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独立第五师
民国16年初,原北洋军阀驻皖军队5个混成旅,因总司令陈调元投向蒋介石而分崩离析。2旅旅长马祥斌得到蒋介石给予“国民革命军独立第5师”番号后,乘机招兵买马扩充部队,将原北洋军阀驻皖1、4、5混成旅各1个团收编,加上自己2旅扩充的部队,组成第5师,马任师长,刘和鼎任参谋长,辖3个旅,1旅旅长张香谷,2旅旅长阎统贯,3旅旅长秦庆麟,全师约10000人。1927年2月,2旅驻守合肥。1、3旅分驻六安、霍山。3月,北洋军阀张宗昌部逼近合肥,马祥斌奉命将全师3个旅集中于合肥,组成合肥城防司令部,迎战张宗昌部。经1个月激战,在合肥民众的支持下守住了合肥。合肥解围后,全师开赴寿县和亳县。
安徽省保安司令部
民国32年4月,安徽省保安处改编为安徽省保安司令部。省主席李品仙兼任司令。民国34年8月,司令部由立煌迁至合肥,驻大书院,设司令办公室,保安处、防空处、总务科、军法科、经理科、会计室,辖5个保安团及皖南行营和各专区保安司令部。该部组织了对中国共产党组织及其政权和武装的“围剿”。民国37年,所属保安团有10个,编为3个旅及1个独立团。同年12月,该部即仓惶撤离合肥,逃往江南。
安徽省军管区司令部
其前身是民国26年9月成立的安徽省兵役管区司令部。民国27年3月,兵役管区司令部改为安徽省军管区司令部,省主席兼司令官。机关设征募处、编练处、总务科、会计室、兵役班、各学校军事训练团。同年辖3个师管区12个团管区。民国34年日军投降后,由立煌迁至合肥,驻大书院。军管区负实际责任的副司令先后为张义纯、陈敢、阮永祺。军管区在安徽地区征兵达数十万。民国37年底,由合肥撤往江南。
第二十六集团军
总司令徐源泉,辖第10军、第87军。在合肥期间隶属国民政府军队第5战区。民国27年4~5月,由河南、湖北等地移防合肥。同年5月3日始,与入侵合肥地区之日军接战。10军之48师、87军之199师,为防守合肥的主力部队,其中,东山口阻击战、合肥城保卫战、大蜀山争夺战,战况尤为激烈,爱国官兵对日军进行了坚决英勇的抵抗,遭受了重大伤亡,仅合肥保卫战就伤亡失踪团长以下官兵2380人,第199师574旅2个营的官兵死守大蜀山,全部战死。但高层指挥官作战部署不当,指挥不利,使兵力优势的该集团军终未守住合肥。合肥失守后,该部调往其他战场。
第二十一集团军
总司令先后为廖磊、李品仙,抗战期间隶属国民政府军队第5战区,辖第7军、第31军(后解散)、第48军。该部为国民党桂系的基本部队,民国26年8月以后,为防御日军对合肥等地的进攻,国民党军队桂系21集团军所属部队驻守合肥地区,其172师、176师至民国27年5月于合肥城及梁园、八斗岭一线设防,构筑工事。此后,国民党军队变更部署,以26集团军徐源泉部率41师、48师接替172师、176师防务,在店埠、元疃、靠山集、曹家店一带布防。合肥城失守后,同年底,桂系21集团军之7军、48军部队重返合肥地区。138师(师长莫德宏)之412旅(旅长龙炎武)、414旅(旅长郭少文)进驻肥西地区。民国28年初,176师进驻津浦路西直至瓦埠湖地区。民国29年6月下旬,桂系部队取消旅级编制,138师辖412团、413团、414团和补充团。7月以后,138师越过淮南铁路进入肥东地区,其部413团各营驻于草庙集、梁园、青龙厂、埠子里、元疃集、马黄等地,团部及直属队驻草庙集。第414团部队驻花张集、八斗岭、王子城等地。138师在肥东地区主要任务是和新四军搞摩擦,也与日军作战。
