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芜湖市食品公司
国营芜湖市食品公司位于芜屯路39号,1985年职工为665人,年营业额2693.43万元。公司成立于1954年12月1日。1959年,食品公司与水产公司联合经营。1962年底水产公司从食品公司划出,恢复原公司名称。
国营芜湖市食品门市部,是食品公司前身,1954年春,在中山路、新芜路的十字街头正式成立,一切经济往来,商品进出,均由中国食品出口公司安徽省芜湖(地区)支公司统一结算,人事、机构属商业局领导。
门市部成立之后,1、接管了芜湖(地区)出口支公司设在本市迎江街的收购组;2、接管了市财政局交与的两个屠宰场,一个在北京路,后为味美厂,一个在北坛子后街,后改名味珍厂;3、原私营建新公司,因在“五反”运动中,犯有严重“五毒”行为,食品门市部代表政府接收了全部不动产和流动资金、商品以及部分就业人员(其中:工人7人,资方3人);4、接收了原土产公司所属的毛猪营业所,并按行业归口,负责向本市私营屠宰分配和批发活猪。
1954年12月将食品门市部组建为市食品公司,为县级单位,属市商业局领导,业务上独立经营,经济上单独核算。
公司成立后,先后接收了:1.芜湖(地区)支公司所属的卜家山生猪仓库与吉和街的蛋品仓库;2、安庆支公司设在芜湖的生猪转运站;3、改建了第二屠宰场,使原来只能宰杀猪牛的场所,同时可以加工禽类,并配备食品检疫人员;4、建立了笆斗街腌腊加工厂;5、组建了国货路食品门市部与公安街的白肉商店;6、恢复了已经倒闭,其人员和资金已经转到市玻璃厂的芜湖市协兴昌皮蛋厂,并改厂名为国营芜湖市食品公司皮蛋厂,厂址在河南江岸大关街(81年迁至芜屯路)。
公司经营允许政策性亏损,由市财政补贴。公司经营情况:1955年,购进618万元,销售182万元,亏损14万元。1957年,购进662万元,销售350万元,利润21万元。1962年,购进526万元,销售484万元,盈利170万元。1965年,购进1756万元,销售1741万元,亏损113万元。1970年,购进856万元,销售956万元,亏损4万元。1975年,购进1634万元,销售1429万元,亏损273万元。1980年,购进241万元,销售2146万元,亏损305万元。1985年,购进1879万元,销售1898万元,亏损435万元。截止1985年,公司下属协兴昌变蛋厂、腌腊熟食加工厂、食品合作总店、综合开发公司、贸易公司、劳动服务公司、牛羊经营部、郊区收购站、公安街、西北门中心店、四褐山、裕溪口商店等12个单位,40个门点。
二、芜湖肉类加工厂
芜湖市肉类加工厂是以经营猪肉食品加工为主的全民所有制中型企业,坐落在芜湖市长江路秃矶山下,1957年筹建,1959年3月建成投产。厂区占地99296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30566平方米,其中生产建筑面积17304平方米,职工住宅11297平方米,其它非生产建筑面积为1965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05万元(现值131万元)。截止1985年底,国家投资549.38万元,自筹资金163.53万元,累计上缴利税975.58万元。
1985年全厂职工521人,分饲养、屠宰、综合、冷藏、机电五个车间。有1200吨冷库一座,1980平方米屠宰间一座,饲养仓5844平方米,可保养生猪3000头。具有从活猪接收,饲养、屠宰、加工结冻、冷藏一整套生产流水线。生猪加工从电麻、汤烫、刮毛、剥皮开剖、下头、内脏分离、分割分项等工艺都基本实现了半机械化,日宰能力800头。
建厂28年共宰生猪2014126头,加工鲜冻肉69986吨,分割肉5043吨,累计完成产值20307.49万元。历史上最高年宰生猪172561头,最高日宰量达2235头,最高年产值达1439.62万元,最高年利润达66.34万元。在保证市场肉食供应、调节淡旺季需求,支援大城市、促进农副业生产、出口创汇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
因1200吨冷库使用年久、损坏严重,1982年11月经商业部基本建设局批准,新建七层5000吨现代化冷库一座,总投资650万元(其中自筹资金195万元)。已于1985年9月破土动工,1987年9月竣工,届时冷藏能力将比原库扩大4倍,生产能力相应提高。
三、协兴昌变蛋厂
协兴昌变蛋厂,1985年职工120多人,年产值396万元。生产流程半机械化,拥有厂房2.5万平方米。生产的“湖彩”松花皮蛋荣获商业部1980年优质产品奖,年产量达500万枚,是芜湖市出口创汇的商品之一,年出品量:皮蛋120万枚,咸灰蛋100万枚,鲜鸡蛋40万公斤。
1921年前后,江苏常州人张义昌始在芜湖开设了第一家“张义昌皮蛋坊”,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停产。1942年,张义昌皮蛋坊的几名工人,取同心协力、兴隆昌顺的吉利含义,合伙开设了“协兴昌”皮蛋坊,由于皮蛋买卖兴隆,产品颇有名气,张蕴德领头联系了几名技术工人,合股又开了一家“协兴昌蕴记皮蛋坊”。当时两家皮蛋坊,规模很小,除股东自身外,常年仅有固定工4-5人,季节工6-8人,皮蛋年产量两家合计,仅在一百万枚左右。生产过程全是手工操作,加工配料,全凭老工人的技艺和经验,所加工的“松花皮蛋”质量很好,销往国内市场和出口东南亚各国。出口皮蛋的包装用宜兴龙缸,以龙取侨居国外的炎黄子孙所喜爱,一时很有盛名。
1949年4月,芜湖解放,因遭大火,加上当时用于加工皮蛋的鸭蛋不足,于是两家皮蛋坊均告暂时停业,其从业人员,各自改行谋生。
1950年,经市政府批准,由市工商联组织,使两家皮蛋坊恢复生产、营业。后因股东不热心经营,渐又衰落。1952年1月,将“协兴昌皮蛋坊”与“协兴昌蕴记皮蛋坊”合并经营,定名“协兴昌皮蛋坊”。
1954年特大洪水后,协兴昌皮蛋坊又一次停业。时将原皮蛋坊的全体从业人员全部改行,连同其全部资产转入玻璃厂,实行生产自救。
1955年,协兴昌皮蛋坊归口于国营食品公司,原转入玻璃厂的从业人员及资产转出,由食品公司与其实行公私合营,定名为芜湖市食品公司皮蛋厂,并由公方派员出任厂长。后因原“协兴昌”皮蛋在南洋各地颇有声誉,大连、青岛等国营出口公司,常常指名要进龙缸装的“协兴昌”皮蛋,对食品公司皮蛋厂厂名,感到陌生,难以取得外商信任。于是,在1957年,经当时的中共芜湖市委书记郑家琪同意,改名协兴昌皮蛋厂。
“文化大革命”中,协兴昌皮蛋厂又被更名为芜湖市食品公司变蛋厂。
1980年5月3日,经市商业局批准,“恢复芜湖市协兴昌变蛋厂”的厂名,于1980年7月9日正式启用。1982年,增添加工设备,改进生产条件,扩大了生产、经营品种,建新厂及冷库于芜湖市芜屯路39号。1985年,该厂产品有:咸鸭灰蛋、松花皮蛋及各种皮蛋,以及以鸡蛋、鸭蛋为原料的各种再制品共10余种。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