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跃龙冈寻碑记 李泽同
尝纵观历史,三代以后,惟汉明得天下最正,匹夫而致位天子,且俱不数年而建一统之业。其开初建置亦非他朝可比,诚盛轨也。第县志所载,明太祖生于乡北之红庙堡。岁戌申,春日乍晴,爱约二三友人为踏青之游,访其谓孕龙基地者。地属高原,末山峙其北,明光山当其南,池水曲折于西,其村农错落,而环居其旁者十数家。有碑巍然,迫而读之,为“跃龙冈”擘窠三大字。旁数十步有二郎庙,半就倾颓,寻径入,见一碑分裂于砌草间,文半残缺不可读。以意属之,殆叙太祖家世及降生之事也。忆太祖以淮右布衣平汉吞吴,南驱北征,拯生民之疾苦,复上国之衣冠,岂不赫奕一世?乃曾几何时,而庙社倾夷,孙裔零落,一朝之丰功伟绩,半付于荒烟蔓草中。余常谒献孝陵,求其享殿宝城,已无片瓦。惟禾苗高低,翁仲罗列,樵夫牧子踯躅其间,以彼托身之所已不堪寓目,况此始生之地乎、数百年来祸变几经,今天下又多故,一为感触,犹令人低徊向往,一二老农谈轶事,大半神奇、惝恍,而遗迹就湮,斜阳无语,徒见山高而水清,有心人能不感慨系之!于是归而为之记。
注:李泽同,见本志人物传。
(二)明光已酉火灾记李泽同
“明光山,位坎面离,其余脉蜿蜒而南,迄于南涧东涧合流处。又数里,市集即据其南端,中辟街,东西列市而居者鳞次栉比,以故最畏火患。而乡人之捍御奋勇,亦惟火盗为最。溯乾隆四十四年南街火,延烧百余家,里人醵资赈难,有碑记其事。光绪十七年三月,街西火,自南而北,烧三十余家。然其屋大都兵燹后草创为之,且祗门面,尚未为剧也。宣统元年己酉四月十一日,时加未,火起于街东张巷之北某宅,延烧南北,并越街而西亦如之。南去分水岭,不过十二丈,北至小街,去其半。事后调查,为户二百有,为屋一千一百余间,而关帝庙正殿、及福星宫后殿,亦付焚如。诚自来所未有也先是二月后即少雨,闰二月三月亢旱复多风,里人咸惴惴。至四月,旱益甚,田禾枯槁,沟塘尽龟坼,井泉不足供炊,初九日、大风,十一日南风愈烈,亢甚,如踞烘炉。时民居前门为市,率用苇蓬蔽日荫,低且连接。宅后园积草薪,防阴雨,堆如阜。火初起,风从西南来,焰向东北,延及草堆,不可卒灭。嗣风又转东南,复循诸苇蓬、面四散分驰。适街心又为诸铺面货物所堆,内如纸爆煤油类又易引火,于是而赤焰冲天,黑灰如雨,火气熊熊蒸人不可耐,风烟驰突中,见火鸽飞舞散落,如药线之引燃而爆发也,里人卒惶骇无可为计。时惟闻呼号声,裂竹声,碎瓦声,为时不过三句钟,而黑疝矗立,一片焦土矣。方事之殷也,有赴人家救火,运物未毕,而已宅已烬者;有运物于外,移二三处,卒为火焚者。下至鸡豕等畜,毙者相枕藉,余烬彻夜不熄。后三日,断垣残壁间,犹薰灼难近也。余有二宅,一在张巷南,十余间,一在庙巷南,三十余间,女学堂即在是,寸椽片木无存,计中间楼以北,街东惟余、李姓二家瓦五间、街西惟余、曹姓瓦屋八间、李姓秦姓瓦屋各三间,则以皆封檐,四围无小屋故,其余瓦屋或以堆物而致焚,或以油酒火药而轰去。呜呼,真可谓浩劫也已!尤可惜者,乾隆五十二年本镇驱逐回民之碑,卧于中间楼地基上,裂为数十段,及乾隆火灾义赈碑嵌于墙者,亦为火灾而断焉。至于关帝庙,则以方鸠工添盖,草料积于庭除,落火延及福星宫,则因火起有人祈神烧香,遑遽遗烧。噫,祝融肆虐,岂能以木屑祷祀而免乎?时南街诸人感于乾隆之事,且恐市废,乃为赈恤计,踊跃捐资得五百余千,邑尊梁公拨赈二百千,又五河县助赈四余千,津浦铁路工程诸君慨赈若干千,则皆胡子菊潭与堂侄云程所募也。望后得雨,人心稍定。下弦后复连雨,且麦已登场。爰此笔而之记。
(三)关于朱元璋诞生地跃龙岗的记载及汪雨湘的考证
光绪二年《盱眙县志》载:明光山东北有跃龙岗,一日孕龙基。康熙志注:岗在二郎庙旁,明太祖生于其地,下有红罗障,有香花涧。原按,元元豪州,为今凤阳府地,钟离为今临淮乡地。临淮于元为县,明光西去临淮七十里,或元时地属钟离云云。”
窃考岗上有碑,刻“跃龙岗”三字,为明万历年间立,非异代,应不敢附会取咎一地;太祖之外祖杨王墓在津里山,长姊嫁津里汪清,次姊嫁明光李贞,其亲戚均在明光附近,二也;“凤志·列女传”云:太祖从父自明集徙居其里,三也;盱眙县在明朝亦为汤沐邑四也;岗旁附近为赵母后裔,世居至今,犹享受勋祖之利益,五也。由此逐证太祖降生在此岗上,可无疑矣。
注:汪雨湘,见本志人物传。
(四)明光十六景 李泽同
明光灵迹
云山露沐晓苍苍,灵迹犹传帝子乡。三十六宫春去后,樵夫指点跃龙岗。
(明光在盱眙为灵迹乡,明太祖所生之地名跃龙冈,在明光集北约六里)。
池水波声
河经明光集西(逾古香花涧、临池河,
今已与沙河合流,北经女山湖入淮,曰“明光河即池水也”)
一渠北去浪争淘,饱趁蒲帆泛碧涛。无限兴亡无限恨,潮平月出两山高。
斗拱晴岚
斗拱山在明光集东(南)里许,上有七墩列如北斗星形,故名。
巍峨东耸势如虹,阊阖天开气象宏。一带翠微凝晓望,五云曙色日瞳瞳。
双桥春涨
双桥即(三板桥)乱石桥曹,府桥又名乐善桥,俗名乱石桥
双溪回报毂纹生,迢递长堤近水横。舞罢柳腰浑欲断,流莺时有两三声。
香花试茗
香花涧在明光南五里许,上有香花寺
招凉烹茗访香花,一带清溪映碧纱。前辈风流今已歇,空庭松影月轮斜。
福慧闻钟
原注:福慧寺邻歧阳祠,有银杏二株,为明时物
禅房寂落认遗踪,银杏婆娑影正浓。百八蒲牢声久寂,苔莎半蚀梵王钟。
夏甸铺云
雉鸣风暖日初曛,大有欢腾妇子欣。才见平畴翻碧浪,顿看芳甸起黄云。
平湖泛月
即明光南桥洼一带,在大水时见之波涵天影好风徐,浅水三篙月上初。载酒狂歌人不觉,夜寒独钓化龙鱼。
三汊问渡
(闻古三汉河在红庙集北,自池水变迁,
今三汊河在四山集张家湾西南,
即此红庙旧街北有荒渡曰三汊河,今仍在
片云乍卷雨初收,柳绿烟丝古渡头。迎送几多经过客,斜阳无雨水长流。
四顾寻碑
四顾山在明光山西,闻峦头旧有寺,久废,
碑碣不存,不可考证(碑久不复见)矣
孤峰矗立万树低,水色山光一望齐。怀古拟寻前代迹,崎岖樵径草凄凄。
晚浦横烟
山匝河流一线来,轻烟漠漠晚风回。银涛遥合千村失,云海初凝万顷开。
南山积雪
原注南山旧多松桧翳蔽天日自兵燹后斩焚无遗矣。