民国30年3月,第138师退回大别山休整,由171师(师长先后为漆道珍、曹茂琮)接替其防务。171师师部率第513团驻栏杆集附近,511团驻梁园、石塘、店埠、王子城一带,512团驻三官集、广兴集等地,其余驻全椒县境内。全部兵力约5000人。民国32年6月,国民党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171师移驻全椒县古河地区。172师(师长钟纪)辖514团、515团、516团进驻合肥吴山庙地区。民国34年4月,在肥东黄疃庙战役中,171师(师长李本一)、172师(师长朱乃瑞)东西对进,与新四军2师、5师、7师主力部队激战于肥东东部地区,被新四军歼灭5000余人(主要是171师部队)。黄疃庙战役后,172师接替遭重创的171师,进入淮南铁路以东地区,其514团1营分驻王子城、富旺集、杨店一线,向新四军津浦路西根据地警戒;团主力集结于梁园附近,作为机动。515团3营分驻于三官集、鸡鸣桥、小龙山一线,向新四军津浦路西根据地警戒;团主力集结于全椒、含山等地。同年7月23日,第172师(师长刘怀义)率部进驻下塘集等地,接受日军投降。
安徽省保安团
民国27年4月,安徽省保安5团、7团组成“合肥警备司令部”,在26集团军指挥下,参加巢湖以北邢家铺、米家湾、三河集一线对日防御作战。合肥失陷后,继续在合肥西乡活动。民国29年前后,保安5团(团长龚××)驻于合肥西乡四十铺,保安8团(团长邱少南)活动于合肥东乡,分驻于梁园、王子城、肖家圩等地。民国31年,保安8团调往巢县,保安3团(团长莫仲庆)率3营驻梁园、1营驻草庙集、2营驻王子城,特务大队60余人,活动于杨店、西关、大坝一带。
游击纵队
民国28年春,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及第21集团军总司令部将安徽省抗日人民自卫军大部分强行遣散,剩余小部分与其他系统的地方武装合编为8个游击纵队,上设“豫皖鄂边区游击总部”统辖之。游击纵队下辖支队、大队,相当于师级编制。8个游击纵队中在合肥活动的有:第8游击纵队(司令季光恩所部,由合肥本地杂色武装组成,曾在民国29年1月围歼日军驻合肥城防部队三浦中佐部,抗战期间多驻合肥西乡)、第10游击纵队(司令由第五专区专员李本一兼,后为柏承君。该游击纵队受桂系军队严密控制,曾参与民国34年5月合肥东乡黄疃庙战役,配合桂系正规军对新四军作战)、第13游击纵队(司令黄师岳,所部部分由三河镇一带的抗日自发武装编成,较长时间驻合肥西乡,民国29年1月曾参加围歼日军合肥城防部队三浦中佐部的战斗)。上述3个游击纵队,在抗战开始时,尚能配合国民党正规军对日作战。民国28年后,国民党反共高潮迭起,上述部队逐渐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民国34年日军投降后,上述游击纵队番号撤销,人员大部编人桂系正规军。
第二挺进纵队
隶属于民国29年成立的国民党鲁苏豫皖边区司令部。民国34年进驻合肥西南焦婆、聚星一带,为师级单位,下辖支队。同年5、6月间参与对合肥、舒城地区新四军的“围剿”,纵队司令丘清英曾任桂系第48军旅长。
第八绥靖区合肥指挥所
