内扣式接扣的直径和规格都不同。发生火灾时消防车不能直接连接消火栓,影响火场供水。3是消火栓供水差,损坏严重。市政现有的消火栓中,有半数在灭火时供水压力达不到10米水柱的标准。由于消火栓无法保障消防用水,直接影响扑救火灾。如合肥卷烟厂、中国科技大学、合肥五金批发部发生的重大火灾,都因缺少消火栓供水,扑救时用消防车长途运水,延长灭火时间,造成重大经济损失。1980年11月11日上午,合肥五金交电批发部发生火灾,在火场西侧约40米,东侧约100米处,各有一个立式消火栓。由于消火栓接扣口径与消防车的吸水口径不符,只得采取调集消防车辆交替供水的方法,才解决了火场消防用水的困难。
为了加强市政消火栓的管理和保养,市公安局、城建局于1981年10月5日,颁布了《合肥市消火栓管理办法》。在城市规划、厂房和住宅建设中,注意考虑消防给水,市郊新建或延长的道路,按照《建筑规范》要求和实际需要,安装消火栓,定期对消火栓进行检查保养,并逐步维修更新旧式消火栓。利用现有天然和人造水源,如湖、河、塘、池、单位内部的游泳池,根据需要修建消防车道和码头,以保障本单位消防用水。1978年底,安纺总厂供销科简易仓库,因附近建筑工人生火烘烤衣服引起火灾,扑救时由于厂内地下水管淤塞严重,消火栓水压低,只能到厂外运水,延误灭火时机,给国家造成8万多元的损失。翌年10月该厂投资10万元,安装了一条3000米长的专用消防用水管,设置消火栓14只,同时还修建了1个800吨、2个600吨的消防蓄水池。合肥粮食二库有大小粮仓22幢,年吞吐量达10亿多斤,火灾危险性较大。库区原有的消防器材陈旧,消火栓供水压力不足。1982年,该库新增设7只立式消火栓,添置水龙带420米。
1989年,市建委拨款5.3万元,对全市式样落后、年久失修的37只消火栓进行了更新,并在拓宽改造的蜀山路、梅山路等处新增消火栓9只。年底,全市共有市政消火栓187只,但离《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关于城市消火栓设置间距的规定,相差甚远。
1992年,全市28只英式接扣和地下式消火栓全部淘汰,更换为新式消火栓。对遍布全市的230只消火栓普遍进行了检测和保养;对竣工使用的52座高层建筑从使用性质,灭火设施,供水能力,安全疏散等多方面进行调查,并登记造册。
设备消防通讯
解放初期,发生火灾靠敲锣报警,以后逐渐发展到大队部设立调度室,配备两部直线调度电话,以及火警接受电话,调度通讯外线自动电话各一部。1979年,配备指挥车1部,车上配有3—1OW电台2部,2只0.5W袖珍步话机,开通了无线电台的消防通讯指挥。1980年,购置了18部5—10W电台,各中队都有了直线调度电话。1984年,补充了13台小型步话机。1988年8月,在市区中队进行了无线通讯组网,添置了400兆主台机1台,车载台3台,手持对讲机20多台,沟通支队与中队的二级通讯网络。同时配套购置了50门火警调度电话机和50门电话总机各1台,新开辟119火警调度线4对,支队与中队火警直通电话线4对。全支队有9对火警调度线能同时受理火警,基本实现消防通讯的无线、有线同时联络,提高了对火警的受理、火场力量调集、现场无线电指挥的速度和准确性。
1989年,为了加强支队与企业专职消防队和重点单位的通讯联络,为合肥石油站、合肥自行车厂、合肥烟厂、省电视台、合肥电冰箱厂等单位配备了无线对讲机30多台。1992年,合肥市消防支队开通了14对“119”火警电话和5对火警专用线。市区6个中队均能及时分区受理火警电话,缩短了受理火警时间。全市各级消防队共拥有无线电台主机1台,无线通讯基础台5台,车载台9台,手持台67台,基本建成了无线通讯二级网络。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