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集市贸易
集市贸易概况清代,除县城、弋江镇成天交易外,集镇集市贸易是传统的交易形式,又称露水集市。县城是集市贸易的主要场所和货物集散地,农副土特产品及手工制作的篾器、竹器、铁器、木器等生产、生活用具上市交易。通过贸易换回所需的生产、生活物品。后来在交通要道和滨河聚居人口多的村落亦发展成集镇。民国初,全县有弋江、宋桥、马园、丫山、麻桥、工山坊、牧家亭、三里店、峨岭、童村街、马仁渡、黄墓渡、许村埠、源潭桥、阮村渡、奎潭湖、奚家滩、金家阁、戴家汇、何家湾、合村街、刘店铺等33个农村自然集镇,每天进入集市贸易人数逾万人。上市品种有稻谷、大米、小麦、豆类、棉花、麻类、茶叶、茧丝、土布、鸡、鸭、禽蛋、鱼、虾、瓜果、蔬菜、竹器、木器、铁器及土特产品数百种。城关、弋江、黄墓等镇还建有牛行、猪行、米行、竹木柴炭行,对上市的货物进行收购或远销它地。抗日战争时期,集市贸易萧条。民国35年(1946年)后,集市贸易恢复,但因通货膨胀,货币急剧贬值,集市贸易多以米为交换媒介。
解放后,集市贸易稳步发展,军需民用物资大都来自集市。为抑制私商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国营商业与供销合作社采取高于市价收购、低于市价销售的措施,以平抑物价、稳定市场。1950年,执行 《皖南区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加强集市贸易管理,对违法经营予以取缔,对城镇座商、摊贩、流动商贩申报登记其经营品种、范围,实行发证管理。在城关设柴、菜市场14个,并设百货、纱布、香烟、火柴日用品商栈3处,方便群众购买。是年秋,农业丰收,农民收入增多,农村集市贸易活跃,应市的农副土特产品品种数量增加,粮食、棉花、麻类、茶叶、茧丝、豆类、丹皮、药材等由国营及供销社收购;集市贸易以瓜果、鱼虾、蔬菜、薯类、鸡、鸭、鲜蛋、柴草、小农具及手工制品为大宗。
1952年,在城厢(8月17~20日)、弋江镇(10月31~11月3日)、黄墓镇(12月1~5日)召开初级市场物资交流会。参加交流会有芜湖、南京等地客商及本县城乡客商、客户共19万人次,成交额为28.34万元。其中农副土特产品贸易额9.95万元,工业品销售额18.39万元。秋后,弋江镇设农民贸易所。城关、弋江、麻桥、戴汇、三里5个区设耕牛交易所,并在各重要集镇建国家粮食交易市场18个,进行余缺调剂。供销社为扶植农业生产,对农户实行赊贷、订购,赊销化肥967.5吨,订购小麦416吨、菜籽50吨、花草籽38吨、稻谷675吨、籽棉11吨。由于订购货币的投放,增强了农民购买力,促进了集市贸易繁荣,全年农副产品销售额231万元,生活资料销售额204万元。1953年,粮食市场由粮食局、供销社通过集市贸易经营,全县设粮食收购点48个。是年10月,国家对粮食、油料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取缔自由买卖,粮油不准进入集市贸易。1954年,集市贸易上市物资以鱼虾、蔬菜、柴草、家禽居多。是年,建中心菜市场,设立市场管理委员会进行管理。1955年,国家对粮、油、棉、烤烟、茶叶、麻类、丝茧、猪、牛、皮张、羽毛、竹、木材及药材等50余种物资实行统购、派购,不准进入集市贸易。是年10月,弋江、黄墓、三里等镇召开物资交流会,在麻桥举办商品展览会,成交额11.5万元。是年将小百货类商品从国营中划出,由供销合作社与私商经营。
人民公社化后,农副业归公社经营,家庭副业受到限制,上市农副产品稀少。1960年,出现“黑市”买卖鸡蛋、猪肉、菜油、肥皂、白糖等现象。1961年,农村实行责任田,恢复自留地,集市贸易渐趋活跃,上市品种有鸡、鸭、鱼、虾、鲜蛋、瓜果、竹篮、扫把、柴、炭、种子、小农具、胶鞋、铁锅等80多种,每天上市人数6000人(次)。同时,恢复国营、供销合作社和农村集市贸易3条渠道,全县成立贸易货栈3个,粮油交易所18个。1962年,集市贸易实行城乡分工,商业局负责城镇市场管理,供销社主管农村集市贸易。是年,供销社举办2次样品采购展览,1次土特产品展销会,全年农副产品销售额140万元,生活资料销售额567万元。自1963年起,上市品种放宽,除三类物资允许上市外,一二类物资在完成国家统、派购 任务后,也可进 入集市贸易。至1964年,上市品种增至300余种,蔬菜、鱼虾、猪肉、家禽、鲜蛋出现产大于销,价格稳中有降。
