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卷下·腹内痈论

 作者:徐大椿
古之医者,无分内外,又学有根柢,故能无病不识。后世内外科既分,则显然为内症者,内科治之;显然为外症者,外科治之。其有病在腹中,内外未显然者,则各执一说,各拟一方,历试诸药,皆无效验,轻者变重,重者即殒矣。此等症,不特外科当知之,即内科亦不可不辨明真碓,知非己责,即勿施治,毋至临危束手,而后委他人也。腹内之痈有数症,有肺痈,有肝痈,有胃脘痈,有小肠痈,有大肠痈,有膀胱痈。惟肺痈咳吐腥痰,人犹易辨,余者或以为痞结,或以为瘀血,或以为寒痰,或以为食积,医药杂投,及至成脓,治已无及。并有不及成脓而死者,病者医者始终不知,何以致死,比比然也。今先辨明痞结瘀血寒痰食积之状。凡痞结瘀血,必有所因,且由渐而成寒痰,则痛止无定,又必另现痰症。食积则必有受伤之日,且三五日后大便通即散,惟外症则痛有常所,而迁延益甚。金匮云:诸脉浮数,应当发热,而反淅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以手按肿上热者有脓,不热者无脓。此数句乃内痈真谛也。又云:肠痈之为病,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是也。若肝痈则胁内隐隐痛,日久亦吐脓血;小肠痈与大肠相似,而位略高;膀胱痈则痛在少腹之下近毛际,着皮即痛,小便亦艰而痛;胃脘痈则有虚实二种,其实者易消,若成脓必大吐脓血而愈,惟虚症则多不治,先胃中痛胀,久而必下渐高,其坚如石,或有寒热,饮食不进,按之尤痛,形体枯瘦,此乃思虑伤脾之症,不待痈成即死。故凡腹中有一定痛处,恶寒倦卧不能食者皆当审察,防成内痈。甚毋因循求治于不明之人,以至久而脓溃,自伤其生也。
下一篇:卷下·围药论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