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永河(中国清代地理学家)
发布时间:2025-01-07 18:32:01
郁永河在康熙叁十六年(1697)由福建到台湾来采硫磺,那一年距施琅率清军入台已有十四年了,就环境变迁的角度而言,十七世纪汉人在台湾固然已垦成一些田园,但从郁永河将来台见闻所撰的《裨海纪游》观察,可以发现当时台湾原始景观的改变仍然有限。最初,郁永河自府城(台南)出发,随行给役者凡五十五人,他乘着犊车经过新港社、嘉溜湾社和麻豆社,见识到府城附近土着聚落的改变。接着他由半线社到大肚社、牛骂社,渡过大甲溪,到达宛里社。这段路程他印象深刻,他记道:「经过番社皆空室,求一勺水不可得;得见一人,辄喜。自此以北,大概略同。」其实这就已观察出大甲溪是当时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另一分界。从竹堑社到南崁社的路途中,他吃尽了苦头,沿路未见一人一屋,感到当地「非人类所宜至也」。亦即反映出十七世纪新竹一带未开发的景观。到达淡水社以后,郁永河遂在关渡附近暂居数月,上山考察硫磺矿穴,历经茅棘,发现各地多为森林的原始景观。
要之,透过郁永河的记述,我们对台湾生态环境可以有叁方面的了解。首先,自然郁积的瘴疠对早期汉人移民是一大威胁。其次,在自然的情况下,长途旅行极为艰辛。而简陋的居所和原始的周围环境,是相当地不便与危险。
要之,透过郁永河的记述,我们对台湾生态环境可以有叁方面的了解。首先,自然郁积的瘴疠对早期汉人移民是一大威胁。其次,在自然的情况下,长途旅行极为艰辛。而简陋的居所和原始的周围环境,是相当地不便与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