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淮南港口出现第一艘客货轮船,属正阳关利淮河工轮船有限公司所有。轮船经营正阳关至马头集(江苏淮阴地区)航线,1次载客70人,停靠洛河港口。民国4年(1915年)大通煤矿为外运煤炭,购买拖轮2艘、驳船20艘,揭开了淮南水运史上轮船运输的历史。到30年代初,在淮南参加运输有十几家轮船运输公司,多数以从事客运和煤炭运输为主,公司地址大多设在蚌埠。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搜罗在淮河支流上的船只,集中在田家庵建立内河轮船公司(地址设在蚌埠),主要从事煤炭和其它军需物资的运输,为侵华日军服务。日本投降后,外逃的轮船主陆续归来,集资创办轮运公司,淮南铁路局购买5艘轮船成立轮运所,与蚌埠铁路相衔接进行水陆联运。与此同时,长淮轮船公票处共计9艘轮船投入水路营运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淮南原有的轮船全部收归省淮河航运局统一调度。淮南港口设有调度室,由蚌埠淮河航运管理局统一指挥。1963年淮南市轮渡所成立,上级调拨3艘40马力(29.4千瓦)木质轮船,投入轮运。1970年,市航运公司采取“轮木结合”方式,计有每艘40马力(29.4千瓦)的4艘轮船参加轮运。1978年底,省淮河运输船队撤销,所属轮、驳船分散到蚌埠、淮南等地市,淮南市接收客轮7艘1048客座、拖轮16艘1805马力(1307.7千瓦)、驳船120艘1916载重吨、挂机船460艘10982马力(8071.8千瓦),成立15个队,有正式职工1048名。至此淮南共有轮驳船603艘30031载重吨12977马力(9538千瓦)。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轮运业贯彻“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和“有路大家行车,有水大家行船”的方针政策,国营、集体、个体经营一起上,促进了航运轮运业的发展。截至1990年,全市共有航运企业19家,船舶1596艘110849载重吨24514千瓦,其中专业运输企业拥有1571艘107924载重吨24145千瓦,社会厂矿拥有船舶25艘1975载重吨369千瓦。
上一篇:第一节 木帆船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