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滁县地区公路始建于民国11年(1922年)。是年,南洋烟草公司出资,本区各界人士捐资修建蚌埠至凤阳县的刘府20公里简易公路,主要用于烟叶对外运输。民国13年,修建凤阳府城至临淮关8公里的土公路,民国15年建成合蚌公路凤阳、定远境内段土公路,民国18年修建滁县至全椒、来安的土公路;民国24年,建成明光至盱眙、临淮关和张八岭以及通过天长县境内的浦淮公路土路。至此,全区各县都有了简易公路。但仅有部份路段铺筑少量砂石,雨天多不能通车。民国27年初,日军侵入,公路、桥梁遭到很大破坏。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修复了合肥到浦口的简易砂石公路,以及少量土公路和木桥。
建国后,本区于1956年着手修建滁县至天长96公里的砂石公路,路面加宽到3.5米。合蚌公路、合浦公路,以及滁县至全椒、定远等公路均加宽到3~4米并铺成砂石路,到1957年,全区晴雨通车的路线已有196.6公里,结束了本区雨天不能通车的状况。1970年,开始铺筑渣油路面,到1980年,全区油路达到548.2公里。
进入80年代后,全区各地经过几个冬春的努力,境内的国道、省道和跨县干线路基,全部拓宽为15至18米,并且大量裁弯、降坡、改线避市,修建地区和县内的循环线。到1986年,全区265个乡镇和1000多个行政村,全部修通了晴雨通车路线。同时,完成跨越嘉山、滁州、来安县境内的104国道工程,开始修建经过全椒县境的312国道路段;继之,全面改造合蚌线的定远、凤阳境内路段,以及滁定线和天扬线,使全区的公路干线标准得到很大提高,支线基本普及。1990年,全区属国家养护的公路达3359公里,其中油路面和水泥路面751公里;乡镇和群众自养的石子公路达9000多公里。1992年底,全区通车里程3362公里,按行政等级分,国道227公里,省道623公里,县道1609公里,乡道903公里;按技术等级分,二级231公里,三级584公里,四级2162公里,等外385公里。
一、国道
312国道全椒段
319国道宁合段开工前,滁县地区搜集古今路史资料,发现南京至合肥间原有古道,至今保存烽火台,仅全椒境内就有16处。全椒西25公里的六镇,街道两头设关隘,还留有“人登古道”的题额,是古驿道的遗址。沿路还有唐宋时代的古路多处。根据这一发现,1982年,滁县地区公路史志编写人宫有安和王祥植在华东片区、安徽省、滁县地区三次召开的公路史和地方志会议上提出“古为今用”,建议合浦路循古道走向改线。1983年再次座谈论证,并会同省公路勘测设计院共同勘查,提出可行性研究及其比较方案,确认改线后宁合间可缩短25公里,节约造价9600万元。1985年11月,国务院批准初步设计,1986年6月23日,省长办公会议决定成立“安徽省312国道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安徽省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领导和组织施工。工程建设按高速公路线型设计、一级公路标准施工,采用来去分隔的车行道,全控制出入,与相交道路全部采用立交。全线用电子计算机绘制透视图检验,设安全防护网和隔离栅。设计滁县地区境内长66.6公里,其中全椒县55.1公里、滁州市11.5公里,大小桥梁60座(包括与巢湖地区接界的滁河大桥)。1986年10月破土动工。1987年8月竣工,1990年使用。东段原计划经过乌衣、西葛,后江苏省要求312国道线改经江浦县城,1988年春达成协议,由全椒县吴庄经周庄入江浦境(吴庄至周庄长10.8公里),不再经过乌衣、西葛。
205国道天长段
205国道北起山海关,南至广州。该线自北向南在盱眙县的泥沛湾入滁县地区天长县境,长30公里,在本区简称为“虞泥路”。路基宽14米,路面宽9米。
104国道嘉山、滁州、来安段
北京至福州公路定名为104国道,从五河县大坝林场进入本区嘉山县,经过滁州、来安,由汊河集入江苏,滁县地区境内全长126.73公里。
二、省道
合肥至浦口公路滁州、全椒段
