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末时期,全县各乡镇组办团练,各守其里。民国初期,县城商界曾组办商团武装,自防自卫。
【民国县政府地方武装】
▲宣城县人民自卫团民国16年(1927)11月组建,县长孙传轩兼团长,下辖1个大队、3个中队,共有团丁300余名。民国18年(1929),改称为警备队。
▲宣城县保安队民国21年(1932)组建。本县为乙种总队,辖6个中队,计567人。次年整编为5个中队、3个特务排,计583人(其中官佐33人),共有步枪、马枪等472支、机枪4挺。民国22年(1933)4月,改称为安徽省保安第一团。
▲宣城县壮丁队民国24年(1935)组建,计有土枪2354支、长矛4010把、大刀6182把。民国25年(1936)秋,改称壮丁训练总队,下设壮丁训练分队。次年改称为社会军事训练总队。
▲宣城县保安警察队民国26年(1937)春组建。
▲宣城县抗日人民自卫军民国26年(1937)秋组建。县设司令部,县长郭吉兴兼司令。下设常备队、后备队。
▲宣城县国民自卫总队民国28年(1939)春组建(由县抗日人民自卫军、壮丁训练总队改编),县长胡钟吾兼总队长。下设3个常备中队,合计380余人枪。全县6个区编组6个预备队,46个乡镇各编组1个后备队。
▲宣城县国民兵团民国29年(1940)2月组建(由县国民自卫总队改编),县长王介佛兼团长。兵团下辖一个自卫大队,4个自卫中队,每个中队辖3个分队,每分队设3个班,合计420余人枪。此外,还设有一个壮丁常备队,下辖3个分队,1个中队和1个独立分队。
▲宣城县民众自卫总队民国34年(1945)底组建(由原县国民兵团改编),下辖4个常备中队,县长车慰文兼总队长。民国35年(1946)3月,改编原汪伪宣城县保安总队(2个大队、6个中队)设3个常备自卫大队、10个常备自卫中队。同年9月,缩编为1个大队、6个中队,大队长由县政府军事科长金敦厚兼任。民国37年(1948)秋,全县划设5个联防区署,每联防区组建两个自卫常备中队,每中队有六七十人枪。
▲宣城县自卫团民国37年(1948)底组建(由原县民众自卫总队改编),县长马垌兼团长。下辖4个直属营和5个联防区署的10个自卫中队。民国38年(1949)4月,副团长黄汉臣率直属营余部,在本县南乡溪口子孙堂向挺进皖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前卫师投诚。
【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武装】
▲宣西农民赤卫队民国16年(1927)冬在西乡团山一带组建,受中共宣城独立支部领导。
▲庙埠暴动赤色先锋队民国19年(1930)秋组建,受中共宣城临委领导。军事指挥张宅中、胡兴奎、陈应笙。赤色先锋队计500余人,武器以土枪、刀矛、棍棒为主,步枪仅10余支。同年12月10日庙埠暴动失败,先锋队随之解体。
▲宣南红军游击队民国20年(1931)冬在南乡溪口一带组建,计30余人枪,司令凌霄,政委刘文龙,受中共宣城特委领导。民国21年(1932)冬,因国民党自卫团、保安队数百人围剿,被迫转移到外县。
▲新四军宣(城)当(涂)芜(湖)游击大队民国28年(1939)9月于宣北金宝圩创建游击小队,人枪不足20,队长庄景余,指导员谷传昆。同年底改称“宣当芜独立游击区警卫连”。民国29年(1940)春,扩编为新四军宣当芜游击大队,辖3个排,计100余人枪,大队长缪德胜、大队副庄景余、指导员周峰。同年9月,遭国民党军108师和当涂常备队数百人围袭,全队由金宝圩转移至当涂大官圩内板埂于村,后被打散。