1978年后,市场开放,集市贸易日趋活跃,主要农产品粮、棉、油在完成国家统、派购任务后,允许进入市场。1984年,城乡集市贸易额2360万元,较1982年增长24.9倍。大米、花草籽、山芋粉、荸荠、蜂蜜、药材、竹、木、柴、炭等农副产品远销苏、浙、川、湘和东北各地。1990年,全县有集市贸易市场4个,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集市贸易总成交额5453万元。
城关镇小商品和农贸市场文庙小商品市场位于城关镇文庙路北侧。1986年初兴建,9月竣工营业,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钢架结构,木板隔间,铁门,玻璃瓦棚顶。有营业铺位36个,经营品种有成品服装、化纤布料、床单被面、鞋、帽、混纺毛线、仿金饰品、电子表、打火机等日用小商品,日均人流量700人(次),日成交额3000余元。
春谷路菜市场位于芜(湖)大(渡口)公路与南(陵)丫(山)公路交汇处南侧。1988年兴建营业,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钢架结构,玻璃瓦棚顶。设猪、牛肉、水产品(鱼、虾等)、家禽、豆制品、蔬菜等,编号摊位140个。日上市成交蔬菜2500多公斤,鱼肉销售旺季日销750公斤,日均人流量2000余人(次),日成交额8000元左右。
南门农贸市场位于十字街南端。1988年兴建,翌年9月竣工营业,占地面积2113平方米,有棚面积1053平方米。设猪、牛肉、豆制品、水产品(鱼、虾、鳖、黄鳝等)、禽蛋、蔬菜等摊位125个,日均人流量2000人(次),日成交额2万元左右。
望华楼小商品市场位于南门农贸市场西侧。1990年竣工开业,建筑面积4145平方米,分上下两层,设置大厅8个(72平方米/厅)、中厅4个(36平方米/厅)、小厅174个(12平方米/厅),可容纳个体经营户186户。经营服装、化纤布料、床上用品、鞋帽百货、糖烟酒、家用电器、灯具、渔具等商品,日均人流量500人(次),日成交额3000元左右。
1990年集市贸易主要物资成交表
表1—1

二、公司、商店
县百货公司1950年4月成立。其前身为皖南贸易总公司宣城分公司南陵支店,经营百货、纺织品、针棉织品、文化用品、五金交电、食糖等商品,并在弋江、黄墓、三里、合村设分销处。1957年1月,花纱布公司并入,城关设批发部,零售网点40个,销售额665万元,利润6万元。1958年6月,公司并入商业局。1962年撤弋江等4个分销处,批发业务由基层供销社自办,增设百货、针纺和五金交电化工批发部,职工185人,销售额543万元,利润27万元。1966年10月,公私合营星星商店并入。1968年10月并入百货购销站。1971年,恢复百货公司建制,设商场部、批发部及弋江、黄墓分销处。1978年3月,糖业烟酒业务划出。1979年5月,五金交电化工业务划出,当年职工189人,流动资金578万元,销售额1872万元,利润74万元。1988年,建成建筑面积861平方米的批发楼,实行仓储配套,在西街增设经营部1个。1990年,职工235人,批发网点4个,零售网点6个,城关设文具、针纺2个批发部及商场部、经营部、人民商场,辖弋江、黄墓2个分销处,营业总面积5600平方米,仓库面积5454平方米,经营商品6000余种,年销售额1720万元,上交利税41万元。
县食品公司1956年4月成立。1957年设弋江、黄墓、工山、峨岭、何湾5个食品站,职工137人,年销售额140万元,利润3万元。1958年6月撤销食品公司,更名副食品经理部。1962年恢复食品公司,是年,收购生猪3200头,家禽63779只,鲜蛋210104公斤,鲜鱼40000公斤,菜牛82头,收购总值75.8万元。1968年并入土副产品购销站,基层食品站并入商业站。1971年再次恢复食品公司。1975年6月,基层食品业务由供销社划出,全县设弋江、黄墓、工山、峨岭、何湾5个食品中心站和21个食品分站。1977年,食盐业务划出。1985年1月取消生猪派购,猪肉价格放开,撤黄墓中心站,改设食品分站,共有职工285人,销售额282万元,亏损8万元。1990年,网点37个,职工221人,生猪收购1097头,鲜蛋收购28417公斤,财政定补亏损20.5万元。
