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日用陶日用陶是淮南陶业传统品种,主要包括缸、坛、罐、盆、瓮等。至今上窑缸厂仍在生产,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缸是淮南日用陶主要产品,采用当地老泥、粘泥、山釉、湾釉等原料手工成型;缸坯烘干后,直接入窑烧成,使用窑具简单,以柴草和煤为燃料。品种有大缸、肚缸、皮子缸、四缸、五缸、1号耐酸缸、2号耐酸缸及透明酱缸等。明初至1955年,缸产品均系大口、小底、直沿,内施全釉,外施半釉,釉色有黄、青色,无图案装饰。1955年改为机械成型,产品也相应改为苏式造型,敞口、平底圆唇、腹部微鼓,向下逐渐收缩,内外施全釉,多为酱色。器物外经木梆槌打后呈现条纹,内里用圆槌印打斑点,既增加了器物的美感,又可使坯体无气孔,胎质坚硬,耐酸、耐碱、耐冻。1978年开始生产2号龙缸。1979年,1~5号礼品小龙缸试制成功,产品工艺考究,制作细腻,薄厚均匀,大的能盛一担水,小的只装25只变蛋。外施金黄釉,内施淡绿釉,采用捏花装饰。图案为二龙戏珠,色泽鲜艳,栩栩如生,富有立体感。1982年以胎质坚固、音质洪亮、破损率低跻身国际市场,远销港澳地区及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深受用户欢迎。
瓮、坛、盆等小件产品初烧制于明中期,采用本地原料手工制作,除瓮外,均系套装烧成,瓮有大瓮、皮子瓮2种。1978年50瓮和60瓮试制成功,其造型别致,形如橄榄,外表经木梆槌打后呈条纹状,内里用特制陶锤打印成斑点,无图案装饰,多用于盛放器物。盆类产品有面盆、猪盆两种,均施全釉,无图案装饰,面盆为大口、圆沿、底微凹,施酱色釉;猪盆有陡盆和浅盆两种,陡盆口底相等,沿朝外;浅盆底小口大,沿口外延,高10厘米,用于喂养仔猪。坛类产品种类较多,明清时主要有大小脂坛、毛脂坛及南坛,建国后有大、中、小圆坛、小酒坛、豆卤坛、水封坛、耐酸坛、灯笼坛、储粮坛等。造型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圆柱形,圆口、平底、溜肩、施全釉,釉色有青黄两种,无图案装饰;另一类为圆形,形如西瓜,亦称“西瓜坛”,其中用于婚嫁盛酒的脂坛,采用捏花装饰,图案有花、鸟、龙、凤及双喜等,富有浓厚的民间色彩,给人以朴素大方及喜庆的感觉。
1955~1990年日用陶产量表
单位:万件

二、园林陶
清初上窑人利用当地原料试烧园林陶成功。产品有秀墩及特制品“号天犬”,仅供地方官宦人家使用。建国后,除保留原有品种,又开发了宝柱、戏水龙头、金狮面兽、果壳箱、棋桌等产品。施金黄、绿、蓝、枣红、黑等色釉。采用当地粘土,从上海、江苏、江西等地购进红丹、硅石、硼砂等化学原料。淮南园林陶有注浆成型和石膏模具造型两种,无专用匣钵,套装烧成。采用捏花装饰,图案为龙、凤、飞禽走兽、苍松梅花等,年产量约20万件。
三、建筑陶
明清时期上窑烧制的琉璃筒瓦、宝顶、翘角就颇有名气。建国后除保留这些产品外,还生产各种型号的陶管。1979年采用当地紫砂试制烧成红地砖,规格有108毫米×108毫米和152毫米×152毫米两种,用轧砖机铸铁模具成型,呈紫红色,具有光亮、吸水、防滑、耐腐的特点,年产量为40万片。1980年又研制成梅花孔花墙砖,采用当地粘土、灰矸,经球磨后以石膏模具注浆成型,呈金黄色。建筑陶大部分外销至山东、河南、江苏等地。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