1949年3月,为了支援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滁县、全椒两县发动民工整修西段路桥,共用石子800多立方加铺路面,维持通行。1955年2月,省人民政府决定全面整修台浦路,6月份全线完工。完工后的路基宽7.5米,路面宽3.5米,路面加铺5厘米厚的碎石级配面层,桥涵全按过渡式工程整修,大多为木桥。设专业道班养护,全部由全椒公路站管养。1965至1975年,对全线木桥进行改建,把13座木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永久式桥,对较大的古河桥、峨嵋桥进行防腐处治,更换木面。路面自1969年起亦全面改建。1969年,根据省革命委员会决定路基拓宽为12至14米,路面加宽为6米,推广松散保护层养护法,提高通过能力。是年,全椒城东试铺渣油沥青表层处治后,1970年起逐年铺筑。1973年,滁县境内15公里铺筑完毕,1975年,全椒境内的57.3公里完工。鉴于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后车流增多,1978年,再对路面进行拓宽,把全椒以西的蔡桥、二郎口等多处弯道裁直,路面加宽到8米,基层用石灰土补压,使境内里程缩短1.6公里,至1981年全部完工。以后,陆续把穿越全椒县城路段的路面拓宽至15米,穿过滁州市乌衣镇路段的路面拓宽至9米,因全椒县古河镇经常被水淹,加高路堤。各路段绿化、养护基本实现规范要求。1990年,经省交通厅验收,由省公路局和行署交通局命名为文明公路。
合肥至蚌埠公路定远、凤阳段
合肥至蚌埠公路,又称1102省道,南从定远与肥东交界的麻埠桥进入定远县境,经连江、张桥、高塘、严集、定城、范岗、肖巷入凤阳县境,再经黄泥铺、总铺、城东、凤城、门台子至长淮卫入蚌埠市,滁县地区境内88.66公里。与该线连结的公路有王回岗经张桥至站岗线,滁州经定城至炉桥线,定远至盱眙线,黄泥铺至小溪河线,总铺至宋集线,总铺至临淮关线,淮南经凤城至盱眙线。
定远至盱眙线
定远至江苏盱眙县公路,定名为1149省道,全长119公里,滁县地区境内69公里(不含定城至范岗9公里和明光穿城与泗浦路4公里的重复线)。地形为丘陵地带,在范岗附近穿越林区。该线走向基本上是沿定远至盱眙的古大道。原来路线是以明光为中心,划分为明盱线和明定线两条路,以后合并定名定盱路。
淮南至嘉山线凤阳、嘉山段
淮南至嘉山公路,定名淮嘉路,省道1129线。凤阳、嘉山境内共长80.75公里,沿线属丘陵地带,交会的公路主要有经西泉街的蚌埠至淮南线、刘府至曹店线、经凤城的蚌埠至合肥线、临淮至枣巷线、临淮至总铺线、明光至潘村线、明光至盱眙线和明光至女山湖线等。
淮南至滁州线定远、滁州段
淮南市经炉桥、永康、西卅店、定远县城与滁定线联接至滁州,省交通厅定名为“1115”省道,在池河与“1111”省道联结。
该线炉桥至定远段原属古道,新路基本上沿古道辟修。1990年投资50万元,把定城南门与合蚌路连接,改为北门与合蚌线连接,改线3公里。另改建4公里渣油路面。以后每年改建5公里左右,1992年全线油路贯通。
全椒至扬州线全、滁、来、天段
自全椒312国道联结处偏东北上,经滁州市,来安县,至半塔转向东去,越天长县城,向东偏南至秦楠小关桥入江苏界。全长141.51公里。省交通厅定该线为1101省道。滁县地区境内全长122公里,路基宽度除穿越城镇外,多为14米,少量路段15米以上。路面构造,除滁州市区有1.51公里、来安县城有1公里浇筑混凝土路面外,都是沥清渣油表面处治。属三级公路。沿路地形,在来安县境横跨长山10公里属山区,其他都是丘陵和微丘。
滁州至全椒段,自全椒县城北至滁州南门,全长28公里,其中在全椒有3公里与合浦路重复。
蚌埠至乌衣线凤、定、滁段
蚌埠市起,经凤阳城、三合输、红心、练铺、刘铺、池河镇、岱山、大柳、珠龙、滁州、担子,至乌衣,省交通厅定名为1111省道。其中蚌埠至三合输是合蚌路,三合输至池河镇是县乡公路,池河镇至滁州是滁定路,滁州至乌衣是原滁乌路。从三合输偏东南下至乌衣全长100.7公里,跨越小溪河、池河、沙河水库上游,至滁州,与京沪铁路平行南下,在西葛入江苏省境。