层峦叠嶂属南山,松柏青苍失旧颜。赖有玉英飞六出,琉璃屏嶂列弯环。
石梁夜雨
石梁寺废址尚在,闻碑(为觊产者
捶碎入井)已碎,不可究其由矣
径僻山提山四围,灯昏夜静雨霏霏。晓来僧报南园竹,进出新泥笋正肥。
案向神灯
独卧山房最上层,道人指点说神灯。殷勤拟向山灵问,是否龙文剑气腾。
绿野秧歌
平畴新雨腻于脂,蓑笠分秧好趁时。南陌东阡声声断,蜻蜒软款燕差池。
晴川渔唱
晴川水满漾溪烟,细网连舟上下牵。最是波平风静候,数声款乃夕阳天。
录自汪雨湘《嘉山县志手稿》
(五)关于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之始末
汪道涵
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的时间,我记得是在一九四○年二月上旬,也即是阴历的年初三或年初四。津浦路东八县联防办事处成立的时间是一九四○年四、五月份。那时是嘉山县先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之后是来安、天长、六合、然后北向就是盱眙、高邮、淮宝,再向南边到甘泉,先后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中心地带是在嘉山县的自来桥和来安县半塔集附近。当时方毅、郭述申、罗炳辉、朱云谦等同志都住在那里。由于都成立了县政府,一九四○年四月份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八县联防办事处,主任是贺希明,以后是邓子恢、方毅同志,指挥是张云逸同志。
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于一九四○年二月上旬在自来桥建立后,潘村、紫阳、泊岗及河梢桥于二月底划过来由嘉山县领导,曹波同志是河梢乡第一任乡长。接着成立了四个区:一区自来桥,区长范君实;二区津里区,区长李经义,三区古沛区,区长周志凯;四区裘集区,区长吕锦业。这样的行政区域一直到一九四○年九月份。之后日伪占领了津里,把我们割断,潘村、紫阳、古沛移交给淮北,划开归盱凤嘉领导,嘉山县即成立了自来桥、裘集、涧溪、鲁山四个区。
在嘉山县抗日民主政权未建立之前,一九三九年五月下旬,方毅、朱绍清和我三个人过路东进行开辟地区。这一任务是郭述申同志交待给我们的,当时郭述申同志是中原局委员,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是刘少奇同志。在这之前,我在战地服务团,一九三八年夏,我和陈启同志负责战地服务团工作,陈启同志担任团长,我是副团长,还有刘海燕同志担任指导员。一九三八年在舒城、六安、霍山组织了抗日游击先遣队,我担任政治委员兼抗日游击先遣队副司令,郑时若同志担任参谋长,政治部主任曹俊梧(“文革”前是福建省公安厅厅长),一直到一九三九年的二、三月份,后又接到新的任务,带领一部分同志随张云逸同志到全椒、滁县地区。一九三九年四月,全椒被日本人占领了,为广泛开展抗日武装活动,战地服务团一个团在全椒划分为两个团。当时在服务团工作;现在上海的还有孔祥云,在南京的有赵定,我是服务团团长。一九三九五月下旬,我们过了铁路,开始在自来桥与张八岭之间开展活动,也就是杨如新同志家乡张铺营一带,过来时是一个营人,以后又到古城、自来桥附近山上。当时我负责地方统战和党群工作,活动范围在嘉山、来安、盱眙之间。一九三九年六月,我经手发展建立了自来桥第一个党支部,建立党支部时我参加了会议,就在刘长煜(即刘仲民同志)家里,刘长煜、金石、周正谓三个同志举行了入党宣誓。一九三九年间,为了做好敌军工作,在国民党周少藩的军队里,我还经手秘密发展了金汉溪为中共党员(秘密党员),当时是不能公开的,只有我知道。我发展他,是由周骏鸣同志批准的。因为我发展金汉溪同志入党,不能由我批,当时周骏鸣同志是新四军五支队参谋长,是在三九年七、八月份回到小横山,我向他回报的。一九三九年秋,当时我在小横山里,我们组织了一支游击队,如张厚民、吴少桐(现任福州部队后勤部政委,已离休)等同志都在这支抗日游击队里。当时我从服务团里派了刘昶同志去,通过张厚民同志组织了第一支游击队,还有我的弟弟汪干也在这支游击队,这支游击队就在三界、管店、涧溪一带开展武装抗日活动。刘昶于一九四○年春因在生活上犯了错误,脱离部队回庐江去了,那个时候,纪律很严格。这个队伍留下来了,并坚持展开抗日活动。
一九三九年冬天,根据组织上决定,我又到来安县,担任新四军五支队办事处处长,江靖宇同志是书记,我是委员。从三九年冬,我一直在来安县工作,当时来安县的县长是张百非,科长于叔文,是来安人。我在办事处主要做这方面的工作: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并发展党员。我和江靖宇同志在来安着手建立了党的组织,发展的共产党员有朱寿安等同志,朱的公开身份是来安县动委会。在古城还发展了梁化龙。
接着,我又接到命令,赶到盱眙县,开辟盱眙工作。当时嘉山县刚成立,县委书记是陈东明,委员有金江、沙林同志。这时,来安县县长张百非跑到我们五支队司令员罗炳辉同志处,要求派我去来安县,还有一些同志劝我不要去盱眙县,因为盱眙县顽县长秦庆霖会下毒手,去了有危险。我说:“组织上已经决定我去,干革命怎么能怕危险呢?”当时我还是决心去了,并带了三个人去与国民党盱眙县县长秦庆霖进行谈判,途中就住在曹波同志家里。与秦庆霖谈判、交涉的结果,我们部队可以到河梢桥一带进行活动了,同时,盱眙县也同意了我们意见,可以到潘村华家围借一部分粮食,解决我新四军部队粮食问题。当时天下着大雪,离开盱眙,气候很冷,我们在津里住了一天,冒着严寒和大雪赶到潘村。这时,我新四军五支队十团团长陈钧、政委赵启民(现任海军副司令员)、政治部主任王善甫,在我去潘村华家围的同时,也带领十团部队同时行动。我赶到华家围围子里时,我们十团部队已布置好了。而秦庆霖的副官洪端也带了部队把我们包围起来。在那里打了一仗,由于我们事先也有了充分准备,华家围被我们打开了,我们搞到了粮食,也解决了十团部队的口粮问题。
