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航道疏浚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阳关利淮河工小轮有限公司从金陵制造局购买挖泥船机4艘,用于疏浚淮河航道,主要疏浚正阳关至蚌埠段及清理八公山和田家庵段浅滩。淮河航道自清朝至抗日战争时期受自然冲淤和黄河水侵入淮河的影响,浅滩连绵。民国27~36年(1938~1947年)为时9年的黄河水南泛,使淮河干支流航道淤塞严重,建国前一直未得到有效治理。1950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治淮委员会成立,淮河治理工作步入正轨。是年9月,治淮委员会委托华东建筑公司首先对八公山、田家庵浅段障碍进行疏浚,共投入挖泥船6艘、木驳106只,每日挖土3000立方米,此项工程一直延续到1953年竣工。八公山码头经清淤后,前沿水位达到了100吨泊位的标准。这是淮河历史上空前的航道机械疏浚工程。
1953年淮河航运部门成立清航队,发动船民进行人工清理航道,俗称“扒浅”。船队对浅滩进行人工下水扒浅,以利通航。人工清航扒浅主要采取大铁扒扒沙、刮板刮沙、双铧犁犁硬滩、轮船冲沙、泵水冲沙等办法。1955年5~6月,淮南共派出204人参加淮河扒沙工作,冲沙扒沙疏浚工程主要有鲁口孜、方家坎、许店嘴、八公山、田家庵等处,共清除大小浅滩59处、水下木桩4263根、石块250万公斤、沉船3艘,市境冲沙7万立方米,较好地维持了淮河枯水期的航道畅通,保障了航行安全。治理河道工程参数为:设计水位15.83米,整治水位18.00米,整治河宽330米,航道深度2.3米(三级航道),曲率半径700米。1960年10月蚌埠闸竣工后,10年平均最低水位15.93米,水位抬高了3.2米。1976年和1986年先后两次又对八公山段进行了清航和码头前沿的疏浚,同时开挖了可供300吨级船舶靠岸装卸的泊位。航道上的浅滩经过两次整治后,一直通航无阻。八公山、田家庵港经过整治已达到国家三级航道标准。
50年代,配合田家庵港口的治理,为船民修建了避风船塘。1950年航运办事处构想在姚家湾建造一个大船塘,供船停泊避风。从1954年初开始,历时3年船塘落成,中间有一岛,现在人们习惯称之为“小岛”。环岛水域供船舶停靠避风,岛上供船民居住,并有小学校等设施。
二、江淮沟通工程
江淮航道沟通工程于1980年前提出,目的是充分利用淮河水力资源联接长江运输发展淮河运输,促进淮河流域尤其是淮南经济发展。拟设中的江淮航道沟通工程规划主要有两个。
〔淮南至上海(淮申线)航道开发规划〕淮申线运输是利用淮河航道把淮南煤炭及其它物资运往上海经济区或开展转口贸易。规划于60年代提出,在淮南境内确立的项目和与之密切相关的规划项目一是疏通淮河及西淝河下游92公里,以达到500吨级船舶通航标准,兴建1000吨级西淝河船闸,兴建设计吞吐能力分别为210万吨和400万吨的谢桥港和张集港,兴建顾桥港。港口建成后,潘谢矿区的煤炭部分将从水路出口,可大大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并降低运费;二是兴建江苏高良涧和安徽蚌埠两座1000吨级复线船闸,疏浚通往船闸的洪泽湖500吨级的航道。洪泽湖段20公里航道的疏浚工程已于1990年底竣工。江苏高良涧复线船闸正在兴建之中。由于资金不足,国家投资5000万元建成的芦家沟船闸被搁置,与船闸配套的航道工程和兴建港口的规划也没有动工。
〔江淮勾通航道规划〕淮南历史上有一条经巢湖、瓦埠湖至淮南与寿县入淮河的自然河流,河水常年不枯,并有许多条小河与其衔接。这条古老的水上通道由于未经人工疏浚无法通航。建国后,国内水运、地质、农田水利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曾多次撰文要求开发和利用这条水道开发江淮运河,补充淮河水源,改善淮河水质。此开发方案已获国务院的批准。其主要工程项目有:开挖92.5公里人工渠道;兴建范子铺、扩坊郢、花子郢三级水利枢纽,主要是建节制闸、船闸、翻水闸;扩建裕溪口、巢湖东口门、寿县五里闸。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