三、县乡道
滁县地区的县乡公路,建国前基本上都是土路或简易碎石路面。建国后,年年动员民工整修公路,也只是加土整平。到1954年末,全区的县道为310.8公里,乡道仅3公里,没有一条路能晴雨通车。1955年以后,贯彻普及为主、地方为主、群众为主的发展公路方针,采取民工建勤、民办公助办法修建地方公路。到1956年,重点修建珠龙至章广、章广至皇甫,滁州至张浦营,全椒县城至石沛、西王,赤镇至马厂、连江至郭集、藕塘至金庄、雨林集至天河,来安县城至施官、施官至雷官、县城至屯仓、县城经自来桥至涧溪,嘉山县明光至柳巷、明光至津里、管店至辛庄,凤阳县凤城至刘府、武店,小溪河至燃灯、三合输至梅市、小溪河至梨园、凤城至大庙等公路。是年,全区县道为534公里,其中能够晴雨通车的石子公路71公里。1958年“大跃进”,在抢修一些通往矿区公路的同时,区乡公路发展也较快,但大多质量不高,标准较低。到1960年,全区县乡公路达到738公里,其中能晴雨通车的石子公路为545公里;乡以下道路801公里,其中晴雨通车的石子路为91公里。60年代初期,调整国民经济计划,县乡公路发展减缓,到1970年,全区县道为867公里,乡以下道路为1199公里。70年代起,地、县、乡加强县乡公路的修建工作。1974年12月,地区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做好今冬明春民工建勤整修公路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发展县乡公路,尽快实现社社通客车。1976年元月,地区革命委员会又发出《关于发动民工建勤整修公路的通知》,重点整修11条主要县乡公路。1977年,地区革命委员再次发出通知,要求在二、三年内争取实现社社修通晴雨通车公路。到1978年,全区县乡公路达到2771.6公里。进入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提倡各行各业修路建桥,普遍采用国家补一点,地方拨一点,乡镇筹一点,以及群众建勤的办法,加快发展县乡公路。1983年冬和1984年、1988年、1986年,行署先后在凤阳、来安、天长、滁州(市)召开民工建勤整修公路现场会、经验交流会和表彰会,推动县乡公路的发展。仅1986年,全区就修建县乡石子公路384.5公里,建小桥15座、全长211米;涵洞852道。当年全区255个乡镇,除嘉山县泊岗地处新、老淮河中间未建晴雨通车公路外,全部修通了晴雨通车公路。1988年起,对全区乡村公路进行调查,实有县、乡、村公路1722条(定远县数字不详,未记),全长8672.93公里。其中,来安县255条,长743公里;凤阳县304条,计980.2公里;天长县699条,全长2661.2公里;滁州市148条,全长781公里;定远县1959公里;嘉山县255条,全长1389.2公里;全椒县61条,全长160.33公里。
四、公路桥梁
20年代初,滁县地区兴修公路,随之修建一些适合汽车通过的木架桥有民国24年(1935年)明光池河上修建的45米长木架公路桥。
1949年初,为维持公路畅通,修复了被毁坏的公路桥梁,多是木架桥。60年代发展砂石公路,1964年,省人民委员会部署分期分批把公路木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永久式桥;对危桥、过水桥和中水位桥按照先干线、后支线的原则,每年改造、重建一批。同时,水利部门结合兴修水利,兴建一批桥梁和闸桥。80年代县乡公路普及,修建了大量支线小桥。至80年代末,全地区所有干支线公路桥梁都建成钢筋混凝土永久桥。1992年底,全区公路部门管理养护的公路桥有450座,全长12222米,涵洞8038道;其中高等公路管理部管理的桥梁15座。滁县地区最长的公路桥,一座是312国道跨滁河的陈浅桥,长557米;另一座是104国道跨池河的明光池河桥,长395.6米。