在华家围搞了一部分粮食后,我告别陈钧、赵启民同志,就赶往殷庄去争取一支武装,这支武装也是当时的地方武装。在这里我见到了戴夕可,并见到了她的大哥,当时他是这个地方的联保主任,经我做了工作,晓以团结抗日道理,阐明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我们争取了这支武装,组织了第二支游击队。戴嘉煌、戴玉汝同志都是这时参加这支抗日游击队的(戴嘉煌同志,原任中央军委纪检会纪检处处长)。尔后,我就回到五支队司令部,这时已是元月底,罗司令告诉我,国民党嘉山县县长周少藩要跑了,要我去稳住他。我又赶到周胡港,罗炳辉和郭述申同志要我第二天即赶去。当时,金汉溪不断地给我们送来情报,金汉溪是周少藩县大队的大队副,他是在周少藩县大队里的经我发展的秘密党员。我离开周胡港约两里多路,就碰到了刘长煜同志,刘长煜同志说:“能去吗?”这时已进入周少藩的设岗范围。我也分析了周少藩的情况,当时周少藩动摇得不得了,即一方面不敢得罪我们新四军,另一方面又不愿留下来。周少藩采取避而不见,并派人把我关在一个老百姓家里,反手锁起,把我锁在里面,他根本不与我见面。周少藩自己跑了,却把他的秘书齐少彬留下来。他为什么把齐留下?第一是不要和我们新四军搞的太绝了,好给自己留个后路;第二是齐少彬也不想跑;第三,把齐留下来好对我保护一下,留个人情给新四军。由于党组织及时派人送信到支队,部队迅速赶到,我才脱险。关于这件事的经过,我记得五支队的一位同志当时还写了一篇“汪道涵脱险记”的报道,登在当时的淮南抗敌报上。第二天,我即赶去半塔到支队回报,周少藩已跑了的情况。我在司令部里住了一个晚上,就接到师部(五支队)的命令,要我担任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县长。
我接到命令,建立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时,陈东明同志已不在嘉山,调去盱眙县担任县委副书记,桂蓬同志是县委书记并担任县政府民政科长。一九四○年三月在自来桥举行了成立嘉山县政府的仪式,农会代表和一些各界人士都参加了。戴夕可于一九四○年二月即到了涧溪,找到我,表示参加革命的志愿,从此参加了革命。三月下旬,县政府又迁到了大徐郢。县政府的工作人员是:曹义斋同志担任我们县政府粮食科副科长,县政府秘书杜李,文教科长包之静,粮食科科长何义正,何后来调走了,就是曹义斋同志一个,担任粮食科副科长,财政科长蒋鸿飞,当时他是中间分子。中共嘉山县委委员当时是以下九个同志组成:江平秋、汪道涵、金江、丁明志、刘沛霖、李景翼、周济之、杜李、包之静。胡孟晋是县委机关秘书,办事人员有方一(女),还有一个女同志黄彬(后担任区委书记)。建立县政权后,我们广泛开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深入发动群众,组织民众抗日武装。我们把桑国权、汪乃迁等人组织的武装争取和改造过来,在殷庄组织了一支有八百多支枪的抗日武装。当时,我和赵启民同志采取了许多策略和办法,做了许多工作,才把那支武装搞过来,重新组织成为抗日武装。这时期我们与顽固派秦庆霖打了一仗。由于当时在执行政策上也有点毛病,地主纷纷跑了,日军对我们抗日根据地不断进行扫荡,伪军进行蚕食,情况比较紧张。一次在乌石山,我们与日伪军打了一天,战斗很激烈,半夜里敌人跑了。还记得那天晚上,我们都睡在露天。一九四○年四、五月,路东省委决定成立八县联防办事处。一九四一年冬,路东省委决定调我去担任八县联防办事处副主任(开始还兼嘉山县长),主任是方毅同志。不久,即改为淮南行政公署,方毅同志担任主任,我担任副主任。这时嘉山县委书记是金江同志,周济之同志担任县长。
关于嘉山参议会的建立时间,是在1941年4月。参议员有宋干卿、何寿之、周鹤元、吴相臣、雷国勋等人。在广泛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实行民主政治,不断巩固根据地的同时,在文化教育工作方面,还抓紧了学校的恢复工作。自来桥、涧溪、裘集、白沙王、古沛等根据地,都恢复办起了学校,使根据地的抗日文化教育工作走上了恢复和发展的轨道,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养了一大批干部。
注:汪道涵,见本志人物表。
(此文系1983年11月,上海市市长汪道涵同志应我们访问时口述,县志办公室王齐家同志记录整理)
(六)忆江南十四首
胡坦
1985年
盱嘉,是我出生的地方,是我成长的故乡,又是我战斗过的战场。“欲饮淮河水,长忆豆米香。革命久异地。人老思故乡。”最近几年三返旧地,今年三月,又踏乡泥。目睹山乡巨变,故里新颜,抚今道昔,感慨万千。调寄忆江南,以述故乡情。
故乡情
故乡啊,真是好地方,山水为我哺乳浆,人民教育我成长,养育岂能忘。
屈指算,别离半纪长,少小不识家山美,老来尤念故土香。梦里似还乡。
悲浩劫,重得见天霞。最喜南国春来早,东风吹到百姓家,芳草接天涯。
忆当年,山港最荒凉。今日坝上撒鱼网,坝下家家是粮仓。户户万斤粮。
看今朝,一派好风光。万里东风吹麦浪,遍地都是菜花香,大地换新装。
春浩荡,城乡齐开放。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陶朱事业忙。
春风里,今日老大回。改革声中闪电催,城南城北烟囱起,四化在腾飞。
漫山岗,林木接天堂。装点烟云若画屏,大地莺歌春正好,燕舞绕新村。
庆丰收,草色正芳菲。乡人痛饮三杯酒。家家扶得醉人归,举杯同一醉。
读书房,负笈最难忘。孺子重访受益堂,到此书声犹在耳,桃李满庭芳。
曾记得,投笔几多春。半身戎马半书生。自知愚拙须勤补,甘做小学生。
为事业,追求如愿偿。古稀未觉桑榆晚,党的恩情永不忘,从头学党章。
念先贤,血泪化红晖。当年铁窗有铁骨,今日陵园拜嵬巍,倚杖谈新碑。
建四化,红旗满天飞。英雄血染旌旗舞。真理标准日月晖,史册千古垂。
