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50年代前期,5种经济成份并存,私营工商业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税收收入除来自国营淮南煤矿以外,私营工商业亦占相当比重。通过国民经济的恢复,私营工商业得到一定的发展,来自私营经济的税收,1952年较1950年增长2.68倍。从1953年起,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大力发展以国营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因而,各种经济成份提供的税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私营经济税收收入以1952年实绩为100,1953年为69.29;1954年为54.56;1955年为47.63;1956年为34.51;1957年为5.53;1958年为3.78。私营经济税收占全市税收比重逐年缩小,1952年占42.83%,1956年占5.62%,1958年只占0.28%。而同期国营、合作社经济的税收却大幅度增长,以1950年的税收实绩为100,1952年为191.2;1956年为916.74;1958年为1829.13。国营经济税收占全市税收比重逐年提高,1952年占57.17%,1956年占91.66%,1958年占95.17%。此后20年间,国营经济税收均占全市税收90%以上。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单一的公有制被打破,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和经营形式存在,税源亦随之发生变化。集体经济(包括乡镇、街道)、个体经济发展较快,税收增长幅度较大。1980~1987年平均年递增率为27.13%,占全市工商税收的比重由1980年的8.60%上升到1987年的17.65%,其中集体经济比重由1980年的8.6%上升到1987年的14.85%;集体经济1987年纳入税收管理的税户达1.2万个,税款539万元,集贸市场日趋繁荣,税收大幅度增加;农村工商税收也增长较快,1987年比1980年增加6.4倍。同期来自国营经济的税收平均年递增率13.12%,低于集体。1988年国营经济税收占全市工商税收的83.6%,集体经济税收占14%,个体经济税收占2.3%,余为其它;1989年国营经济税收占81%,集体经济税收占15.5%,个体经济税收占3.28%,余为其它;1990年国营经济税收占82.11%,集体经济税收占15.36%,个体经济税收占2.4%,余为其它。
农村税收,1988年征收524.5万元(其中集体经济451.2万元,个体经济73.3万元),1989年征收1101.9万元(其中集体经济904.5万元,私营企业23.2万元,个体经济174.2万元),1990年征收1198.8万元(其中集体经济880万元,私营企业22万元,个体经济296.8万元)。
煤炭工业是淮南经济发展的基础,由此带动了电力、化工、机械工业为主体的重工业发展。其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5%左右;主要生产原煤、精煤、焦炭、电力、化肥、水泥、机械等产品。轻工业以纺织、造纸、饮料、油脂等工业为主,生产棉纱、棉布、白酒、肥皂、机制纸、麦粉、日用橡胶、医药等产品。1987年前工业税收平均每年占全市税收收入的80%以上,而重工业税收又占全部工业税收的70%左右;1988年工业税收占全市税收的73.8%,重工业税收占全部工业税收的66%;1989年工业税收占全市税收的68.86%,重工业税收占全市工业税收的74%;1990年工业税收占全市税收的59.45%,重工业税收占全部工业税收的76.9%。
煤炭、电力、化工是淮南市的重点税源。1950~1952年,煤炭税收占全市税收的28.19%;1953~1956年,煤炭税收占全市税收的26.2%;1957~1966年,煤电税收占全市税收的54%;1967~1976年,煤电化税收占全市税收的47.17%;1977~1990年,煤电化税收占全市税收的45.31%。80年代,商业、交通、服务等第三产业及建筑业发展较快,所占全市税收比重由1980年的13%,上升到1987年的28%。1988~1990年分别占全市税收收入的19.58%、20.27%和19.39%。
上一篇:引子
下一篇:第二节 税种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