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嘉山县人民委员会给汪雨湘同志函
汪雨湘老同志:
您好!自您离开了您的故乡——嘉山县以后,嘉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国内外的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解放后经过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农业合作化等一系列的社会改革运动,特别是1958年人民公社化的实现,工、农业生产有了飞跃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上,1958年的粮食总产量达到3亿6千万斤,比解放初期的1949年增加了3倍以上,在工业生产上过去从未想过的现在都办了,如炼铁厂、机械厂、电厂、纺织厂、探矿等。从而基本上改变了原嘉山的落后面貌。您听到也为此高兴吧!
为了将嘉山县人民光荣革命斗争历史记载下来,我县拟编写嘉山县地方志,作为嘉山历史记载,但是由于我们对过去的情况了解得很少,或不够清楚,因而在编写时对嘉山建县前后部分我们无法着手,同时嘉山的一些老人,有的已去世,有的也不够清楚,据了解您老当时对一切情况都了解,并曾和吴观奇、老罗先生在家编写了一部嘉山地方志,据说被您老离嘉山时带走,现是否还在?若在,请送给我们作为编写嘉山历史的参考依据。如不在也请您老为了对故乡的关怀,帮助我们回忆下故乡的历史,当时为什么要建立嘉山县,建立嘉山县的理由,为什么叫嘉山二字,当时行政区划是臬划出的,建县后历任县的主要领导人情况,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等等,请回忆一下函告我们,是否请您老抽空帮助我们写出来给我们寄来,还是我们前往领教,听您口述进行整理。请速函复。特此
敬礼
身体健康
嘉山县人民委员会
1959年7月30日
(二)汪雨湘同志复嘉山县委、县人委函
中共嘉山县委嘉山县人委负责同志:
你们的来信给予我很大的快慰。我离故都已经23年了。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劳动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革命运动的辉煌胜利。国家日益富强,人民日趋康乐。特别是从你们的信上看到故乡社会主义建设的飞跃发展景况,真使我高兴万分。我衷心的祝愿你们在贯彻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建设新的嘉山中领导全县人民获得更大的成就。
你们拟编写《嘉山县地方志》,这是一件极有意义的工作,尤其是近二十多年来,故乡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所进行的一系列的革命运动和十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事迹,极值得记载。承你们就过去的历史垂询,使我觉得荣幸而兴奋。25年前,我被“安徽通志馆”聘为嘉山县采访员,多方徵引有关书籍,也躬自勘察若干市集山区,搜集过许多资料,开始将历代以迄北伐前的重要事迹,编写县志资料。北伐以后到抗战部分尚待着手,故乡的道路交通、铁道、车站等情况的有关资料,亦未来得及采访。抗日战争爆发,我即举家离乡参加革命。编写县志遂告中辍。过去所搜集的许多材料如各县志本有关文典以及初步划界,内及金石拓本(除多次已邮省志馆外),已经散失。而在战争期间,屡次轻装,行囊中所保存下来的资料,仅属其中很少一部分。这一部分共20本,目次附在信后,内容是辛亥革命以前各邻县县志书上有关嘉山县的事迹的编辑和搜集的文稿及我本人采访的实录。执笔不及二年,由于通鉴、史料及滁、来、盱、凤各县志书(缺少定远县志书)以及各地寺庙金石古迹残缺不全,疏漏固所难免,而当时对旧书、旧人、旧事、旧文也是牛溲马勃,俱收并蓄,未及分析评价,仍需要根据马列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重新鉴定和批判。我年已81,长期患高血压疾,眼花头晕,齿落语涩,手颤不能执笔,诸多公务颇忙,亦无暇帮助整理。特此,将所存拉杂纷乱的手抄录等原始资料全部进上,仅供编写新志参考。在旧社会里编写志书,往往不是个人力所能及,而在新社会里,党关怀着人民,强调调查研究,总结历史工作,一切定会成功。我预祝你们编写县志工作早日完成。如需要我做些什么,请速函告,当竭绵力以复。
故乡总是令人回忆的。故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尤其是在缅想之中,在报章杂志及安徽来人中了解一二,便感欣慰,将来新志付梓,请寄一份。幸甚,幸甚。
致以
敬礼,并祝健康 汪雨湘
1959年8月13日

(三)设县有关情况:
嘉山县设置原因
1.嘉山县设置的原因:
嘉山地区是盱眙、定远、滁县、来安四县的边缘地区。这一带除池河两岸是河滩平地之外,大部是山区。地主阶级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的统治,同时也为集中力量消灭土匪活动,就要在这一带设置新的嘉山县。