注:胡坦.见本志人物表
(七)黄镇、张劲夫、廖沫沙等领导同志为明光酒厂题字:

(八)福泉酒海清香美
——访明光酒厂
嘉山古镇——明光,古称灵迹。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夜,其母怀着他乞讨于此,适逢东方微明,朱元璋落地。朱元璋称帝后改“灵迹”为“明光”,一直沿袭于今。闻名遐尔的明光酒厂就座落在这山青水秀的古镇之中。
古人云:“福泉酒海清香美”,有名酒必有佳泉,这里水源极为丰富,地下沙河水软质高,清甜润口。早在百年以前,人们就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从事酿酒生产。很快,明光酒远近闻名,香溢皖东。一九三○年召开的南洋劝业会酒类大赛中,明光大曲就以酒气清香芬芳、甘润爽口、酒质纯净而荣获“金边玻匾奖状”,被评为上等佳酿。解放后十多年来,明光酒厂在原来“精益”、“李祥和”、“源洋”、“源兴隆”等四家酿酒小作坊的基础上,已发展为有职工二千三百多人,占地近三十万平方米,年产一万六千吨的安徽六大名酒企业之一。
立志开拓,勇于改革,不断进取,敢于创优。这是明光酒厂干部职工的治厂宗旨,也是这个厂能奋发向上的厂魂。厂长阮宜圃说:“我们厂之所以能六年迈了六大步,和党中央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政策是分不开的,是和全厂职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艰苦努力分不开的。”这里的干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依靠现代科学管理企业,产品质量稳步提高。一九八六年该厂所产的七种曲酒全部荣获安徽省优质产品称号。其中明光大曲被商业部命令名为“安徽大曲标杆”,明光特曲三次获省名酒称号,一九八四年起被外贸部门定为批量出口产品。以中外驰名的明光绿豆为原料研制出国内独创的优质高档酒“明绿液”,澄碧清洌,芳香浓郁,被《人民日报》、《经济参考》、《北京晚报》等报刊载文誉为“酒中奇花”。投入海外国际市场后,一些港商、华侨品尝后挥笔赞道:“开瓶满屋溢香,饮后心旷神怡”,视为“酒中珍品”。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旅游低度白酒评比中,该酒被中外友人所称赞,荣膺“银樽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朱学范挥笔题赠该厂“香飘万里”四字,知名人士廖沫沙为其题词“皖东美酒”。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市场的变化,工厂的产品开发工作正朝着高档、优质、低度的方向发展。一九八五年国家投资六千四百多万元,分三期进行万吨曲酒扩建工程。一九八六年三千吨机械化大曲酒车间建成投产,一九八七年四千吨特曲酒车间破土动工,进展迅速。一九九○年,明光酒厂年产可达三万吨,其中名酒占百分之四十,优质酒占百分之六十。那时的明光酒厂将成为全国优质名酒产量最高、上缴税利最多的酿酒企业之一,明光也将成为名副其实的“酒城”。
“酒澈浓郁香飞天,飞鸟闻而化为仙,醇厚润地甘美在,游鱼知味把龙变”,这是人们赞美明光美酒的诗句。愿明光美酒香飘万里,誉满神州……
袁泉
1987年于明光
(九)奋斗的五年
——县扩建明光酒厂技改及基建项目汇报
1985年1月24日,嘉山县人民政府扩建明光酒厂指挥部宣告成立。五年多来,在省、地有关领导关怀下,在嘉山县委、县政府有力领导下,指挥部全体工作人员艰苦奋斗,同心同德,先后胜利完成了两期工程,总投资2856万元,施工面积65575m(2)的投资建设任务,为嘉山县经济腾飞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八十年代前期,随着调整、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县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在工业上,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及对重点企业进行改造扩建,初步形成以酿酒、建材业为主体,以轻纺、机电为两翼的宏观布局,明光酒厂适时地成为工业龙头企业。发展我县工业,首先抓好明光酒厂子不仅能带动如石英玻璃、纸箱、印刷、泡花碱和瓶套等相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增加我县财政收入,而且对解决我县城镇青年就业问题都将起到良性循环作用。在农业上,我县粮食连年丰收,农民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均要向国家出售。实行粮食就地转化,既可活跃市场,缓解供需矛盾,又能发挥明光酒在我县乃至我省的一大优势,因此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重视。
一九八五年元月十八日,在合肥召开省技改会议。会上我县分管工业副县长苏存智同志从实际出发,充分论证了在我县发展明光酒厂生产的重要意义,赢得了与会领导、专家的支持。等从县城返回,立即向县委汇报了技改会议精神,县委、县政府于元月廿四日晚召开常委、副县长联席会议,决定成立“指挥部”,并由分管工业副县长兼任指挥,分管工业副书记兼任政委,会议还决定委任具有实干精神和开拓胆略的县经委主任茆家泰同志任常务副指挥。