县药材公司1956年9月在中药材经理部基础上建立,经营中药材的收购及中成药的批发零售。设丫山药材收购站和东街门市部,管理公私合营济民药店。是年末,创办中西药厂和戴镇谢家土千药材培植场。1961年,职工45人,流动资金53.5万元,销售额72万元,利润2.97万元。1966年10月,济民药店改为公司零售门市部。1968年10月,公司并入医药卫生服务站,撤销药材培植场。1971年恢复药材公司,城关设3个门市部及丫山、何湾药材站,职工58人,经营中药材、中成药、西药及医疗器械。1972年建饮片加工厂。1974年增设弋江医药批发站。1978年销售额297.1万元,利润21.33万元。1984年划归芜湖市医药分公司领导。1988年建成1700平方米的医药公司楼(营业面积350平方米),销售额814.2万元,利润23万元,被芜湖市人民政府授予先进企业称号,获省出口创汇优异成绩奖。1990年,职工127人,城关设中西药批发部1个、医药门市部3个及弋江、许镇、何湾医药批发站,城关、丫山药材收购站及饮片加工厂,营业面积4910平方米,仓库面积1340平方米,销售额903.7万元,创汇350万元,利润14.19万元。
县糖业烟酒公司1949年12月成立县烟酒专卖处,下设弋江、黄墓、三里、合村、戴汇、界山、金阁、西河等分销处或经营点。1958年并入商业局,成立副食品经理部。1962年成立县糖业烟酒公司,县食品厂划入。1965年接收聚成烟酒茶食合作商店,有零售网点5个,职工39人,年销售额326万元,利润7.3万元。1968年10月,并入百货购销站。1971年,糖烟酒业务划属百货公司。1978年3月恢复糖业烟酒公司,下设弋江、黄墓2分销处及4个食品厂,网点增至13个,年销售额767万元,利润37.6万元。1980年,该公司仓库管理受到国家商业部嘉奖。翌年12月,烟草批发业务划给烟草工业公司。1990年,职工279人,设批发网点3个,零售门市部3个及国营食品厂3个,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销售额735万元,盈利4万元。
县饮食服务公司1958年成立饮食服务经理部。1962年改成饮食服务公司,辖南陵旅社、籍山酒家,管理集贤、解放、悦来和交通4个合作旅社,年营业额42万元,利润2.9万元。1968年10月改名人民服务站。1971年恢复饮食服务公司,职工116人,主管饮食、旅栈、浴室、理发、照相、镶牙、寄售等8个行业,设网点30个。1990年,职工105人,辖南陵旅社、人民旅社、籍山旅社、新华浴池等6个企业,年营业额48.5万元,亏损1.9万元。
县蔬菜公司1971年8月成立,辖蔬菜商店、酱豆制品商店和益民月奄制厂。1973年,成立蔬菜代营商店,管理6个酱豆门市部和月奄制厂,职工159人,年销售额41.4万元。1977年,弋江、黄墓月奄制厂并入。9月,盐业业务划入,增设盐业批发部,年销售额78万元,盈利5.7万元。1981年,盐业业务划出。1986年,对市桥等6个蔬菜商店,实行国家所有,集体经营。1990年,公司与蔬菜门市部脱勾,主管益民、弋江、黄墓3个月奄制厂及蔬菜、酱豆商店9个门市部,职工180人,年亏损定补3.8万元。
县五金交电化工公司1979年3月,百货公司划出五金、交电、化工业务,成立县五金交电化工公司,下设批发部、中心商场、西街门市部。1983年3月,门市部实行任务到组,奖惩到人责任制,是年,销售额248万元,利润9万元。1986年新增新星商场和陵阳商店。1990年,职工92人,辖商场部及新星商场、西街门市部,营业面积1400平方米,仓库1040平方米,年销售额624万元,利润22.6万元。
县石油公司1973年成立县石油煤建公司。1979年1月煤建划出,成立石油公司,专营石油产品。是年,建石油加工厂,生产再生润滑油,年产1000吨,年销售额177万元,利润4万元。1983年获国家商业部授予防洪抢险先进集体称号。1990年,公司辖东门、西门2座加油站和黄墓供应站,卧式露天仓库面积7068平方米,油灌区面积2432平方米,年周转量7000吨,职工86人,年售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6152吨,销售额634万元,利润22万元。