陈浅桥312国道在全椒县陈浅乡建桥跨越滁河,故名陈浅桥。1986年修建。桥长557米,宽26米;分上下行车道,各宽7.5米。下部是灌柱桩,上部T型梁孔,每孔30米。由交通部第二设计院设计,安徽省修桥公司第三处施工。1990年5月开工,1992年10月完成。该桥横跨滁河,河床中心以南为江浦县。桥为全椒县与江浦县共有,管理、养护由全椒县高等级公路管理处负责。桥下为6级航道。
池河桥在嘉山县境内,位于104国道的明光镇西端1公里处的池河上,是104国道和淮南至嘉山、定远经明光、盱眙公路的共用桥。桥长395.6米,13孔,孔距30米,桥宽9米,在行道宽7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米。梁底标高为20.25米,桥面标高为22.23米。下部结构每个中墩为4根各直径1.2米钻孔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底标高10米;两端桥台各为直径1.2米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撑墙式台身。灌注桩平均入土8米至岩层。设计地震列度8度,洪水位标高为18.27米,最高通常水位为15.5米。安徽省07403工程指挥部吴昌期等设计,交通部第二勘察设计院测量,省公路局勘测设计队进行地质钻探,省公路局第二工程队施工。1978年开工,12月完成。预算造价197.17万元,决算188.86万元。1982年,经国寡交通部组织验收,符合标准要求,交付使用。
民国25年(1936年),国民政府辟修明光至临淮公路时,在铁路大桥下游杨家台处修建一座木架桥。次年芦沟桥事变,日军入侵,国民党军撤退时把木桥烧毁,过河全赖渡运。日军占领明光后,于民国28年在铁路桥南侧的渡口处,又修建1座石架桥,长40米,重新沟通明光至定远、明光至临淮的公路交通。1949年元月明光解放前夕,国民党撤退时将铁路桥炸毁,铁路交通中断。解放后为尽快恢复铁路交通,铁道部门一面修铁路桥,一面把公路桥加固改造成铁路桥。临时通行火车。当年5月铁路桥修复后,将公路桥拆除,仍以渡船维持通车过人。1987年在老渡口设置趸鼓,先是人工绞渡,后改用机船带趸鼓。1979年池河桥启用后,渡船调走,渡口只用小船渡人。
旧县闸桥嘉山县北旧县镇,是女山湖、七里湖汇合入淮处,自古有渡无桥,女山湖南北两岸公路不能相连。1979年,地区水利局在这里修建水闸,以利池河、女山湖蓄水泄洪,1980年6月水闸完工。闸长143米,闸底高程11米,顶高14.8米,18孔,每孔净跨7米;闸宽11.2米,闸顶作车行道,从此沟通两岸公路交通。
1980年,为了保持女山湖至淮河航道畅通,水利部门又在水闸东侧修建船闸,上游引航道的船闸上修建行人桥,下游引航道的船闸上修建双曲拱结水闸,1982年完成。1985年,辟修水闸至太平乡的砂石公路,使嘉山县女山湖南北公路连接成为循环路。
汊河闸桥来安县的汊河镇,是滁河与清流河交会处,1974年综合治理滁河时,在镇北街修建1座水闸,闸上作桥;在镇东街修建1座船闸,闸上亦作桥。104国道通过这两个闸桥。两处工程都由地区水利局设计、施工。
水闸为24孔,每孔跨径5米,全长141.40米。桥面净宽7米,下部为石砌埋置式台墩,T型梁,上部为装配式桥面,载荷为汽—15,挂—80。闸下水深0.8—1.2米。
船闸11孔,其中有3孔为每孔跨径9.10米,有2孔每孔跨径为6米,有1孔跨径8.40米。全长115.70米,桥面宽7米。下部为石砌埋置式台墩,T型梁,装配式桥面。桥纵坡为6.2%、5%和0%。荷载汽—13、拖—60。船闸为升降式平板门,设计通航最低水位上游6米,下游3.5米。
新河桥在嘉山县境内。位于定远至盱眙公路的涧溪东约2公里处。1972年,嘉山县兴修水利时,从燕口至越湾开挖1条灌溉渠,名为新河,桥建河上,故名新河桥。该桥为片石基础,石砌墩台,高11米。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3孔,每孔跨径29.5米,全长110米,宽9.5米,行车道宽7.5米,两侧人行道宽各1米。该桥由嘉山县水利局设计施工,1975年完成。