指挥部成立之初,正值大雪纷扬的严冬,面对三百亩田畴,茫茫积雪一片,无人,无物,无钱……,可谓“白手起家”,茆副指挥没有畏缩半步,于二月一日“走马上任”。指挥部租下花园村几间简易石棉瓦房,借来一张旧大桌,两只木凳子,点着煤油灯开始了办公。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成立了五科一室(工程、材料、财务、设备、安全保卫科和办公室),抽调有实际工作能力、有专业技术的工作人员三十余人,基本上完成了如确定厂址、征用土地、地质勘探、地形测绘、厂区规划、高压线外迁、扩放设计编制以及择优选择施工单位、合理签订施工合同等必要的前期准备事项。五月下旬,一阵鞭炮响后,首期工程破土动工,白昼热火朝天,夜晚灯火通明,茆指挥身先士卒,上班一身汗,下班两腿泥,渴了喝白开水,饿了啃凉馒头,为使国家投资早日发挥效益,争时间,抢速度,每日工作达十多小时。在办公桌前,还贴着这样一幅字条:“谈话限于三分钟”。辛勤的汗水没有白流,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劳,为工程建设赢得了时间,一九八五年七月廿七日,配套工程十二栋块曲房(每栋建筑面积5471m<sup>2 </sup>落成投产;九月廿九日晚正值中秋佳节,年产1000吨的手工曲酒车间(建筑面积1928m<sup>2 </sup>)建成投产,人们无不兴高采烈,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喜庆之余,令人担忧的事出现了,由于我省银根收紧,有关部门对新上项目慎之又慎,该项目前期贷款400万元已经全部支出,省有关部门宣布后期贷款中止,整个工程面临搁浅,茆家泰同志心忧如焚,遂驱车省城,汇报后并立下“军令状”,保证做到“四个当年”——当年项目,当年施工,当年投产,当年收益。一片赤诚之心和满腔热忱,获得有关方面领导支持,省轻工业厅并省、地、县工商银行及时下达四百万元贷款指标,濒临窒息的工地又沸腾起来。在同志们齐心努力下,首期工程产体车间三千吨曲酒竣工典礼,提前一年完成了二年的建设任务,兑现了茆指挥许下的豪迈诺言。
首期技改项目计划施工面积24104.46m<sup>2</sup>,实际完成26419m<sup>2</sup>,超面积 2315m<sup>2</sup>;计划施工期二年,实际仅用一年时间;主体工程自投产至同年11月底,七个月时间共生产大曲酒1900吨,创利税157万元。1987年度技改后的明光酒厂现产量指标1200吨,产值指标2453万元(不变价格),创税利1160万元。与1984年技改前相比,各项指标分别增长137%、164%和152%。该项目由于建设速度快、投资效益好,受到省、地政府机关表彰。1987年元月三日,省政府做出决定:授于该项目“六五”期间全省技术改造先进企业单项奖,并登报表彰;滁县地区行署并行署经委也于1987年四月授予该项目“1986年度技改项目全区技术进步一等奖”。在成绩和荣誉纷至沓来时,我们没有固步自封,接下二期扩建任务,继续奋斗。

第二期年产4000吨优质酒扩建工程,经1986年11月省计委计设字[86]720号文件批准投建,该项目计划施工面积41471m<sup>2</sup>,实际施工面积41937m<sup>2</sup>,比计划超出466m<sup>2</sup>,本工程原扩建设计概算总投资2133.76万元,省计委核批为1970万元,由于建材不断上涨等因素影响,实际支出突破核准投资377.08万元,超计划率19.14%,究其原因是,三材涨价超支和设备概算造价突破。
该项目计划年增产量4000吨优质酒,其中明光特曲1400吨,明绿液500吨,优液2100吨。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连续作战,不怕疲劳,勇于进取的精神,力争做出新的成绩:5栋年产850吨的特曲酒车间(每栋建筑面积4176m<sup>2</sup>),一年建设周期,八个月时间即建成投产;01、02号两栋特曲酒车间,分别于1987年7月1日、9月1日落成投产;辅助工程如调池车间、红粮仓库、机修车间、器材库、包装车间、散酒库和围墙门厅等到1987年7月底,相继完工交付使用。1988年7月,各主体工程如03、04、05号生产车间及瓶酒库,块曲房、车间工具房、车间浴室、厂区道路及地下水沟系统等均已完工或交付使用。至此,尚有扫尾工程10吨锅炉房、商住楼和坛酒库正在兴建,因受资金制约,只得采取“分段施工、分期完成,分批投产”,这样既缓解资金不足的矛盾,又增强了投资的效益功能。
本期工程采用边建设、边生产的两手抓的方针,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达到预期目的。01、02两栋850吨特曲酒车间,当年投建、当年投产,当年产酒1280吨,创利税140万元;1988年1月至六月共生产各类酒2038吨,其中特曲181吨,优液548吨,佳酿1309吨,销售收入671万元,实现税利201.3万元;1988年度新厂区生产各类酒累计达5319.19吨,与1987年度新厂区产量288.53吨相比,增长84.47%;自1985年首期工程投产至1989年六月,两期工程共生产各种优质酒13254.45吨,实现产值23781.4万元,创税利1959.3万元;1989年度,明光酒厂有了更大发展,新老厂区累计生产各类酒约5000吨,实现产值
3000万元(不变价格),创税利2600万元,与1984年产量8700吨,产值万元,税利760万元相比,各项指标分别增长了149.4%、201.3%和342%;1990年度明光酒厂计划生产各类酒16000吨,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实现税利约3000万元,它为本县经济建设再立了新功。
1988年冬,全国食协负责人视察新厂区扩建工程时,给予很高评价:“这个工程规模大、速度快、效益高、布局合理。”1989年4月,明光酒厂从中型企业上升为大型企业,并连续三年获安徽省级先进企业称号。(1991年,明光酒厂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两期工程改换了明光酒厂的风貌,奏响了嘉山经济振兴腾飞的序曲!