县燃料公司解放初期,煤炭由百货公司经营,1968年10月改由生产资料站经营,1973年成立县石油煤建公司。1979年1月石油业务划出,更名县燃料公司,供应全县工农业生产用煤及居民生活用煤,售煤3.1万吨,销售额101.6万元,利润3万元。1986年,职工57人,销售额233万元。1990年,建成万吨蜂窝煤生产线1条,煤场储煤量1万吨,年销售工业用煤1.3万吨,民用煤2.2万吨,销售额373.6万元,利润23.9万元,职工66人,固定资产净值49.6万元,流动资金10.6万元。
县盐业公司50年代成立省盐务局南陵经营处。1971年盐业业务划归食品公司,1977年划入蔬菜公司。1981年8月成立县盐业公司,有职工16人,下设批发部、盐库,流动资金22万元。1984年成立精盐加工厂,生产小包装加碘精盐,年销售75万元,利润1.8万元。1990年,职工30人,年食盐批发量3500吨,销售额172万元,利润4万元,仓库存货区面积9100平方米,其中五里备战盐库2707平方米。
县金属机电公司1986年7月,由物资局金属、机电2个组合并成立,经营金属、机电产品。翌年,物资购进190.9万元,销售225万元,利润4.1万元。1990年,职工28人,物资购进690万元,销售额684.3万元,利润9.8万元。
县化轻建材公司1986年7月,由物资局化轻、建材2组合并,成立化轻建材公司,经营化工、轻工原料及建筑材料。1987年,物资购进177万元,销售额185.4万元,利润4.9万元。是年,获芜湖市最佳经济效益先进单位称号。1990年,职工24人,下设物资商场,年物资购进257.9万元,销售额351.5万元,利润6万元。
县生产资料服务公司1986年7月,在物资局服务组基础上成立生产资料服务公司,经营金属、化工、轻工、机电产品、建筑材料及报废汽车和废钢材回收。辖弋江物资供应站、物资综合门市部。翌年,物资购进57.1万元,销售额71.9万元,利润0.06万元。1990年,职工19人,年物资购进645.3万元,销售额694.6万元,利润5.8万元。
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1956年,在县供销合作社生产资料经理部基础上建立,经营化肥、农药、中小农机具的采购、调拨、供应,设生产资料门市部。1990年,职工75人,流动资金114.4万元,固定资产净值66.8万元,年购销总额1434.5万元,盈利21.1万元。
县土产公司1956年,在县供销合作社土产副食经理部基础上建立,经营农副土特产品的采购、调拨、推销,设农副产品收购供应站4个。1990年,职工54人,流动资金18.02万元,固定资产9.67万元,年购销额84.9万元。
县日用杂品公司1986年,在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日杂经理部基础上成立,从事生活日用杂品的采购、批发、供应,设日用杂品批发部3个。1990年,职工45人,流动资金22.8万元,固定资产6.98万元,年购销额429.4万元。
县物资回收公司1986年,在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废品收购站基础上建立,从事废品收购、再生资源回收,设废旧物资收购门市部。1990年,职工26人,流动资金10.6万元,固定资产8.1万元,盈利0.12万元。
县工业品公司1984年,县供销合作社综合贸易公司建立,经营工业品的采购、批发、供应,设批发部2个,零售商店3个。1986年更名工业品公司。1990年,职工52人,流动资金7.6万元,固定资产11.3万元,年购销额44.9万元。
县棉麻茶畜茧公司1984年建立,从事棉花、麻类、茶叶、畜产品、蚕茧的收购、调拨、推销,设茶叶和皮毛收购站及茶叶零售商店。1990年,职工52人,流动资金75.3万元,固定资产52.7万元,年购销额313.3万元,盈利4.6万元。
