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管理机构
始建于1958年的安徽肥料厂是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布点兴建,设备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型氮肥生产企业。筹建期厂筹备处属省管,1965年9月建成投产,属全民所有制国营企业,1969年转由市经委管理,行业管理归口省化工厅。
进入60年代后,一批小型氮肥厂、橡胶厂、化工厂、制药厂先后建成投产,到70年代初,市内已有16个化工企业,分别隶属于市工业局、南京军区后勤部、安徽生产建设兵团、淮南矿务局等。多数企业归省化工厅行业管理。
1972年3月,市化学工业局成立。化工局直接管理和行业管理的企业有市东风化肥厂、南京军区南农化肥厂、安徽省建设兵团化肥厂、市电化厂、市东风化工厂、市有机化工厂、市第一橡胶厂、第二橡胶厂、第三橡胶厂、市第一制药厂、第二制药厂、第三制药厂和淮南化肥厂。属于淮南矿务局管理的有矿务局化工厂和矿务局合成材料厂。
1981年,国家开始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市化工局一分为三,分别组建了市化学工业公司、市橡胶工业公司、市医药管理局,制药厂划归医药系统。是时,属化学公司管理的企业有市东风化肥厂、南农化肥厂(1975年划归地方)、前进化肥厂(原兵团化肥厂,1975年划归地方)、有机化工厂、东风化工厂、电化厂。行管企业有淮南化工总厂、凤台化肥厂、凤台磷矿。属市橡胶公司管辖的企业有市第一橡胶厂、淮南橡胶管带厂(原二胶厂)、第三橡胶厂、第四橡胶厂、第五橡胶厂。行管企业有淮南橡胶制品厂。上述企业在行业管理上仍属于省化工厅。
1990年底,全市计有化工企业13家(原东风、南农、前进3家小氮肥厂已合并为皖淮化工厂),其中省属1个、市属9个、淮南矿务局属3个。
二、领导制度
1958~1965年,淮南化工企业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企业的一切重大事项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然后交由厂长负责组织实施,厂长具有生产指挥权和行政管理权,但无经营决策权,也不负经营责任。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企业管理规章受到破坏,党委一度处于瘫痪状态。1968年市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各化工企业也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取代企业党委、厂长而行使领导权力。1972年后,企业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由党委包揽一切,书记主持企业全面工作,企业重大事项由党委集体决定,集体负责。
1984年后,推行经济体制改革。6月,市东风化肥厂在全市率先试行厂长负责制,厂长真正拥有了经营决策权、人事任免权、生产指挥权和行政管理权。此后,这种制度在化工系统全面推开。到1990年,市化工企业全部实行了厂长负责制。
三、所有制形式
化工企业主要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类型,在固定资产量、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方面,全民所有制化工企业均占据主体地位。1972年市化工局成立时,所管理(含行管)的14个化工厂全部为全民所有制。此后,由于国家的大力提倡以及国营化工企业兴办多种经营、安置职工亲属就业的需要,一批集体所有制企业先后建立。到1990年,化工行业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有市泉山化工厂,市第四、第五橡胶厂,市前进塑料彩印厂,淮南化工总厂建安公司等12个,固定资产合计2982.7万元,职工2694人。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