几年来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首先,坚持党的核心领导,成立一个强有力的指挥班子,是顺利完成技改和扩建的关键。在本县建设这么大的项目还是第一次,其规模之大,涉及面之广,任务之重是过去没有的,由于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兼任政委,副县长兼任指挥,由县经委、计委、工商行、建行、城建局、明光酒厂和明光镇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兼任领导成员的统一指挥部,保证了重点工程顺利施工。工作中,扩建指挥部党支部发挥了核心作用,每当设备安装,施工会战的关键时刻,所有党员、团员都能身先士卒,起先锋表率作用,党支部对在工作上马虎、思想上落后的同志及时批评教育,帮助,对工作上积极肯干,思想上要求进步的同志及时予以表扬,使正气上升,邪气下降,维护了党的信誉和威望,保证了建设工程得以顺利发展。
其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有关援助单位的鼎力合作,妥善解决了许多棘手问题。首期技改项目下达后,需用钢材650吨,水泥4000吨,木材1000m3,在资金和物资紧缺情况下,省计委、省轻工业厅及时下达了计划内三材分配指标,缓解了工程急需;当首期技改400万元贷款用完时,整个工程面临停建,省经、计委、轻工业厅会同省、地、县工商银行又提前下达了第二年400万元贷款指标,为在一年内完成两年任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在几年施工期间,国家轻工部、建设银行总行、省经委、计委、省酿酒公司、省轻工业厅、省工商行、建行、地区行署经委、计委、工商行、建行、工业局等单位领导,中国食协秘书长、质量部长、总工程师和省顾委员吴炎武同志,地委陆书记、陈书记、行署张专员等都曾经来到工地视察指导工作,指导解决了许多问题。
第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以奋战为乐,以贡献为荣,这是我们赖以胜利完成任务的可靠保证。为抢时间、争速度、求质量,工作人员深入现场,积极参战,手磨破了,眼熬红了,没人叫苦叫累;设备技术人员加班加点,突击安装,连干几个通宵,吃烧饼,喝自来水,没有要一份报酬,工地上有一位退休的老工人说:“只要工作做好了,对得起嘉山人民,我们就是出大力,流大汗也算不了什么。”回首往事,由于积极贯彻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通过明光酒厂的这一扩建工程建设和技术改造,及时抓住机遇,为嘉山地方经济振兴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获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嘉山县明光酒厂扩建工程指挥部
1990年6月
(十)史光钊种粮致富
翟建阳桑可庆
嘉山县太平乡对龙村社员史光钊,从实际出发,合理安排作物茬口,实行科学种田,在大旱之年夺得了农业大丰收,1984年收粮食4.5万斤,提供商品粮4万斤,商品率达89%,全年农副业收入1.63万元,人均收入2,038元。史光钊成为嘉山县首屈一指粮食专业户。
讲究科学,种粮致富
史光钊家8口人,3个劳动力,承包21亩土地,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他又承包了乡政府小农场20亩湖滩地。1983年他家收粮食34,250斤,
1984年怎么安排种植?他在去年秋种时就有了周密的计划。今年在先旱后涝不利情况下仍然夺得了丰收。36亩粮田,共收粮食4.5万斤,平均单产1,250斤,比上年增长31.4%,人均生产粮食5,625斤。他已出售小麦1.