民国35年夏,国民党第10战区及21集团军等部奉命撤销,成立徐州绥靖公署第八绥靖区。司令官夏威,副司令官刘和鼎、钟纪、廖运泽等,参谋长徐启明(胡栋成接任)。辖区为安徽省长江以北地区。所辖部队为7军、46军、48军。民国36年春,第八绥靖区在合肥设指挥所,同年夏,夏威亲临合肥指挥,企图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民国37年冬淮海战役期间,该部迁至合肥,驻小东门等地,不久即撤往江南。人民解放军渡江后,该部撤销。其他驻军
抗战胜利后,为阻止抗战有功的新四军接受日伪军投降,并在淮南铁路沿线抢占日伪军占据的要地,国民党桂系48军138师占据合肥地区,176师占据寿(县)东南根据地(今长丰县大部分地区),与7军一起控制了津浦铁路蚌埠至浦口段。民国36年,桂系主力7军、48军大部调往中原战场,合肥地区主要由国民党安徽省政府所属保安团守备。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挺进皖西,国民党当局急调88师进驻合肥地区以保卫省会。不久,该师一个旅在六安地区被人民解放军歼灭。此后,驻守合肥地区的野战部队,主要是由伪军第三方面军改编的46师、48师部分部队。9月,以46师为主组织了合肥城防司令部机关,以46师188旅523团等部为城防部队。先后担任合肥城防部队的还有:桂系主力7军171师513团,48军175师824团,88师62旅186团,42师138旅520团,46师175旅524团,51旅152团,77师等等。
附一:日本侵略军驻军
日军于民国27年5月14日攻陷合肥后,即对合肥实施军事占领,建立政权,实行殖民统治。但日军的军事占领,遭到中国抗日军民坚决抗击,同时,也受其兵力不足的制约。因此,只能维持对点(市镇)和线(交通线)的占领,广大农村基本在中国军民的控制中。驻合肥城和下塘集的日军除防守城区外,还做为机动兵力,向占据合肥农村的抗日军民实施“扫荡”。这样的“扫荡”经常受到抗日军民的沉重打击。
日军驻合肥守备部队日军驻合肥守备部队通常以“警备司令部”、“城防司令部”名义组织城市守备和下乡“扫荡”。为镇压城内人民的反抗,还设宪兵队,专司城内“治安”,对中国居民实行血腥统治。
除合肥城和下塘集这2个大据点外,日军还在铁路公路沿线先后占据过大蜀山、钟油坊、施口、二十埠、烟墩集、张洼、石涧、韦桥、董铺、岗集、小朱岗、张小郢、塘西、义兴、长临河、桥头集、店埠、临河、大兴集、南七里站、小兴集、朱巷、水家湖、庄墓桥、双墩、石涧、白塔等28个较小据点。这些据点多则驻兵一个中队,少则只有一个班。在抗日军民不断打击下,到日军投降前夕,合肥境内的中、小据点只剩12个,大部只驻一个班,少数驻一个小队(排)。
民国28年,日军设“城防司令部”担任合肥警备。城防司令为田川大佐,司令部驻大书院。另设“宪兵司令部”于小书院,设特务机关于井梧巷。城防部队有步、骑、炮兵近千人。民国28年2月,偷袭合肥巢县边境东山口新四军4支队8团的日军,被新四军击毙100多人。民国28年4月11日,向城西70里之防虎山国民政府第138师414旅828团发动“扫荡”,被打死打伤80余名。
民国28年5月,日军板垣师团尾奇旅团之市川联队取代田川部队为合肥警备部队,其司令部仍设大书院,兵力800余人。宪兵队驻小书院,宪兵队长大谷。同年9月上旬,市川联队一部调往芜湖,由市川的部属乌山省三代理城防司令。10月20~21日,乌山率日军700余人、伪军400余人,分2路向合肥西乡吴山口和周老圩、雷麻店一带与国民政府军队第138师412旅及地方武装发生战斗,伤亡100余人,代理城防司令乌山省三被击毙。