县农机公司建于1974年8月,由县商业局农资公司农机小组划分组建,坐落在城关北门大桥旁,时有工人8人,1974~1986年属免税企业。1975年商品销售额182.5万元,实现利润0.2万元。1977年3月迁址城关十字街西。1980年商品销售额88.3万元,亏损1.64万元。1982年底迁至城关西街芜青路口新址。1985年商品销售额210.4万元,实现利润9.6万元。1988年商品销售额389.1万元,实现利润12.4万元。1984~1988年连续5年获省、市农机公司授予省级和市级农机系统先进单位。1988年获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级先进企业。1990年有职工34人,主要经营各种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水泵、三轮车、农用运输车、轮胎、轴承、三角带等农机产品及配件,销往本县及芜湖、铜陵、宣州、贵池、繁昌、青阳、泾县等地。有固定资产原值51.88万元,固定资产净值43.06万元,流动资金17.6万元,占地面积3020平方米,房屋面积1172平方米,年商品销售额352.6万元,实现利润1.38万元。
县木竹公司坐落在县城关北街龙门桥边。始建于1953年,由省森工局泾南繁支局南陵组建,时有4人,属泾南繁支局管辖。1958年划归地方,并入县农林水利局,成立木材产销股,时有职工13人。1963年成立木材公司,划归物资局领导。1966年,职工21人,盈利0.7万元。1970年职工34人,盈利2.1万元。1972年划归农林局领导,职工40人,亏损2.4万元。1980年改称木竹生产供应公司,职工47人,亏损1.2万元。1984年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盈利4.8万元,以后逐年增长,1989年,盈利6.74万元。1981~1989年木竹产销两旺,连续9年累计盈利40.37万元。1990年,职工47人(退离休职工16人),固定资产14万元,办公室厂房559平方米,职工宿舍1996平方米,货场12亩,汽车一部,带锯一台。由于市场开放,商品滞销,企业由盈变亏,全年营业额42.8万元,费用开支11.92万元,上交税金1.1万元,亏损13.6万元。
县乡镇企业供销公司址在县城陵阳街,县属集体企业,隶属县乡镇企业局。1979年10月成立乡镇企业经理部,时有职工5人,流动资金5.36万元,办公和营业室105平方米,主要经营钢材、木材。1981年销售额3.49万元,利税0.2万元。1982年1月更名乡镇企业供销公司。1985年有职工12人,流动资金30万元,销售额97.29万元,利税2.3万元。1990年有职工22人,下设3个门市部,占地面积152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其中,仓库210平方米,办公室190平方米,宿舍400平方米。汽车1部,固定资产20万元。主要经营钢材、木材、荸荠、大米,销售额102.9万元,利税1.25万元。
县轻手工业局供销经理部前身是1956年县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供销经理部,址在县城十字街北。1961年为县手工业局二级机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1962年有职工13人,固定资产9.3万元,流动资金16.9万元,主要经营铁木农具、家具、日用陶瓷等,销售收入5.7万元,上交利税1.1万元。1970年迁址城关西街,有职工10人,流动资金9.3万元。主要经营钢材、木材、电机、水泥等,销售收入17.4万元,上交利税1.7万元。1975年迁址建设路75号,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其中:露天仓库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办公室仓库500平方米,宿舍500平方米),有职工10人,销售收入27万元,上交利税1.5万元。1977年12月更名轻手工业局供销经理部,1980年职工10人,流动资金20.4万元,销售收入25.8万元,上交利税0.7万元。1984年属全民事业单位,企业管理。1985年有职工15人(其中:离退休5人),固定资产6.5万元,流动资金22.8万元,上交管理费0.3万元,上交税金0.52万元。1988年面向市场,销售收入68.8万元,上交利税2.51万元。1990年职工16人(其中:干部3人,工人6人,离退休7人),固定资产7.1万元,流动资金21.2万元,主要经营钢材、木材、毛竹、电机、纤维板等,销售收入50.3万元,上交管理费0.5万元,上交税金0.96万元。