汊涧桥在天长县境内。位于205国道1185公里+200米处的汊涧镇北约1公里处,横跨古白塔河。该桥下部的北台为浆砌块石埋入基础,U型重力式桥台,其它两墩1台,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入土深为18至20米。在钢筋混凝土承台上石砌重力式墩台。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空腹式双曲拱,3孔,每孔跨径35米。全长129.5米,桥高15米,达到6级航道标准要求。桥面标高为18.5米,宽9.5米,行车道宽7米,两侧人行道宽各1米。1976年8月开工,1977年8月完工。省公路局投资54万元,立桥造价36万元。1981年又作抗震加固处理。
新桥未建前,1963年在上游约30米处原建有中水位桥1座,5孔各跨6米,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梁桥,下部为55厘米贯入式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柱桩。由于交通量大,桥位低,常被洪水淹没,交通受阻,不适应需要,故另建新桥,废弃老桥。
头桥在来安县境内十二里半至江苏六合线的滁河上。1988年6月开工,次年6月完成。桥上部为6孔各跨径20米钢筋混凝土T型梁,桥面标高14.6米,桥高14米,洪水标高9.8米,6级航道标准。桥头接线坡为4%,桥面设竖曲线,行车道宽9米,未设人行道。下部为双桩式钻孔灌注桩,横向连结,钢筋混凝土管柱台墩。概算造价125万元。
清流河桥位于滁州至天长的公路上。因横跨滁州东郊清流河,故名清流河桥。该桥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车行道宽9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5米;两端接线有2.5%接坡,桥头设竖曲线,桥高14米,桥面标高18.3米。U型桥台,3孔,跨径40米,全长150米。1984年开工,1985年完成,连同改线公路一并交付使用。
滁州至天长公路起点原在滁县老火车站,站东侧有古五孔桥。70年代火车站、汽车站搬迁现址,汽车出境通过街道绕行不便,乃在火车站北首约半公里处原五孔桥下游新建一公路桥,桥头接线与铁路平交。随着公路、铁路交通流量增大,公路交通经常受阻,上诲铁路局决定在火车站以南800米处建造立交桥跨越清流河,把滁天公路改由此处出境。公路也随之改线4.8公里。新桥下部结构是明开挖浆砌块石基础,重力式石砌桥墩,桥台因受地质条件限制,采用钻挖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承台整体连结,上部浆砌块石桥台。安徽省公路局用养路费投资120万元用于建桥工程。桥下按6级航道标准设计,南侧500米处是滁州市新航运港。新桥建成后,天长至全椒不再绕道城内,直接由清流路连结,因而滁州至天长线改为全椒经滁州、来安、天长至扬州线。
白塔河桥位于天长县北门新白塔河上。桥的下部为浆砌座式钢筋混凝土埋入基础双柱排架台墩,10孔,每孔跨径13米,上部为钢筋混凝土T型桥面,桥宽10米,行车道7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5米,全长150米。高10米,高程10.86米,按6级航道设计。由滁县地区水利局设计、施工,投资28.4万元。
原来老白塔河流经天长北门,有石台小桥。1957年开挖新白塔河,城北老白塔河段废弃。新白塔河河底高程3米,航道底宽15米,泄洪能力每秒600立方米,通航30至40吨级驳船,与天长至铜城公路正交。开挖河道时即建新桥,1979年起由公路部门管理,1980年进行整修,核定载汽—13,挂—60。
跑洪桥位于滁州市境内的滁县至定远公路3公里处。上部结构为空腹式钢筋混凝土双曲拱,单孔净跨60米,拱矢度1/8。全长102米,桥面铺装混凝土。行车道宽8米,两侧人行道宽各1米。下部是石砌浅埋基础,空箱式覆桥台,桥高16米,桥面标高23米。1978年为了使城西水库分洪,地区水利部门在此处开挖分洪渠道,属水库枢纽工程。由于开渠要穿过公路,故由滁县地区行署水利局负责设计、投资建桥,水利支队施工。1978年开工,1980年完成,是滁县地区单跨径较大的双曲拱桥。桥下不泄洪时无水。
