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市境明初有凤阳至寿州古驿道(今国庆路东西一线),沿途铺递7所,分别为橛涧、柳滩、安头(安成铺)、三山、鸭背、山荒、二十里店,境内全长42公里。明、清沿续,民国元年(1912年)裁撤,铺递改邮铺,设铺司1人,直至“中华邮政”设立为止。民国8年洛河镇首设三等乙级邮局,洛河至寿县有旱班邮路,肩挑背负,今去明回。民国27年夏,日军侵入,田家庵、九龙岗、洛河三局被迫撤离,次年起先后恢复,至民国34年日本投降,邮政业务无大的发展,农村不通邮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无暇顾及发展邮政,开办业务仅限平、挂函件及汇兑、包件、印刷品4项。
1949年1月淮南解放,蚌埠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公共事业部和皖北邮电管理局派员接管九龙岗、田家庵、大通邮电局。建国初期,成立了八公山、洞山、蔡家岗3个邮局,巩固和发展了11个代办所,投递段也由市区扩大到边远郊区,步班改由自行车班投送。邮路全长113公里,职工由解放时不足10人增加到1952年的74人。1954年夏淮南大水,职工千方百计保证邮路的畅通和邮件的安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邮路有所缩短,人员有所精简。1960年6月市局邮政科成立,邮政业务归口管理。“文化大革命”时期,通信质量、业务收入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邮政业务量以年平均12.5%的速度增长,国际邮件通达世界各地;邮件搬运实现了机械化,市内转趟、省内二级邮路全为自办汽车邮路。80年代以来,淮南邮电局先后开办集邮、邮政储蓄、快件速递、邮政快件4项新业务,邮政业务经营由单纯服务型转变为服务经营型。1990年局所由1950年17个发展到41个,投递段由1950年的5个发展到92个,全市人均收寄函件11.4件,人均报刊0.56份。全局有邮运汽车9辆,投递用自行车111辆,装卸用牵引车2辆、拖挂车6辆,邮件升降机2台,包件收寄机7台。1990年函件、包件、汇票分别比1980年增加1.88、2.74、1.34倍。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一节 营业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