8万斤;秋季还可出售粮食2.2千斤,人均贡献五千斤。他的主要经验:一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史光钊所在的对龙村,是一个低洼易涝的湖滩地,地质、地形较为复杂,有肥沃的淤土地,也有瘠薄的飞砂地,飞砂地怕旱,湖洼地怕涝。老史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合理安排作物茬口,淤土地上种小麦,低洼湖田种高粱,地势较高的慢坡地种黄豆套玉米,房前屋后的“鸡口田”种薄荷。由于因时因地种庄稼,就是在今年这样的大灾之年,仍然夺得全面丰收;二是施足基肥,适时播种。老史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麦收胎里富”。在播种前,老史用拖拉机深耕细耙,每亩施30斤磷肥、30斤尿素做基肥。在“寒露”前3——5天,组织机械,劳畜力突击抢种,力争播全苗;三是巧施苗肥,精细管理。种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种子下地后,他及时抽沟,防止麦苗受渍受涝,春节前每亩地用耩子深施40斤尿素,做到“冬施春用”。对少数“三类苗”(乘阴雨天追一交“偏心肥”)促使其均衡生长。并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在每年3——4月间给小麦喷洒一次农药和灭草剂,确保小麦茁壮生长;四是突击收割丰产丰收。老史根据午季面积大,易遭阴雨灾害的的教训。今年买了一台小型收割机,在三天内将30亩小麦全部收割脱粒,确保丰产丰收。由于机械化程度高,大豆、高梁、薄荷地都做到精耕细作,适时播种,为农业全面丰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预计可收高梁1.8万斤,黄豆2千斤,薄荷油94斤。
合理分工,人尽其才
史光钊不仅是庄稼地里的老把式,而且善经营,会管理,他家除了80岁的老母亲和两个不懂事的小孙子没有分工外,其他人员都作了合理安排。60岁老伴负责家务,喂4头肥猪,今年出售2头,可收入500多元。二儿媳带小孩,并负责面米加工,年收入800余元。二儿子史耀明、三儿子史耀仁除农忙种田外,史耀明开拖拉机搞运输,年收入5,000元,史耀仁农闲和老史一起在乡贸易货栈做工,年收入可达2,609元,加上出售粮食和薄荷油,全年总收入为1.6万多元,人均收入1662元。
展望未来,前程似锦
目前史光钊家已经有4种类型的机械,有50马力大拖拉机,有小型收割机,有自动喷雾器,还有碾面机等机械。从种到收基本实现机械化,41亩包产田,全年有农活只需要半个多月时间就可以完成。为了充分发挥机械的效益,他正和乡农场联系,打算再承包100亩土地,每年生产粮食14万斤以上,提供商品粮13万斤,为了解决“卖粮难”的问题,老史打算:一是和县农业部门挂钩,建立良种繁殖基地,为社员提供良种;二是种植产销对路的农作物,改红麦为白麦、改豆类为高粱,以适应市场需要,提高竞争能力;三是筹办小型养猪场的饲料加工厂,将粮食转化为肉食。他认为100亩土地的农活,从种到收也只需要二个月的时间,多余的劳力和时间,还可以开展工副业生产,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为发展商品生产,加快社会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录自1984年(中国万元户)
注:作者翟建阳,时为嘉山县农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共党员,现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
桑可庆,时为县农研室科长,中共党员,后任本县乡镇企业局副局长。
(十一)嘉山县中轶事
徐彬藩
1947年,李吉行出于对家乡教育事业的热忱,关心和教育家乡青年子女,毅然接受嘉山县各界人士的一再邀请,担任了嘉山县立初级中学校长。他为了减少学校经费负担,不仅不拿校长职务薪金,还不用学校的任何办公用品。他仍每周奔波于南京、无锡、明光三地,担任南京中央政治大学和无锡江南大学中文系的教学工作,回学校主定大计方针和一周大事。他以德高望重的身份,在接任校长职务前,与嘉山县参议会和嘉山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有过三条口头协议:一、嘉山县立中学的教职工,全由他延请任聘,希望地方当局和有关方面不要擅加委派、任命或介绍;二、国民党的县团组织,不要在校内活动,也不要任命校内教职员担任党团工作,县国民党、三青团有事,可直接找他商办。他是最早入党的国民党党员,在安徽的党证是特字7号,是可靠的国民党党员;三、地方当局和有关方面,不要干涉他学校的内部事务,他会对得起家长父老兄弟的信任、委任,并一定会把他们的子女教育走上正道,成为有用的人材的。他在答应接任校长后,便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有关系科,找他的同事和熟人,给他介绍品学皆优,有进步思想和爱国热情的毕业生,担任他学校的教师。中央大学党的地下组织和进步人士,得到这一消息,又知他是个疾恶如仇,有强烈爱国心、正义感和交友重义气的正派知识分子,便分别通过各方面渠道(包括他在中央大学读书的子女),将一批在中央大学毕业的或不能再留南京的进步学生,推荐到嘉山县立中学任教。自
1947年8月到1948年9月,先后便有中央大学毕业的进步学生徐彬藩、郭重学、李混泉、向予森、胡明俊、黄志达、吴先桂、皇甫孝仁、施楚珍、陈文伯、石义方、南克敬等十多人和崇金铭、陈嘉裕、李恩平、速家骥等进步教师到校担任各科教师。在任职期间,李吉行还以他地方伸士和中央政治大学副教授身份,与嘉山地方党政有关方面进行有成效周旋,创办起嘉山县立完全中学。李吉行之所以没有辞去国民党中执委主办的中央政治大学副教授职务的原因,就在便于与安徽地方有关当局办理名种交涉。他的目的,是基本上都得到了。从1947年8月到
