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民间使用金钗石斛早在乾隆川盐入黔年间,入药熬汤就开始当地生长的石斛,因其茎杆两头细小,中间粗壮,色金黄,其茎状形如古代人们用来绾住头发的“黄金发簪”首饰,半月形,所以用“金钗”命名,冠以”赤水“地名,称为赤水金钗石斛。金钗石斛生长环境要求苛刻,要在特殊的地理环境才能种植,喜温暖湿润气候,宜土质含钾量高,保肥保水能力强的地方才能生长。赤水金钗石斛因有近200年历史,形成我国的石斛中药材原生地,是中国石斛开发最早的地区,加之独有的石斛碱含量,是石斛中精品,成为现在金钗石斛药源库,有“人间仙草”之美称。赤水金钗石斛对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生津止渴、健胃、清肝、明目、调节血脂、降血糖等。对心脑血管、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眼科等有特殊功效。
金钗石斛
滋阴清热,生津止渴。用于热病伤津、口渴舌燥、病后虚热、胃病、干呕、舌光少苔。石斛一名始见载于《神农本草经》。据马继兴《神农本草经辑注》记载:“石斛,一名林兰。味甘,平,无毒。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藏虚劳嬴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据以上记述,仅对石斛的性味、功能与主治范围等作了一定叙述,而对石斛的形态、特征等未有描述。因此,无法考证所述为何种植物。
《名医别录》(据《本草纲目》转载)谓:“石斛生六安山谷水旁石上……”.这里对石斛的产地及生境作了第一次的记载。又名耳环石斛、霍山石斛、金霍斛、仙斗、风斗、西枫斗,霍斛,石斛等;现在常指代各类石斛制品,包括:铁皮枫斗、铜皮枫斗、黄草等。其主要保健功能:滋阴润肺,益胃补肾,建脑明目,降火良药,并具生津止渴,补五脏虚劳,清肺止咳,防感冒,抗疲劳的功效。
《本草纲目》称它有“强阴益精、厚肠胃、补内孢不足、轻身延年”之功效。历史上医家称“霍山石斛”干之而不槁,嚼之且无渣渍,味浓厚而无脂膏,养胃益液,却无清凉碍脾之虑,确为无上妙品。以之代茶,生津润喉、嗓音不衰;取之提炼,抗菌防癌,延缓衰老。因此功效奇特,市场稀缺,素有“千金草,软黄金”之称,被誉为中华几大仙草之首。
石斛为常用中药之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并列为上品。有养胃生津、滋阴清热、明目的功能,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
赤水金钗石斛于2006年3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质检机构依法对其实施保护,对产品的产地范围,产品名称,规范种植,质量特色,质量等级、数量、包装、标识,产品专用标志的印刷、发放、数量、使用情况,产品生产环境、生产设备,产品的标准符合性等方面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获得欧盟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对打造赤水金钗石斛品牌、知名度和产品的附加值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促进赤水市种植业和中药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赤水金钗石斛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赤水金钗石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