民国28年12月,日军以第9师团17旅团38联队三浦大队为合肥警备部队,大队长三浦中佐为警备司令,副大队长为竹泽,兵力约600余人。民国29年2月,三浦中佐率日军500余人,分3路向大蜀山地区“扫荡”,被国民政府军队第138师528旅及地方部队以绝对优势兵力全歼。
民国32年上半年,驻合肥地区日军为独立第13旅团,设“庐州区司令部”于合肥,警备区域为合肥和淮南铁路沿线大部地区,警备司令为早鸢四郎少将。同年8月,第13旅团全部调往徐州。8月16日,由江苏浦口等地调来第15师团近2000名日军担任合肥地区警备,警备司令为联队长羽鸟大佐,司令部驻女子中学。宪兵队长竹源见溪郎,驻四牌楼。该部仍担负淮南铁路沿线地区警备,其部署为:广中大队(400余人)担任合肥至田家庵警备,协屋大队(500人)担任撮镇以南至裕溪口警备,荣渡大队(600余人)担任巢县、含山一带警备。驻在合肥城内的部队主要是警备司令部和直属分队,计有:古信宗三郎步兵中队、向井步兵中队、合田炮兵中队、相浦通信队、玉和骑兵中队等共约500人。其中古信宗三郎就是血债累累的宪兵队长“毛胡太君”。
日军驻下塘集守备部队民国29年5月,日军开始修复被中国军民破坏的淮南铁路田(家庵)合(肥)段。6月3日,日军独立第13旅团一部步、骑、炮兵1500余人乘车进驻下塘集,指挥官为大泽太平郎。日军又扶持汉奸,在下塘集设特别区(相当于县)行政机构,辖双墩、罗集、下塘、朱巷4个普通区,以特务机关控制特别区汉奸政权,机关长和野力久。又设警备队负责治安,警备队由日军担任,队长立岛。此外,从蚌埠调伪军第6师沈席儒等部,从七里河(今合肥北站)至水家湖站沿淮南线,3里一碉堡,5里一炮楼,均由日、伪军防守。日军守备下塘集,其目的是控制淮南铁路北段和切断国民党皖东古河地区驻军与大别山区联系的交通线。同时,也为遏止新四军2师向淮南路以西发展。日军曾多次以重兵向铁路两侧地区扫荡。新四军2师及淮西独立团频繁活动于以下塘集为中心的淮南路北段。国民政府军队第21集团军为运输军需,由肥东梁园向西,由寿县三觉寺向东,不断强行通过淮南路。中国军队与日军发生多次激战,其中罗集、下塘集、李山庙、三义集、长岗店、庄墓、黄泥岗之战,击毙日军近2000人。民国32年8月后为第15师团羽鸟联队。规模除开始时外,均在1个大队左右。指挥官先后为:大泽太平郎、三泽津夫、左滕春雄(在李山庙战斗中被击毙)、柱松(代理)、太田(在黄泥岗战斗中被击毙)、太平、岗村。
日军驻合肥航空兵部队民国27年5月后,日军华中派遣军的航空兵团进驻华中各地作战。司令官是德川好敏中将,辖1、3、4飞行团,其一部常驻合肥。日军占领合肥后,将原有三里街机场修整为军用机场,并修建油库、弹药库等设施。常驻飞机数架,配合日军地面部队作战,对合肥境内和全省其他地区进行侦察、空袭。民国32年,日军在三里街机场驻有轰炸机6架,侦察机1架,存放汽油百余桶,炸弹500余箱。警戒机场兵力常为日军一个中队,伪军一个中队。当年5、6、7三个月,从该机场起飞空袭全省各地的飞机共71架次。日军合肥守备部队向合肥四乡“扫荡”,通常都有从合肥机场起飞的2~6架飞机配合行动,对居民点狂轰滥炸。民国27年10月6日,合肥抗日军民突袭三里街飞机场,焚毁日军飞机4架。
附二:汪伪驻军