古河桥位于全椒县古河镇东侧的合肥至浦口公路上,跨滁河,为全椒县与含山县界桥。下部结构是钻孔桩基承台和桩架中墩,上部结构是钢筋混凝土双曲拱,3孔,每孔跨径25米。桥高12.4米,桥宽6.8米,长95.6米;航道标准6级。1970年修建。1975年疏浚滁河,挖深河槽,时桥北头一孔出现横向裂缝,1976年由滁县地区水利局设计加固。
古河桥始建于民国37年(1948年)。当时安徽省国民政府公路局整修合肥至浦口公路,在现桥位的下游约500米处,修建石墙石梁漫水桥,后又改为石台木面漫水桥。1949年元月,在现桥上游约300余米处,抢建1座木桩架木面桥,为6孔,孔径6米,桥高4.5米,全长40米,当年3月建成。1954年木桥被洪水冲毁。1955年,距现桥上游100米处,修建新桥。新桥为5孔木架,中孔钢架,孔径27.4米,木面,全长48.46米,桥高11米,宽4米。1969年冬,综合治理滁河时,把古河附近的河道河底挖宽至30米,河口宽180米,河堤加堤加高3米。原来桥位底,桥面窄,不适应需要,乃选择现址新建永久式桥。现桥下水深正常为1.5米。
池河闸桥位于定远县滁定线52公里处的池河南测池河水闸上。1978年,滁定线穿池河镇街线路改线,需要在该镇新线的池河上另建桥。定远县治理池河,需要在池河镇南侧修建水闸,经公路、水利部门商定,共同投资,水闸和桥梁一并兴建,由滁县地区行署水利局设计,定远县水利局工程队施工。大桥工程于1979年3月动工,1981年10月完成全部工程投资180万元,其中公路部门负担31.6万元。
该桥附设于浮体水闸的北侧,为等截面悬链线空腹式,双曲拱。上部结构为简易混凝土桥面,下部结构为浆砌块石墩台。桥长181.50米,4孔,每孔径跨27米,桥面宽7米,两边行人道各宽1米。桥高9.75米,拱矢度1/3,桥面标高26.70米,洪水位标高24米。水闸长120米,水闸上下游不能通航。
麻埠桥位于合埠路定远与肥东交界处,跨池河上游的深涧。1988年修建,1989年竣工。全长116米,7孔,每孔径跨16米。桥面宽9米,两边人行道各宽1.5米。投资117万元。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下部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桩。滁县地区公路总站设计公路总站工程队施工。
合埠路在肥东县的向导铺和定远县连江集交界处是个大弯道,跨池河地带地势低洼,辟修合埠路时建有木桥,1971年,改建石台墩钢筋混凝板永久式桥梁,全长27.70米,桥宽4.6米。但桥位过低、过窄,每年夏季大雨,池河上流洪水溢岸漫桥,阻塞交通,在改造合埠路此段弯道时,路桥同步修建。桥下枯水时存水量少,不能通航通渡。
珠龙桥位于滁定线21公里处的珠龙镇北侧,跨沙河水库上游河流上。全长113.6米,6孔,有3孔每孔的跨径为20米,有2孔每孔的跨径为6米,有1孔跨径为10米。下部结构是浆砌块石墩台,上部结构为双曲拱,桥宽8米。桥下不能通航。
原珠龙桥在珠龙镇街西头,是南京至北京古道上的一座木架桥。建国后,滁定公路通车,公路穿街,经木桥向前。因桥位过低,河道常涨水漫桥,阻塞交通。1967年改线避镇,在老桥下游约500多米处另建新桥。1969年完成,老桥供人行。
新对河桥位于滁天路来安县城东2公里处的新来安河上。1976年建。全长110米,宽7.5米。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下部结构为浆砌块石墩台,3孔,孔跨径18.30米,由来安县水利局设计施工。
旧来安河道在现在来安河的西侧约200多米处,滁县至天长公路通过,1954年建有台墩木面桥,长27.60米,3孔,有两孔各跨径为4.70米,有一孔跨径6.6米,桥宽7.1米,名对河桥。1965年,改建此桥为钢筋混凝予制板桥。1971年,来安县兴修水利,开挖新来安河,河床定位在老来安河西侧,河底宽13至15米,上建桥,名新对河桥,原河道上的桥称老对河桥。丰水时桥下可行小船。
五、车站与设施
(一)汽车站
