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合肥县防空机构
民国25年12月,合肥县奉令成立县防护团。团内设防空等6个股,编警报、警备、消防、救护、防毒、工务、灯火管制、交通管制、避难管制、配给等10个专业班,每班30余人。此为合肥防空组织之始。县防护团先后接受省防护团、安庆防空指挥部、皖南防空指挥部管辖。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安徽省防空协会合肥县支会”成立,督办合肥各项防空业务。主要业务有防空宣传、通信警报、防空工事等。同年底,侵华日军开始疯狂轰炸合肥县城。由于当局不以保护人民群众为目的,多数群众仅以自救形式避敌杀伤;加之防空设施、手段陈旧落后,以致半年时间内,在空袭中被炸死炸伤居民达400余人。合肥沦陷后,国民党合肥县政府转移至肥西鸽子笼等地农村,防空业务尚未中断。民国32年,县防护团共设32个分团,各团设12组,每组56人,全县计19472人。
抗战胜利后,合肥县当局又在城内恢复防空业务,主要由县政府军事科承办,直至国民政府逃往安庆。
合肥市防空机构
合肥解放初期,因美蒋飞机空袭较频,于1950年3月10日成立合肥市防空司令部。该部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合肥城防司令部司令员金仕华、副司令员刘凯顺、政委李广涛、皖北公安局局长黄建中等人组成,金仕华任司令员,下设东、中、西三个指挥所。1952年防空司令部撤销,其业务由合肥市人武部、市公安局负责办理。
1958年,为防金门、马祖敌导弹空袭,省暨合肥市联合成立防空指挥部。防空指挥部由省市党政军及有关部门主要领导9~13人组成。下设办公室及政治工作组、空情警报组、治安消防组、救护消毒组。此机构平时保密,不予公布,一旦空情紧张,立即发挥指挥作用。
1962年,东南沿海局势紧张。8月,根据省人民防空委员会的要求,合肥市人民防空委员会成立。下设防空指挥部,由市党政军主要领导担任委员会、指挥部负责人。该委拟在合肥市人民武装部驻地建指挥所,在安徽农学院内建预备指挥所,在全市各区、各大型厂矿企业成立分指挥部或分指挥所。各级防空机构均属临时兼职性的,无正式编制。当时以指挥部名义下发的通告、通知、命令、工作计划等,各项业务具体由市人民武装部作训科承办。
1965年5月,按照中央指示精神和省委通知,市人民防空委员会和防空指挥部恢复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人民武装部,仍无正式编制,下设9个兼职科:
作战科,由卫戍司令部兼任;
宣传科,由市委宣传部兼任;
人口疏散、消防治安科,由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兼任;
交通运输科,由市交通局、省汽车运输公司兼任;
工程保障科,由市建设局、市房产局、运输公司兼任;
防空医疗救护科,由市卫生局兼任;
电力灯火管制科,由市电业局兼任;
物资保障科,由市邮电局、卫戍司令部兼任;
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办理各项具体防空业务。
1965年11月,市防空指挥部组织办公室、各分指挥部及有关部门领导共84人,赴南京市参观学习,重点考察了南京市人民防空机构建制情况。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级防空机构处于瘫痪状态。1969年,为贯彻中央“要准备打仗”的指示,“合肥市人民防空领导小组”于该年9月21日正式成立。其成员主要由市革命委员会、市人民武装部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兼任,下设人民防空办公室。1970年,各区相继成立防空机构,全市共组成24个联防片。至此,市、区(局)、联防片、基层单位四级人防指挥系统形成。是年3月,市革命委员会研究决定,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定编6人,各市区及长丰县防空办公室定编4人,郊区定编2人,均列入同级革命委员会编制。至此,市、区两级防空办事机构成为政府常设部门。时逢大规模防空工程施工,为便于领导,从省、市有关单位临时抽调一批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合肥市人民防空工程指挥部,属临时机构,专门从事全市防空工程建设的组织指挥工作,后解散。