▲宣当警卫团民国32年(1943)底,宣(城)当(涂)办事处成立后,组建了抗日武装——宣当自卫大队,大队长陶家才,副政委徐德建。民国33年(1944)春,宣当自卫大队扩编为宣当抗日自卫总队,总队长由办事处主任朱昌鲁兼任,总队副甘士杰、政委方休。下辖5个区大队,其中宣城境内有4个区大队(即金宝圩、新丰、横涧、昆山),每区大队有100余人枪。民国34年(1945)8月,宣当自卫总队改称宣当警卫团,团长朱昌鲁、政委彭炎、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徐德建,全团700余人枪,同年10月,奉命撤至苏北整编。
▲宣城游击大队民国31年(1942)夏,经中共宣城县委决定,由县委委员向阳(原名张禾)负责,在宣东组建一支游击队。1943年冬,经县委批准,扩编为宣城游击大队,大队长段广高,大队副向阳,陈洪、彭海涛任正、副政委。时全队共30余人枪,分设3个区队(即南山区、沈村区、西进区)。1945年春,全大队发展到近500余人枪。同年10月,全队奉命开赴江苏淮阴与新四军第七师会师整编。
▲宣南武工队民国32年(1943)7月,中共皖南山地中心县委派吕辉率5名武工人员来宣南溪口、华阳一带恢复革命活动建立武装组织。1944年2月在章家湾、塔泉一带组成游击小队,民国36年(1947)10月,改称宣南武工队,下设两个班,计20余人枪,由张克标、汪芳荣、汪振发负责。1948年3月,改称泾(县)旌(德)宁(国)宣(城)县独立大队第2连,连长汪振发,指导员李桂英。1949年4月22日,汪振发率部收缴了港口、水东一带国民党溃兵近500支长枪。26日全连随中共旌宁宣县委进入宣城县城,配合华东野战军某部接管县城。
▲宣(城)郎(溪)独立游击中队民国37年(1948)10月,原宣城游击大队队员方全胜、张启龙在宣东重新组建了一支武装,在宣城孙埠、水东一带开展活动。1947年春,中共郎广工委派彭海涛等人到宣东与方全胜取得联系,并确认方全胜领导的武装为宣城武工队,队长方全胜,副队长张启龙。同年底,改称为宣郎独立游击中队,中队长方全胜,队员发展到近70人,属中共郎溪县工委领导。1949年4月下旬宣城解放,游击中队一部分队员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并随之南进。
▲宣城暂编第三游击大队民国37年(1948)6月,经中共宣当芜工委决定,在宣城沈村一带建立了以凌伟堂等7人为骨干的沈村游击小组。9月改称宣城暂编游击第三大队(30余人),大队长徐振亚(化名徐雷)。到1949年春,发展到300余人枪,下设3个中队。工委派季海波任副队长,陈厚英任指导员。解放后,编入当涂县大队。
▲宣城县大队民国38年(1949)5月27日成立。以宣南游击队为基础,扩编为3个直属连,大队部设城内济川桥东,大队长孙朝庭、副大队长唐俊、政委由县委书记马祥兼任。军事上接受皖南军区领导。县大队领辖16个区中队,每个区队为10人枪左右,全大队合计干部、战士390余人枪。统一实行供给制,经费由县财政支出。其主要任务是:肃清匪特、维护秩序、保卫新生政权。1950年2月31日,宣城县大队奉令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宣城军分区独立第1营。营长项彩云、政委仍由马祥兼任,副营长唐俊、副政委凤岐山。
▲宣城县武警中队民国38年(1949)4月下旬成立,时名宣城县公安队,以原宣南游击队成员为骨干,计有30余人枪。队部驻北门东头湾。全县各区均设有区小队,由县公安局指挥。队员实行薪金制,经费由县财政支出。1966年划归县人武部领导,实行义务兵役制。1975年12月复归县公安局领导。1983年12月,改称宣城县武警中队,受宣城地区武警支队和宣城县公安局双重领导,由县公安局指挥。全队干警计30余名。主要任务是:担负看押和协助公安部门执行处决、追捕、解送徒犯以及治安巡逻等。
下一篇:第三节 兵役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