滁州汽车站滁州汽车站的前身是原联运公司的营业部,1953年4月成立。站址在滁州市遵阳街铁路桥洞西侧。1955年初,运输公司的营业部撤销,其业务并入汽车站,遂分设货运组和客运组。1956年改称安徽省交通厅公路管理局淮北分局滁县汽车站,是年9月,淮北公路运输分局批准滁县汽车站为一等站。1958年和公路管理站合并,改称滁县管理局,同年又改称中心站。1959年改称蚌埠专员公署交通运输管理局滁县站。以后站名更易多次。1958年,在现琅琊大道东首(新火车站对面)修建客运侯车室263.10平方米。因周围是农田,新火车站停建,未能启用。1965年启用时,扩建售票厅,加上配套设施共654.14平方米。1967年10月1日增建100平方米的候车棚。1973年滁县新火车站建成,1979年,经省交通厅批准并投资90万元另建新站,站址位于1958年所建站的西侧,征地23150平方米,站房面向北临滁州路,总建筑面积3972平方米。正面为5层建筑,顶设电子大钟。进正门是售票厅,面积462.5平方米,6个售票窗口,东侧是侯车大厅,面积1236.75平方米,380个木质长靠椅座位,设8个检票口。站台200平方米。西侧为办公等配套设施共972平方米,水泥停车场地12240平方米。1983年10月启用,井改称滁州汽车站。1989年12月,主楼顶部安装电子石英钟。
该站现有珠龙、大王、章广、乌衣、施集5个分站,12个代办站,196个停靠点。
嘉山县汽车站该站始建于1956年,前身是1951年建立的国营华东联运公司皖北区公司明光办事处。1956年改为国营安徽省滁县运输公司明光运输站,1962年改称省交通厅淮北汽车运输管理局嘉山汽车站。其间,名称和隶属关系变动频繁,至1984年5月,成立滁县地区汽车运输公司嘉山营业处,统管车站、车队和保养厂。1986年10月,车队、车站合并办公,一个机构,对外两个牌子。
汽车站开始租用民房经营,1964年在现址修建简易平房5间100平方米。1970年,用2.1万元购县水利局工程队仓库作汽车站用房。1982年,省汽车运输公司投资40万元建新汽车站,1985年建成,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造价95万元。汽车站主楼5层,侯车厅400平方米,售票厅30平方米,7个检票口。出口处钢架玻璃瓦雨篷。停车场1000平方米。
该站1956年初建时,营运明光至盱眙,涧溪、自来桥、柳巷4条班线,共5个班次。到1992年,明光日发车75个班次,其中开往南京、睢宁、盱眙的省际客运共10个班次,年营运收入176.97万元。下属分站有潘村、涧溪及20个代办站,停靠站50个,35个乡镇都有客运站点。
天长县汽车站前身是国营华东联运公司皖北区公司滁县办事处炳辉联运站。以后名称和隶属关系更易频繁。1987年,完成客运量400万人次,10679万人公里,营运收入255.74万元。是年,在城东建设路北侧另建新汽车站,征地30亩,侯车厅建筑面积800平方米,配套设施400平方米,1991年竣工投入使用。1991年完成客运量184.31万人次,9685.27万人公里。开行的省际客班有天长到扬州、仪征、南京、惟阴、金湖、上海、冶山等路线。设有汊涧、冶山、仁和等5个分站、19个代办站、36个招呼站。
全椒县汽车站1954年,在南门外的南屏山脚下修建站房,1974年经省汽车运输公司批准,原站房拆除,在原址修建新站房。新站房1975年建成,总建筑面积1741平方米,停车场4000平方米,售票窗口4个。侯车厅设长靠木椅100张。
全椒汽车站下属古河、程家市、二郎口、武岗、马厂5个分站,黄栗树、中心集、大墅、章辉、复兴、孤山、兴隆、西王、管坝、蔡集、卜集、界首、太平、东王、黄庵、小集16个代办站。
来安县汽车站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国营华东联运公司皖北区公司滁县办事处来安联运站。以后,站名和隶属关系几经变更,1964年改称来安县汽车站。是年,省汽车运输公司投资3.2万元新建客运站房,1965年竣工,建筑面积421.43平方米。1987年,省交通厅批准再建新客运站房,征地19.70亩,总建筑面积2504平方米,其中侯车厅825平方米。另建6000平方米的停车场和900平方米的广场。
