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组织沿革及工作机构
1949年1月18日淮南解放,2月5日,成立中共皖北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委员会,隶属中共江淮区委,下辖淮南矿区各党组织。4月,改属中共皖北区委领导。是年2月下旬由寿县划入马厂、曹庵和小孤堆集3个区委,共29个党支部,152名党员。同年7月,马厂、曹庵、小孤堆集3个区委划出。矿区党委内设组织部和职工部,组织部长郑春田,职工部长孙福田。4月21日,特区党委撤销,成立中共淮南矿区委员会,隶属中共皖北区委领导。1952年1月,改属安徽省委领导。特区委阶段,党的组织有较大发展,但下属组织撤并频繁。期间,一度存在的职能机构有:
中共淮南市委员会。1950年9月16日,中共皖北区委设立淮南市(丁等县级),同时组建中共淮南市委员会,书记金流,隶属中共淮南矿区委员会。1952年6月撤销。
中共田家庵市委员会。1949年11月,中共淮南矿区委员会批准建立,夏际霞兼任书记。1950年9月撤销。
中共舜耕区委员会。1949年4月,中共淮南矿区委员会批准建立,1950年9月撤销。
中共淮南区委员会。1949年5月,凤台县属八公山和蔡家岗两区划入淮南矿区,合并成立淮南区,同时组建中共淮南区委员会。1950年9月撤销。
中共淮南公安总队委员会。1951年12月1日,中共皖北区委批准成立,隶属中共淮南矿区委员会。1952年1月撤销。
淮南矿区党委成立后,设立组织部、职工部、宣传部、统战部、纪律检查委员会、农村工作委员会、保卫委员会、《淮矿工人》报社、淮南煤矿职工广播电台、直属机关党总支等机构。1952年6月,矿区党委有支部79个,党员1207人。是时干部缺乏,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人大都由矿区党委领导干部兼任。
1952年6月,淮南矿区党委撤销,建立中共淮南市委员会,为正地级机构,直属安徽省委领导。同月,设立市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和纪律检查委员会。1953年后,市委为加强面上的工作领导,成立了财经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妇女工作委员会等。这些委员会的负责人由市委领导兼任,委员由各部门领导组成,未形成专门的办事机构。1955年后,由于各项建设事业发展迅速,经省委批准,先后建立了市委财贸部、农村工作部、工业交通部、政法部等机构,对工业、农业、商业和政法等工作全面加强领导,并充实了理论和舆论宣传机构。1959年,工业交通部一分为三,分设工业、交通、基建三个部。这一阶段,有些工作机构存在时间较短,旋设旋撤。1964年,市委财贸部和工业部分别改为市委财贸政治部和工交政治部。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淮南市处在“四清”运动后期,市委领导班子及市委工作机构均没有变动。1967年1月27日,受上海所谓“一月风暴”的影响,造反组织联合对市委进行夺权,市委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同时陷于瘫痪。1968年3月,市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对全市党政工作实行“一元化”领导,中共淮南市委被取代。
1969年2月,市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成立。是时全市党组织因受“夺权”的严重冲击,仍然处于瘫痪状态,党员没有恢复组织生活,核心小组主要领导进行整党等活动。1970年12月1日,市第三次党代会后,核心小组结束工作。1975年6月12日经省革命委员会编制办公室批准,恢复市委办公室。1976年正式办公。同时,市革命委员会政治部撤销后,恢复了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
1976年10月至1984年7月,中共淮南市委领导班子有较大调整和变动。军代表撤离后,从省委调来一批干部加强市委领导。1983年8月机构改革时,按照干部的“四化”要求,实行新老交替,由11人组成了市委的领导班子。1983年9月,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改为中共淮南市纪律检查委员会,设常委。根据中共十二大确定的各级纪委应由同级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规定,1984年7月,在中共淮南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并选举产生了书记、副书记、常委和委员。
市委的工作机构也有较大的变动。自1976年恢复市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后,又陆续恢复和建立了纪律检查、政法、党校、党报等机构。还增设了政策研究室、党史办公室、信访办公室、打击经济犯罪办公室、老干部局、保密办公室、讲师团、政法工作调查研究室、思想政治工作调查研究室等机构。到1990年中共淮南市委辖五区一县以及40个职能机构党委,181个基层党委。其中包括淮南矿务局、淮南发电总厂、淮南煤矿机械厂、淮南矿业学院等部省属企事业单位。中共淮南市委下设工作机构有: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员会、信访办公室、保密办公室、政策研究室、老干部局、直属机关委员会、党史办、党校、讲师团。
办公室。1952年6月设立,1968年3月与市人民委员会办公室合并,1976年1月恢复市委办公室。
组织部。1949年2月5日成立中共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委员会时建立,1952年6月改为市委组织部。
宣传部。1949年4月,中共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委员会设宣传部,1952年6月改为市委宣传部。
统战部。1952年1月,中共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委员会设统战部,1952年6月改为市委统战部。
政法委员会。1954年4月成立中共淮南市委政法党组,1956年10月改为政法部,1964年改为政法领导小组,1980年改为政法小组,1982年8月改为市委政法委员会。
直属机关委员会。1952年7月,经中共皖北区委批准设立,负责市直属机关和淮南矿务局机关党的组织建设工作。1953年11月,淮南矿务局机关单独建立总支委员会后,中共淮南市直属机关委员会撤销。1964年3月21日,中共淮南市直属机关委员会再次成立。1965年7月撤销,1973年4月再度建立。
信访办公室。1980年6月,在市委办公室信访科的基础上组建。
政策研究室。1982年1月,在市委办公室调研科的基础上组建。