合肥沦陷期间,驻合肥地区伪军分属二个系统,即汪伪中央系统、安徽省伪政权系统。第一方面军第4师、第6师、第7师属伪中央系统,皖中清乡司令部属安徽省伪政权武装。另有伪合肥县政府和伪下塘集特别区政府所属的伪地方武装。
所有伪军,均置于日军控制之下。日军利用伪军控制合肥地区、淮南线,又担心其力量壮大,难以控制,将淮南线沿线3个伪军师近万人的部队,缩编为伪第4师5000人。日军派遣中岛中佐和小出少尉常驻伪第4师师部担任顾问:中岛过问一切事情,小出专门监督师部往来信函。
日、伪军之间,经常冲突。民国30年2月14日,驻店埠伪军不堪日军欺压,将驻地15名日军枪杀后反正。民国32年8月,伪第4师中尉副官沈某与驻大书院的日军冲突,被日军枪杀,该师与日军城防部队关系极为紧张。民国34年7月20日,县城的日军宪兵队长古信(毛胡子)率部前往肥东长乐集、长临河两地向商人搜刮钱、财、物,与占据当地的伪皖中清乡第2师陈俊芝、程玉山部发生冲突。
第一方面军第六师师长沈席儒,原为安徽帮会首领之一。民国27年,他率众投靠日军。所部被编为伪“淮南清乡司令部”,民国29年改编为伪“绥靖军蚌埠地区绥靖司令部”,沈任司令。翌年1月,与伪绥靖军滁县独立营王连铮部合编为汪伪第1方面军第6师,辖1个团2个直属连。民国31年初,移防淮南铁路沿线,驻下塘集以北地区。
第一方面军第七师民国28年7月,伪“蚌埠剿匪军”扩编为伪“庐州地区绥靖司令部”,王占霖任司令,驻合肥。民国30年,被汪伪中央政权扩编为第1方面军第7师,王任师长,辖3个团,共2500余人,驻防下塘集以南至合肥一线及寿县、凤台部分地区。
第一方面军第四师民国32年4月,伪第1方面军第6师沈席儒部、伪第7师王占霖部、伪“皖中清乡司令部”第1师刘占奎部,合编为第1方面军第4师,师长王占霖,副师长沈席儒,参谋长黄丹忱。机关驻合肥段氏祠堂,设参谋、秘书、军医、军械、副官、军需6个部门,各部门主官为主任,另有卫生队及5个直属分队。辖3个团和1个直属特务营,共5000余人,驻防淮南铁路全线及两侧地区。
全师所有薪饷、服装、装备等均由汪伪中央政府发给,基层指挥官多受过伪南京军校培训。
民国34年9月,第4师被国民政府第21集团军接收改编为暂编第32师,辖步兵3个团,师长仍为王占霖。同年12月,改编为暂编第7纵队,辖步兵2个团。翌年1月,又缩编为新编第2团,以刘子清为团长,驻防下塘集。3月,该团编制撤销,部分士兵编入安徽省保安司令部所属部队,编余官兵遣散。
民国34年6月伪第1方面军第4师兵力及驻防情况表

皖中清乡司令部民国32年4月,合肥县伪县长吴道南奉日军指令组织皖中清乡部队,吴道南任司令,司令部驻合肥东乡临河集。巢县地区的编为第1师,师长刘占奎;合肥地区的编为第2师,师长马伯珊。随后第1师刘占奎部编入第1方面军第4师,皖中清乡司令部辖第2师和独立团、营各一。后期,司令吴道南兼师长。副师长马伯珊、陈俊芝,团长程玉山,均为占地为王的地方实力派,其部属各霸一方,鱼肉乡里,组织较为松散。
日本投降后,该部被国民政府整编为新编第20师,师长吴道南,副师长陈俊芝,辖步兵3个团。民国35年1月,缩编为新编第1团,以陈俊芝为团长,驻水家湖。3月,该团编制撤销,部分士兵编入国民政府安徽省保安司令部所属部队,编余官兵遣散。
民国34年6月伪皖中清乡司令部兵力及驻防情况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