该站不仅经营客运,1958年起办理汽车零担货物运输。固定班次、专车营运、专人办理。
汽车站以下有半塔、水口两个汽车分站,张山、长山、施官、相官、十二里半、大余郢、荀滩、杨郢、舜山、雷官、万冲、大英、文山、汊河、复兴、三湾、武集、三城、烟陈、邵集、龙山等21个代办站和3个招呼站。
定远县汽车站前身是原国营华东联运公司定远联运站,隶属临淮关联运办事处,地点设在定远城东门大街原杨家饭店内。其后,站名和隶属关系几经变更,至1971年,隶属滁县地区汽车运输公司至今。
定远汽车站站房是1954年冬由省汽车运输公司投资兴建的。站址在定城东门外滁定公路北侧,总面积488.4平方米,停车场1418.40平方米。1991年,省公路运输管理局批准并投资240万元,在原站址拆除旧建筑另建新客站,正在施工中。
1992年底,定远汽车站下设7个分站,50个代办站。
凤阳县汽车站前身是成立于1950年6月的国营华东联运公司皖北区公司临淮办事处。以后,站名和隶属关系几经变更,至1984年,滁县地区汽车运输公司在凤阳成立第七汽车队,与凤阳汽车站台署办公,一个机构两个牌子至今。
凤阳县汽车站分设两处:临淮关火车站附近及凤阳府城酒厂北侧。1971年,凤阳站由省汽运公司投资,在凤临路与合蚌路的交会处南侧建新汽车站站房,占地面积11965平方米,投资5.96万元。另建停车场5252平方米。
1992年底,凤阳汽车站辖总铺、临淮关、黄泥铺3个分站、7个代办站,60多个停靠点。
(二)停车场
滁州客运站停车场位于滁州市南谯路19号,1985年6月辟建。初建时为滁州市运输公司出租汽车服务部,1990年改为客车队。是年6月,经滁县地区交通局批准改为客运站。有停车场面积800平方米。主要经营本公司汽车客运和个体客运停车。主要运营路线为滁州至全椒、来安、南京、乌衣、章广等地。
滁州客运二站位于南谯路105号,1990年11月辟建。因在滁州客运站之后开业,故称客运二站。由滁州市汽车修配厂院落改建,面积4000平方米。除经营本公司的汽车客运外,兼个体客运,按月收取停车费。开往班次不定,视旅客多少而增减。主要营运滁州至常熟、南京、合肥、蚌埠、定远、天长及乌衣、花山、施集、章广等地。
滁州出租车停车场位于滁县火车站广场西北角,由滁州市公安局广场治安管理办公室主管。1989年固定场地,1990年经个人申请停车的私人出租车54辆。主要停放三轮车、微型货车、小型客货车、轿车等。
滁城宝塔松停车场位于南谯路124号,隶属琅琊乡宝塔松生产队。1984年10月开业,主要为过往客货车服务。办理停车、旅社、饭店、浴室、理发等一条龙服务。停车场面积333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3134平方米,可一次停车50~60辆,住客150人,
滁南停车场位于滁州市南郊纺织厂对门,属琅琊乡八里村。场地面积1200平方米,旅社建筑面积500平方米。1987年正式营业,实行停车、住宿,饭店等项服务,可一次停车20辆,住客80人。
天长县汊涧地方客运停车场隶属天长县交通局,1990年辟建。场地1900平方米,日发客车60多个班次。
嘉山县西郊停车场隶属嘉山县交警大队。1992年7月建立。场地3800平方米,日发客车120个班次。
全椒县荷花塘停车场隶属全椒县林业局,占地900平方米。
来安县水口客运停车场隶属来安县交通局,1991年11月建立。场地500平方米,备有侯车室16平方米,日发客车130多个班次。
定远县东门出租车停车场隶属定远县交通局运输管理站。1992年12月建立。利用汽车站广场停车上客,停靠过往客运车辆。
除上述客运停车场外,较大的客运停车场还有;天长县北门停车场、天长县东门停车场、天长县大通地方客运停车场、天长县铜城地方客运停车场、嘉山县东郊停车场、嘉山县涧溪停车场、凤阳县个体客运停车场、全椒县古河镇个体客运站、全椒县运输公司客运停车站、定远县交通局客运停车场、定远县北门停车场,凤阳县临淮关客运停车场等。
下一篇:第三节 铁路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