党史资料征集小组办公室。1981年10月组建。
老干部局。1980年8月,在市委组织部老干部管理科基础上组建老干部工作委员会办公室,1983年11月改为市委老干部局。
保密办公室。1985年11月组建。
党校。1957年春建立,“文化大革命”中解散。1969年建立“五·七”干校,1975年5月,“五·七”干校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合并,建立党委,1978年1月恢复党校。
讲师团。1983年6月,在宣传部理论研究室的基础上组建。
中共田家庵区委员会。1955年4月成立。1966年8月,田家庵区更名向阳区,中共田家庵区委员会更名为中共向阳区委员会,1969年3月成立中共向阳区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1970年11月,恢复中共向阳区委员会会。1972年8月复更名为中共田家庵区委员会。
中共大通区委员会。1955年4月,经淮南市委批准成立。1966年8月,大通区更名为东风区,中共大通区委员会更名为中共东风区委员会,1969年3月成立中共东风区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1971年6月,恢复中共东风区委员会。1972年7月,复更名为中共大通区委员会。
中共谢家集区委员会。1961年10月,八公山区一分为二,设置谢家集区,同时成立中共谢家集区委员会。1966年8月,谢家集区更名为红卫区,中共谢家集区委员会更名为中共红卫区委员会,1969年3月,成立中共红卫区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1971年1月,恢复中共红卫区委员会。1972年9月,复更名为中共谢家集区委员会。
中共八公山区委员会。1955年2月成立,1961年10月,八公山区分置为谢家集区和八公山区。1966年8月,八公山区更名为红旗区,中共八公山区委员会更名为中共红旗区委员会,1969年成立中共红旗区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1970年10月,恢复中共红旗区委员会。1972年9月,复更名为中共八公山区委员会。
中共潘集区(古沟区)委员会。1972年9月,凤台县古沟公社划入淮南市,同年12月成立中共古沟区委员会,1973年5月建立中共古沟区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1980年11月古沟区更名为潘集区,中共古沟区委员会更名为中共潘集区委员会。
中共凤台县委员会。1977年1月,凤台县由阜阳地区划入淮南市,隶属中共淮南市委员会。
二、历次党代表大会
〔第一次党代会〕中国共产党淮南市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56年5月9~17日在九龙岗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296人,列席代表86人。会议总结淮南市解放7年来的工作,讨论了淮南市12年发展规划;听取并审议了刘廉民代表市委作的工作报告,通过了《关于改进党的领导作风,反对党内不良倾向》的决议。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淮南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25人,候补委员4人。在一届一次全委会上,选举产生了常务委员9人和书记、副书记。
〔第二届党代会〕中国共产党淮南市第二次代表大会于1959年3月23~27日在洞山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400人,列席代表112人。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贯彻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和省第一届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经验。代表们讨论了刘廉民代表市委作的工作报告,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淮南市第二届委员会委员29人,候补委员9人。在二届一次全委会上,选举产生了常务委员12人和书记处书记、第一书记。
〔第三次党代会〕中国共产党淮南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于1970年12月1日在洞山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874名。中共淮南市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组长张季伦作了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会议确定了淮南市委的工作任务。选举产生中共淮南市第三届委员会委员45名,候补委员6名。三届一次全委会上选举产生了13名常务委员和市委书记、副书记。
〔第四次党代会〕中国共产党淮南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于1984年7月26~31日在洞山召开,到会的正式代表400人,列席代表38人,代表全市67639名党员。王乐平代表市委作了工作报告,总结了改革开放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下一步改革的奋斗目标,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会议采取差额选举的方式,选举产生了中共淮南市第四届委员会委员34名,候补委员6名。四届一次全体会议上,选举产生了11名市委常委、书记和副书记。
〔第五次党代会〕中国共产党淮南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于1990年2月13~16日在洞山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444名,代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88000多名党员。会上审议通过了宋孝贤代表四届市委所作的题为《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夺取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由35名市委委员和6名候补委员组成的新的一届市委。2月17日,市委五届一次全委会上,选举产生了市委常委、书记、副书记。
中共淮南市(矿区)委员会历届负责人一览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