1948年12月,李吉行除在校内全力支持进步教师(他们多数是党的地下青年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社成员,有的还是地下中共党员和地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们的教育改革和寓进步政治思想教育于教学内容和文娱体育活动外,还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外围群众组织的秘密读书小组。他常利用往返南京、无锡和明光之便,秘密携带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和进步书刊、电讯回校,供有关教师阅看,和自己如饥似渴地学习。他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便愈益坚定了走革命道路的决心,并坚决挺身抵制国民党当局妄图在学校进行活动,保证了学校进步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进步教师的人身安全,使嘉山县立中学在当时成为进步教师的战斗阵地和“避难”所。李吉行在那种白色恐怖笼罩的年月里,能做到这些,确实是难能可贵的。李吉行为办好嘉山县中,历尽艰辛,甘愿尽义务,更受到家乡人们的崇敬。他主持嘉山县中仅一年又六个月时间,便使学校的面貌和校风发生深刻变化。学校中新型的师生关系确立了,教与学的空气浓厚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政治思想觉悟更是一天天地提高。学生成立了自己的组织:学生自治会,经常举办讲演会,读书会,歌咏、舞蹈、体育卫生比赛和壁报竞赛等活动。每当课外活动时候,《咱们工人有力量》、《锄头歌》、《兄妹开荒》等歌声便响遍了校园。
一九四八年夏,国民党中央日报公布第二批通缉的“匪谍”名单中,有教师皇甫孝仁的名单,李吉行知道后,通过关系,筹集路费先派人秘密护送到蚌埠躲藏,再筹足旅费,找机会将他转移脱险。是年冬十一月初,六位女学生向往解放区,夜晚从家中出走,被国民党铁路军警拦截送回,这件事震惊了明光各界,有关当局声称要找学校交出指使的教师。李吉行则沉着应付,一面坐镇学校,坚持日常工作;一面与事务主任童季云(明光工会主席)分别与县参议会议长和县党部负责人等周旋,不久,这事就烟消云散了结。事后他对有关人士说,我们劝他们不要声张此事,因为六位女学生的家长,都是明光的头面人物,她们的行动纯属幼稚,而且都是从家中出走的,她们动机是什么?难道家长一点都不知道,怎能把责任全推给学校?还是各自与学校配合教育各自的女儿为好。不久,国民党安徽省党部果来人调查,李吉行在校长室接见,不一会,便大声斥责说“我的学校没有异党分子,如有,那便是我……你们把证件拿去看着办吧,我不会跑。”来人看着他的证件,抱歉地说:“我只是问问,何必生气。”便溜走了。十二月上旬,淮海前线军事吃紧,民国安徽省政府通令蚌埠以南铁路沿线的中等以上学校全部停课南迁过江。李吉行当即表示不理,和进步教师密会决定坚持上课,等待解放的方针,拒绝南迁,继续学校的正常工作。两个多星期后的一天,民国嘉山县政府派人到学校,没有和任何学校负责人打招呼,便当着部分师生之面,宣布省政府宣布解散嘉山县中的命令,匆匆离去。此后方有部分师生离去。李吉行从南京赶回学校时,眼看局势无法挽回,只好伤心流泪地对师生说,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教师们可以躲避一下,离开明光,至于学生,凡愿留下者留下,愿意自行过江者过江;学校都发给证件。稍停,他又说,请你们都放心,我不会丢下你们不管的,嘉山县立中学,我一定要把它办下去。就这样,我们被迫离开了嘉山县中。南京解放前夕,1949年2月,我和李吉行校长以及速家骥一起,化妆偷偷渡江北上,历经艰辛,到达泗县,找到中共江淮区党委,并见到了曹荻秋同志,热情接待并于一月后,分配介绍李吉行同志和我以及速家骥到嘉山县接管嘉山中学。经滁县专署任命,李吉行为嘉山中学副校长,校长由嘉山县县长杨如新同志兼任,我和速家骥同志分别负责教务和总务处等方面工作,迅速恢复学校,稳定了学校秩序,组织教职员工和学生投入学习,开展政治学习宣传活动和支前工作。从此嘉山中学的师生员工便以更高的政治热情投入新的建校和扩校工作,使嘉山中学成为江淮区的一个重点中学。
注:徐彬藩,中共党员,四川省青神县人,中央大学毕业,1945年5月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参加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新青社,从事进步活动,1947年至1948年任嘉山县中教导主任,建国后,历任嘉山中学教导主任,滁州中学教导主任、副校长、江浦中学、全椒中学校长、省教育厅视导员,安徽省劳动大学图书馆馆长等职,是安徽省政协第五后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
(十二)朱元璋出生地今在何处
王 齐家
朱元璋出生地附近地方,原属盱眙县。今安徽嘉山县大部分地方于宋、元两朝,均属于盱眙(隶属泗州),至民国21年(1932年)11月,从盱眙、滁县、定远、来安四县划出部分边远地设置嘉山县。光绪年间编修的《盱眙县志》中记载:“跃龙岗,为明太祖诞生地。”朱元璋的二姊嫁给李贞。《盱眙县志》申明确记载:“李贞,明光集人”,吴晗著《朱元璋传》中记述:“大姊嫁给王七一,二姊远了,还在盱眙时订的亲,男人叫李贞。”那时交通不便,相距几十里或百里,可谓是很远了。李贞是朱元璋二姐夫,其子李文忠为朱元璋外甥,曾为朱元璋作义子抚养,成为麾下一员能征善战的得力战将,死后被追封为岐阳王。李文忠母亲之墓位于今嘉山县城明光镇东南郊二里许,明光镇居民中李姓人数众多,至今南大街李姓族人中尚保存有家谱族谱,尊崇先世岐阳王李文忠,还苏有私立岐阳小学(1949年改为解放小学)。朱元璋的外祖父陈公亦是津里镇人(今为嘉山县津里乡)。陈公有两个女儿,大的嫁给季家,小的就是元璋之母。《明史》卷三百“外戚陈公传”对朱元璋外祖父陈公也有记述,这些史料可以证实朱元璋的主要亲戚居住和生活地方是在今嘉山县津里乡及明光等地。《盱眙县志》中明确地记载着朱元璋出生地跃龙岗,现屑嘉山县明东乡赵府村,距县城明光六里,跃龙岗距朱元璋外祖父陈公住的地方津里镇不足30里,从亲姻分布和居住情况看,朱元璋出生在今嘉山县明东乡赵府旁的跃龙岗是合乎情理的。《明史》卷一在“太祖本纪”中对朱元璋先世籍贯有明白记述:“讳元璋,字国瑞,姓朱氏。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迁濠州之钟离,生四子,太祖其季也。”这说明他的先世祖籍是江苏沛县,后迁徙句容县,今尚有朱家巷可考;后又迁居泗州,盱眙县隶属泗州,那时尚无嘉山,今嘉山县城明光及大部分地方当时均属盱眙县。跃龙岗是盱眙与钟离两胰交界之处,处于贫困的朱家是经常搬迁流离的。吴晗著《朱元璋传》中也有记述:当年朱元璋母亲在今嘉山县赵府村旁跃龙岗生下朱元璋后不久,由于生计所迫,又迁徙到太平乡孤庄村。跃龙岗之名当是在朱元璋称帝后由后人所改的。可见,朱元璋之出生地在今安徽嘉山县明光镇北六里的跃龙岗,确为大量史料及志书记载所证实。清朝地方官盱眙县知县所立于此的石碑“圣祖灵迹记”及石器遗址等至今犹存,均为有力之佐证。
(载安徽《志苑》总第42期)
注: 王齐家,1949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先后从事教育、土改、文教、文秘、
民政、劳动、房管等方面工作。现任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主编、编辑),中共党员。
上一篇:二、文件选辑
下一篇:四、修志函件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