百货商场全民所有制企业。1966年10月,公私合营星星商店并入百货公司城关中心门市部,成立百货商场,址在十字街。东、西、北街设6个门市部,职工共140人。1976年1月,新建三层营业楼开业,营业面积2700平方米。设布线、文化用品、针织、橡胶、杂货、大百货、五交化等8个柜组,职工50人,年销售额250万元。1982年获省革命委员会授予先进单位称号。1987年,家电从商场部划出,增设糕点组,经营糖、酒、糕点。1990年,职工59人,销售额485万元,利润10万元。
人民商场1985年11月,由百货公司小商品批零商店扩建而成,址在十字街西,营业面积280平方米。翌年,销售额123万元,盈利2.1万元。1990年,职工25人,设百货、家电、钟表、针织、纱布5个柜组,销售额121.7万元,盈利4.5万元。新星商场1986年10月将原县农机公司知青门市部改建而成,属县五交化公司领导,营业面积200平方米,经营交通器材、五金、灯具、家电等。翌年,销售额165.8万元,利润7.3万元。1990年,职工14人,销售额125万元,上交税金2.5万元,盈利7.5万元。
红旗商店1956年3月,18户百货摊贩合作成立,集体性质,属县百货公司领导。店址在十字街,职工15人,股金1415.4元,经营百货、针棉织品、文具、玩具等小商品。1959年升级为合作商店。1972年,改为百货公司代营店。1977年,营业额80.2万元,上交利税14万元。1980年1月取消代营体制,恢复集体性质。1990年,有门市部3个,职工43人,营业额54万元,上交利税1.78万元。
家乐五金电器商店1979年11月在五交化公司知青代销服务部基础上建立,属大集体企业,职工6人,流动资金1.53万元。1980年销售额23.7万元,盈利1.1万元。1990年,职工12人,流动资金23.5万元,营业额57.8万元,利润0.22万元。百货批发部1982年4月成立。经营搪瓷、铝制品、钟表、缝纫机、鞋类、保温瓶、文化用品等2700余种。1985年8月,小百货批零商店并入,鞋帽类业务划出,货源来自芜湖、合肥、铜陵及江苏、浙江等地。1989年9月,鞋帽服装批发部并入。1990年,职工37人,销售额325.5万元,上交利税5.1万元。
针纺批发部1982年4月,在百货公司批发部基础上建成。流动资金130万元,经营针织、纺织品。进货渠道来至芜湖、合肥、铜陵二级站,批发对象是本县基层供销社、百货公司零售商店及县内外个体商户,针织品还销往河南和安庆等地。1990年,职工24人,销售额283.5万元,上交利税5.4万元。
百货公司弋江分销处1953年成立。1956年与基层供销社、食品站合并成国营商店。1961年,恢复分销处,批发零售针纺织、大小百货、五金电器、汽柴油等商品,货源从芜湖采购。1962年12月,撤销分销处。1973年10月恢复分销处。1974年,职工35人,流动资金63.6万元,商品销售额329.5万元,利润7.6万元。1990年,营业面积1051平方米,职工17人,流动资金75万元,年销售额309万元,盈利4.4万元。
百货公司黄墓分销处1953年设立。1956年与基层供销社、食品站合并为国营商店。1961年恢复分销处,并增设食品厂,有职工54人,经营针纺织、大小百货、五金交电化工、汽柴油等商品。1962年12月撤销,1973年10月恢复,职工19人,年销售额338.2万元,利润8.7万元。1990年,职工13人,流动资金31万元,因经营管理不善,12月撤销。
糖烟酒公司弋江分销处1978年3月设立。职工9人,流动资金30.6万元,年销售额121.4万元,利润6.5万元,经营糖、酒、食品等40余品种。1990年,职工11人,流动资金32.8万元,年销售额148.9万元,上交利税4.6万元。
糖烟酒公司黄墓分销处1978年3月设立。职工12人,流动资金23.3万元,销售额123万元,利润6万元。1984年,增设许镇批发点。商品多从芜湖进货,经营糖、烟、食品等40余品种。1990年,有职工9人,流动资金20.5万元,年销售额58.8万元,上交利税1.8万元。
1979~1990年商业经营网点情况表
表1—2单位:个、人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