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接转机构
民国27年5月,合肥县城沦陷。县政府移驻西乡南分路口,在完整的乡镇实行征兵制,在半沦陷区实行募兵制,继续抗日。征来的壮丁由新兵征集所临时管理,等待部队验收。民国31年,县政府在鸽子笼圩兴建新兵招待所。该所有草房17间,置板铺可容200人住宿,还设置运动、娱乐场地。日军投降后,此所撤销。
1952年,志愿军开始大批复员,市人民政府决定在东门长淮电影院北面建立军人接转站。转接站有草房36间,内设木板通铺,可住300人。
1956年8月,省拨款10万元,征地2.14亩,在滁州路地段兴建军人接待大楼。翌年11月,2203平方米(84间)的三层接待楼房建成,内置棕床300多张,取代了木板通铺。1958年,军人接转站所属人、财、物被用于创办“八一”机械修理厂,接待运转中止。
1959年春,退伍义务兵连同入伍新兵约6000人需接转。市成立退伍军人临时接待运转站,承揽接待任务。此后临时站改为安徽省合肥市退伍军人接待运转站。由于该站每年接转任务都于2~3月内完成,其余时间则利用人力、物力接待过往复员军人和一般旅客。1962年,站营业额6万余元,盈余5492元。此为接转站盈利之始。
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接转站客房被造反组织占住,建筑设备被破坏,文档钱物遭洗劫。此后数年,经营连续亏损。1984年,接转站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首次由站长与市民政局签订承包经营合同,当年盈利达6万元。翌年更新设备,计购西式床48张、沙发17对、电视机10台、吊扇(台扇)33台、写字台(高低橱)65张以及折叠椅、纱门、纱窗、消毒器等。
接转工作
解放初的合肥,部队过境时均组织临时接待。1949年9月上旬,挺进大西北的解放军某部途经合肥,运输工人连夜搭起戏台,新民戏院、小戏院、文工团演员和青年学生轮流表演节目欢迎。接转期间,城郊工人、农民纷纷担水送茶、赠香烟,他们都以见到解放军,送上一杯茶为荣;王明山等人一天烧开水70余担;菜园户李氏、王氏两妇人轮挑一担茶,送到10里外解放军驻地;尚武街3位妇女各提一篮香烟送给战士,烟盒上写着“肃清反动派,人民出苦海”、“你们劳苦功高”等语。翌年3月,第三野战军71师到达合肥,居民纷纷让房、搭铺、送茶水;各街道组织拥军小组为战士拆洗衣被;皖北行署及合肥各界近2万人盛会欢迎。部队离肥时各学校与市工会、青年团、妇联联合欢送。
1952年初复员志愿军进站后,接待人员先安排铺位、送茶水,再介绍注意事项。接待伙食每日三餐,中、晚各2菜1汤。
1959年市接转退伍义务兵和入伍新兵约6000人。1971年接待任务重、时间短,市成立新老兵接待转运领导小组,下设接转办公室,分接待、宣传、后勤、保卫4组,在车站附近商借大庆中学、矿机厂等5单位的礼堂安排临时住宿点。接待期间曾有1批新兵突然到达,停车仅2小时,经全站密切配合,一小时内即摆出1200人的饭菜。此后又有500名退伍兵深夜到站,当时各点均已满员。经省军区、6408部队支援汽车,接待人员通宵紧张联络调度,使这批退伍兵安全转运完毕。
1972,合肥接待转运站负担六安、金寨、霍邱、寿县、肥西、霍山、舒城、含山、和县、肥东、桐城、无为、庐江等13县新老兵的接转任务。年末接转高峰期,站临时抽调人员协助,提供临时住宿点。12月9日那天,接待站须同时安排1万人就餐。食堂采取分班流水作业,按5菜1汤标准轮番供应的办法,将接待工作安排得妥妥贴贴。1978年后,遇人多安排不下时,接待站即租旅社,并支付住宿费。
1979年春,为接待赴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的千余名指战员,市民政局领导和全站干部职工,不分昼夜,全力以赴。指战员们凡能到站就餐的,保证其饭热菜香、水卫生,并锣鼓欢送;来不及下车的,就将饭菜保温送进车箱。
下一篇:第三节 慰劳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