合肥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成立之初,设政工组、后勤组、工程组、作训组。工作人员除6名在编地方干部和3名军队干部外,多系从有关部门临时借用。人事安排,多由合肥市人民武装部直接负责。1973年,因工作面广,任务繁重,编制增加到30人,改设政工科、作训科、工程科、后勤科,1976年增设高炮科。1978年第三次全国人民防空工作会议后,防空办公室成为市部委办级机构,编制增至44人,共设政秘、工程、指挥、设计、材料设备、通信、财务7个职能科。1983年机构改革时,防空办公室机关行政编制减至27人,设秘书科、工程科、材料财务科、通信科、指挥部。
各区人民防空办公室不设科,1984年编制8人(其中包括事业编制)。
截止1986年底,全市共编制人民防空工作人员150人(包括4个区、25个街道)。各大型厂矿的人防工作人员由各厂矿武装部或保卫科指定专人负责。
防空专业队
1956年,遵照国家战争动员的有关规定,在政府通信、运输、公安部门,分别成立了通信修理部队、汽车运输部队、后方安全保障部队。此后数年,仅存其名。直至1962年,正式成立合肥市各种防空专业队。后几经变动,逐步得到完善。各防空专业队人员编成,由全市各有关单位抽人组建,平时除集中训练、演习外,均不脱产。
通信专业队1962年由市电话局抽调20人成立合肥市第一支通信专业队,主要担负战时线路抢修和通信联络。同年4月,开始正规化训练。1965年,扩编为有线、无线电各1个排,总计38人,同年8月增至60人。1970年并入抢修专业队,专门负责防空电话、警报线路的抢修业务。1971年,通信专业队扩编至550人。1975年,由抢修专业队中分出重新组建,其人员由市、区邮电局抽调。1978年整编为2个连,由市电信局成立无线电通信连、东市区成立有线电通信连,总人数492人,并列为市防空指挥部机动专业队之一。1983年下半年,根据防空大演习的需要,队员们集中参加了40余天的脱产训练。1984年,市防空专业队实行大整顿,各种专业队的人员编成均分战时和平时两种。通信队编成1个大队,下设4个中队。组建单位有市电信局、市邮政局、市人防办公室通信站。主要任务为:负责战时人防指挥通信、警报通信,抢修被破坏的通信线路及各种设备、设施。
医疗救护专业队1962年,由全市各医疗单位组建战时救护大队,下设9个分队,每队13~15人,主要负责战时第一线抢救伤员及平时向群众宣传防护常识。1965年组编成1个营、5个独立连、9个独立排,计1098人。同年8月,由解放军105医院代训骨干42名,主要进行战地包扎、止血、骨折固定、搬运伤员四大技术训练。1975年,人员扩充至2000余人,计划配备救护车20辆、担架120副、急救包7000只。1978年进行精减,人员降至150人,由市卫生局负责组建,并列入市机动专业队之一。1984年,整编为医疗救护大队。任务为:设立战时医疗机构、组织战地救护、指导群众自救等。
抢修专业队1962年组建,人员编成以建筑部门职工为主。任务和职责:战时组织抢修遭敌破坏的桥梁、道路、地下水道、水库及首脑机关,并负责各组建单位所在方位战时抢修区域及重点目标的维护工作。1964年,320名队员脱产受训,历时1个月。1965年抢修专业队扩编为9个营、9个独立连、9个独立排,总人数达5898人。任务为消除空袭后果,抢修公共设施。1971年人员减为915人。1975年整顿后,以市房产处、市政工程管理处、市交通局、水厂、供电局为主,有抢修专业队员2000余人,装备车20余辆。任务是负责战时房屋、道路、桥梁、自来水、电力线等设施的抢修工作。1978年,抢修专业队列入市机动专业队。1984年整编后,其组成单位有市自来水公司、市公共事业公司、市农委、市人防办公室、市供电局、市政建设工程公司、市政养路管理处等。
消防专业队1962年组建,主要由市消防大队担任。根据同年《防空袭斗争预案》要求,一些有条件的单位建立了义务消防队。消防专业队组建后,为防患于未然,市百货大楼、省博物馆、市汽车配件公司设了3座了望台;同时对各重要目标采取了一些预防空袭火灾的措施。1965年,市人民防空委员会确定市消防大队为市人防消防专业队,并开始组建民兵消防专业队。1971年,民兵消防专业队编成为3189人。年后,民兵消防专业队均由各单位自行组建。
防化专业队1962年组建,由民兵防化兵担任。防化专业队人员,在历次民兵训练中通常作为“三防”骨干,受到较系统全面的培训。1965年,防化专业队编成3个连、4个独立排,共计458人。1969年后,以市卫生防疫站为主,组编1个连,约100人。1978年整编时,防化专业队改以合肥化工厂、江淮化肥厂为主,编成为1个连,120人。1984年再次整编后,防化专业队由市卫生防疫站、市化工公司、市环卫处合编成1个大队、6个中队。
治安专业队由公安部门担任,市里组织民兵予以配合。其人员编成,1984年以前无确定数字,1984年以后固定了编制。
运输专业队1965年,由市交通局组建,此后多年情况未变。所用战备车辆,需临时调配。1984年,由市交通局、市公共交通公司、市航运局合编成1个运输支队辖数个大队。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