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初,金属材料供应由市计委和市物资局负责。1954年,全市供应黑色金属182吨,铜、铝、铅、锌等金属材料2.01吨。1956年,钢材供应量为48吨。从1959年开始,由于工业项目的大量上马,金属材料供应激增。1957~1962年间供应生铁、钢材分别达243780吨和75520吨,有色金属394.4吨。1963年,成立淮南物资综合公司,下设金属材料科,负责金属材料供应。
1965年12月,成立金属材料公司,有职工20人,固定资产10万元,流动资金50万元,当年销售钢材572吨。“文化大革命”期间,机构几经撤并,经营工作受到严重影响。1972年10月,再次成立金属公司,经营工作重新展开,主要经营黑色、有色金属材料、炉料的供应。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营上实行“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在保证计划需要的同时,部分金属材料直接进入市场,以调节市场,活跃市场。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物资的指令性计划逐步缩小,指导性计划逐步扩大。金属材料的作价原则也由“收支平衡,略有盈余”改为“合理计价,合理盈余”。进入80年代,钢材供需矛盾突出,市金属材料公司成立了承包供应小组,先后承包了淮南矿务局望峰岗机电修配厂、淮南煤矿机械厂和淮南化肥厂的生产及维修项目用材,1982年又承包了淮南机床厂、二药厂、油厂、酒厂等5个项目。1983年国家三项重点工程“划块”下达淮南,需用钢材指标为32330吨,当年9月,公司成立了重点承包供应科并在公司内部实行经济责任制,使国家重点工程承包供应水平达到88.55%。1984年全年计划用材53500吨,比上年增加1万多吨,满足水平为97%以上。
1985年,国家在淮南洛河、平圩发电厂和矿务局系统建设3个重点工程,用材总指标为65436吨,满足水平为96.8%。1984年起除了保证国家在淮重点工程的用材外,还对市重点工程、技改项目实行了重点承包供应。对其间出现的计划用材不敷供应等情况,分别采取了调剂、串换、协作等办法,1984~1987年用煤炭协作钢材共7167吨,1989年协作578吨,缓解了钢材紧张的状况,基本满足了用户的需求。金属公司从1965年12月建立至1985年底,除去1972年以前的7年因“文化大革命”干扰和变更频繁,其余13年,共向社会提供金属材料价值1.5亿元,累计实现利润近500万元。1986~1990年共向社会提供金属材料价值1.5亿元,累计实现利润297万元。1990年底金属公司仓库面积26000平方米,办公楼面积1000平方米,职工219人,流动资金1237万元。
上一篇:第一节 煤炭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