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家具
1952年县城3个木工自筹资金,自备工具,在南关租了3间草房,建成“寿县双桥供销社木工组”。1955年合作化高潮时,组织吸收城关地区木工,成立了“寿县木器生产合作社”。1958年,由于生产的小农具等产品适销对路,效益较好,经县批准为“地方国营寿县木器厂”。
1962年对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时,木器厂由地方国营转为集体企业。1965年城关新民木器厂并入,定为“三权”在县的大集体合作工厂。“文化大革命”期间,工厂时停时干,在“抓革命,促生产”的口号下,产品种类、数量徘徊不前。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木器厂在改革的浪潮冲击下,改生产单一为多品种,改生产型为生产经营型。1986年成立了“寿县家具工业公司”。公司下设木器厂、绒绣厂、商场。下属5个车间,9个作业组,4个门市部。
生产的家具以木制为主,钢木为辅,由60年代至70年代生产小型农具改为主要生产家具。产品分八大系列65个品种。近年生产的折装式成套组合柜、各式沙发、席梦思等中、高档家具,销路、效益都很好。
1982年至1985年,在六安地区家具展销评比中,分别获设计家具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985年套裁儿童椅在全省展销评比中获第一名,并颁发了奖状、奖金、证书。1987年被评为县“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1987年底,厂有职工129人,创工业总产值85万元,上缴税金1.2万元,实现利润1万元。厂占地面积3275平方米,生产厂房2257平方米。有固定资产原值16.4万元,净值14.4万元。
二、衡器
寿县清末时制秤业较为发达。正阳关设有盐务督销局,由于食盐进销量大,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曾国藩饬造的一次能称2000斤的大秤问世(石权今存正阳一小)。民国时,寿县只有3家个体户从事杆秤生产,产量小。即便用秤,城乡交易也都在行铺里进行,除城镇集头生意人外,很少人家有秤,农户只有富裕的人家才有秤。
1955年,几家个体做秤户组织起来,成立了寿县衡器生产合作社,主要生产16两制木杆盘秤和钩秤。据传16两制的来历:按南斗6星,北斗7星加福、禄、寿3星构成16星,秤亦为16两制。同时暗喻做生意人,不能给人“亏心秤”,少给别人1两折福,2两伤禄,3两短寿,亦称“短命秤”。
1959年3月以前生产的秤,均为市制16两。同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改市制秤16两进位为10进位。年末,县衡器生产合作社开始生产10两制市制秤。
衡器社1965年开始试制、生产1吨台磅;1970年生产2吨地上衡;1985年,小批量试制生产HT5型地中衡。1987年底产值达12万元,上交利税0.5万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