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木材加工
1955年10月木材公司着手成立木材加工厂,1956年底建成,安装36寸平车带锯1部、24寸圆锯1台、26寸断锯1台,另有附属设备,年最高产量可达2000立方米。
1957年为扩大木材加工业务,建立制材厂,更新设备和工艺,出材率由65%提高到80~85%。加工剩余的板皮、残料,作纤维板生产原料,锯沫用于活性炭、酒精生产或作取暖用。1984年公司实行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制材厂被划为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机械化程度提高,各项经济指标不断上升,产品质量不断提高。1990年产锯材3598立方米,产值36万多元。
1988年5月18日发生火灾,制材厂生产设备、厂房烧毁,停产近1个月,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2万元。由于公司大力支持,全体职工共同奋斗,仅用28天盖起简易厂房,安装42寸行车带锯和平台带锯各1台,试车恢复生产。1989年起,制材厂实行经营承包,随着出材率的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二、木制品生产
1960年,为了把制材厂加工后剩下的小角、下料进行综合利用,成立了木制品生产车间,有包装、肠衣桶、家俱、机修、退料、配料、小拼板、油漆、炕房等。木制品生产车间设包装科,负责部分生产厂家的产品包装,供应包装材1552立方米,出口包装材248立方米。
1964年,为解决淮南肉类加工厂肠衣出口包装问题,试制生产肠衣桶,年产量1300只,合格率达70%以上。80年代由于塑料肠衣桶代替了木制品,销售量大减,1982年7月停止生产。1978年后,木制品车间实行生产流水线作业,进行半成品生产,利润逐年增加。1985年7月,木制品车间从制材厂划出,成立木制品厂,实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1986年,热压类板门安装调试成功,安装了万能圆锯、多头圆锯等11台套木工机械设备,完成了家俱生产线技术改造,从此,木制品产供销步入了正常轨道。
三、纤维板生产
1958年一度用稻草、棉杆作为原料,土法生产过纤维板,1959年由土法改为机械生产,当年10月,建成年产600吨纤维板厂,1975年进行技术改造,将年产600吨的设备改为年产2000吨的设备,改造后年产量可代替1700立方米原木,创产值130万元。1977~1979年又多次改造和更新纤维板专用锅炉并新建锅炉房,到1980年纤维板年产量已达2710立方米。
1981年对纤维板生产工艺、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将单线单机生产线,改为单线双机生产线,生产能力由2000立方米提高到4000立方米。1985年,再次进行技术改造,改为双线双机生产线,使生产能力提高到6000立方米。1985年7月,纤维板厂从木材公司划出,1989年起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
四、活性炭生产
木材公司生产的活性炭属于无定型炭,分为粉状、颗粒状,有糖性炭、药用炭、仪器用炭和工业用炭4种,广泛用于食品脱色,水净化,气净化,三废处理,环境保护,药剂提纯、油脂除臭、防毒、吸附、气体分离、溶剂回收、石油、化工、镀金及化纤催化剂等。
为提高锯末的综合利用能力,1970年开始筹建焖烧法活性炭生产车间,1971年建成投产,年生产能力为50吨。但效率低,污染严重。1973年改为氯化锌生产,年生产能力提高到150吨。产品出口东南亚和法国等地。1976~1978年出口分别为20吨、40吨、50吨。由于生产设备落后,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达不到要求,致使1979年积压几十吨次品炭,停止了出口炭的生产。1982年非出口炭的次品率增加。1983年6月停产。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