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青(1917~1973年),原名松龄,泉州人,民国6年(1917年)生。15岁时父亲病故,勉强念完初中。平时喜读郭沫若、谢冰心、茅盾、臧克家、法捷耶夫等作家的作品,开始学习写作。
民国23年,王冬青结识文学青年何应泉(又名司马文森),在写作上得到更大帮助,所写文稿常针砭时弊,引起国民党当局注意。是年冬,王冬青受聘到泉州《国民日报》社为副刊。民国24年,进步青年林任生与王冬青相识,结成密友。民国25年,林任生因参与革命活动被国民党当局追捕,王冬青也被怀疑是共产党员,到上海避风,闲时写成一篇报告文学《泉州一日》在上海《报告》月刊上发表。秋,因旅费将尽,再返泉州。
“七七”抗战爆发,王冬青创作独幕剧《闸北孤军》,讴歌十九路军谢晋元团英勇奋战和揭露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主义;又创作独幕剧《为了米的缘故》,讽刺米商勾结警察,制造米荒,为害民众,公演后引起轰动。民国28~29年,王冬青先后在南安县丰州镇明志小学和洪濑镇蓬溪小学当小学教员。不久应《大众报》聘请而步入报界。民国31年,因在报上揭发晋江县政府内的粮食投机倒把集团而受到围攻。民国33年,晋江县国民兵团团长刘维驾要用28万巨款聘娶培英女中学生蔡某,王冬青就此写成一篇《28万与女人》发表在《泉州日报》上,引起社会轰动,刘维驾在县参议会上为此受到指责。当年农历七月初五深夜,王冬青途经东街相公巷口,突遭暴徒伏击(中有刘维驾的护兵刘×),身受13刀,当场昏死,引起社会强烈抗议,省内外报纸发表社论声援,每日到医院看望他的不下几百人。
民国37年冬,王冬青遵照中共地下党员史其敏的嘱咐,在策动行政公署专员林梦飞起义及通过林营救一批被捕的地下党员两件事上起了一定作用。
1957年春,王冬青担任泉州高甲戏剧团编剧。10年间先后创作、改编《连升三级》、《邱二娘》、《笋江波》、《天女图》、《管甫送》、《许仙谢医》,移植剧本共几十部。其中《连升三级》经上海戏剧学院顾仲彝教授修定,选为该院教材。1962年春,曹禺、老舍、李健吾、郭沫若先后来泉观看《连升三级》,评价很高。不久《连升三级》、《许仙谢医》发表在《剧本》月刊上。后《连升三级》及《许仙谢医》、《笋江波》由上海文艺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分别出版单行本。
1962年4月,泉州高甲戏剧团赴京汇报演出,田汉看了《连升三级》,写了评论《看了一个好喜剧》在《人民日报》发表,赞誉此剧是“南海明珠”;邓拓、李健吾也在《北京日报》发表评论。接着《连升三级》又在政协大礼堂、人民大会堂、国务院礼堂等处演出,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彭德怀、陈毅、郭沫若、邓子恢等出席观看。是年,王冬青参加中国戏剧家协会和福建会分。
“文革”中,王冬青因《连升三级》被报刊点名批判,此后一病不起。1973年,王冬青病逝,享年57岁。1976年获得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