1931年,三界镇邵树村、吴敬业等向旧安徽省政府申请,1932年冬,正式成立嘉山县。县治设在三界镇,没有设置在明光,这是有过一番争论的:本来在嘉山县新区划内,明光是全县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但是各市镇地主势力各有打算,尤其是明光的地主当权派一向距盱眙较远,有封建割据之势,他们只要新县消灭土匪而不愿受新县管束,于是将新县设在山区附近的三界。三界距盱眙、来安、定远、滁县各县城都有百余里距离。
2.嘉山县属于滁县行政专区。
3.县名“嘉山”之由来。县境内山脉主峰是老嘉山、中嘉山、小嘉山在老嘉山南,附近有原来安县的嘉山集,三界镇又是定远县的嘉山堡,又为了表示境内多山,遂以“嘉山”命名。
4.当时行政区域划之划分。设县之始,境界不明,大体情况是这样:
东至自来桥(正东),东南至张蒲营(南偏北81°),北至石坝堡汪家郢(正北);东北至白沙王(东偏北);西至槐墟院(北偏西88°),西北至石门山(北偏西45°);南至斗滴山(南偏东半度);西南至谢集(东偏西64°)。原分五个区,设在三界、自来桥、张八岭、三和集和明光,后来改为三个区,设在三界、自来桥和明光。人口约八九万人。
当时各邻县对划县新县矛盾很多,不愿多划地区,因此县域较小。详见“目次3”“嘉山县设治始末”。最近看到安徽省分县地图中嘉山图,(37)觉得根据天然形势和经济区报划界限合理得多了。根据新图,则旧稿缺涧溪、津里、苏巷、旧县、太平、泊岗、柳巷、潘村、紫阳、高王、古沛、司巷等地资料。
5.建县后主要主持人情况:
1932年——1933年县长李蔚唐,合肥人,国民党员,为设县筹备委员。
1933年——1935年,县长马馨亭,宿县人,据说是行伍出身,冯玉祥部下,抗战后此人参加顽固派部队的顽专员工作。
1935年——1937年,县长卢政芳,陕西安康人。
1937年抗日战争不久,县长杨杼,据说是国民党陆军大学校长杨杰之弟。
以上四人都是不是本地人,政治情况均不甚详悉。
汪雨湘
一九五九年八月廿三日
当时嘉山社会政治历史情况
抗战前,当时的社会是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主要的阶级是地主和农民,阶级分化和矛盾非常尖锐。社会经济主要是农业经济,没有近代化的工业,只在城市集镇上有商业和部分手工业作坊。
封建社会里,人丁较多的氏族形成所谓大姓,如明光的胡、李、枉、秦;三界的程、吴、万、邵;津里的姚、李、杨,自来桥的胡、李等。在这些氏族里也发生着阶级分化,有大中小地主,有兼商的地主,也有拥有徒孙的青、红帮头子的地主。大地主是社会统治者的核心,他们与当时的政府相互勾结。另一部则贫困分化成农民、小商人、失业者。还有一部分腐化堕落分子。
地主对待农民的剥削是残酷的。一般是对半分租,逢年过节,还要农民送鸡鸭,送瓜果。地主家里有事,也使用农民的无偿劳力。在部分山区,虽然也有一些四六分租,但土地差瘠,农民花费很大,收入不足维持生活。高利贷的剥削是严重的,农民在严重剥削下,被迫向高利贷者借款,有十分之一月息,有麦青、稻青、有利上滚利的,有典当加压的……种种方式,无非是从农民手中将土地和收入掠夺回去。这些高利贷者大多是地主、商人。于是土地逐渐集中到地主手中,农民之中大部分更趋向赤贫化。
地主中的当权派,往往兼有武装,办乡练,他们是恶霸、豪绅。这些人与贪官污吏相结合,为了加强反动统治,压迫和剥削农民,实行保甲制度,层层统治,苛捐杂税,借公肥私。以赋为例,当时的省、县、区、乡、保,层层有附加,附加往往是正赋的一倍到二倍。此外还有其他壮丁费、保甲费、临时费等各种名目的捐税。
当时的商业,实际是帝国主义买办和城市资产阶级的经理人与代理人,较大的商业是布店、五洋杂货和粮行。工业品大多是从上海、天津来,农产品又向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去,而其背景主要是当时在大城市里的帝国主义所经营的商业,买办的外资和民族资本。
明光大地主胡广渊、胡菊潭(胡仁利)、李鼎侯(李信通)、李竹熙(李大兴)、汪仲权(汪汇源)都兼管粮行;如秦寿枢等是这些人的“师爷”。
在苛捐杂税,工业品对农产品的剪刀差,酷重的地租制度和高利贷的几重剥削下,农民经历着贫穷化的过程。大部分农民日益贫穷破产,其中部分流离失所,沦为游民。游民之中:有的去当兵吃饷,有的被吸收到青、红帮里,再为职业土匪所利用,也就参加了土匪。
嘉山地区原是滁、来、盱、定的边缘地区,统治阶级力量比较薄弱,在地理条件上又是靠山,冈峦起伏,于是成股的土匪便得到存在的可能。他们在地主武装斗争中,隐现消长,变化不一,但却断断续续地长期存在着,这也是嘉山当时政治情况特点之一。
当时这些土匪武装,究竟有没有显著的政治情况,还不能十分肯定。但,根据毛主席《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来看,大部分是一种落后的帮会组织。
大革命后,我党曾经有一些活动,一九三二年左右,盱眙李桂五同志的起义,曾经给农民以影响,不久失败了。抗战前几年,明光有左倾青年的救亡活动。抗战开始,他们的部分和我一道去延安了。
以上就是当时的嘉山政治情况的大概。
汪雨湘
一九五九年八月廿三日
上一篇:三、艺文诗词
下一篇: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