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庄周梦蝶的故事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19-11-07 10:49:24

   庄子(约前369年一前286年),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附近)人。庄子曾在宋国漆园这个地方当过小官,但时间不长,故其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民间生活,基本上是在贫困中度过的。
庄子是道家学说的创始人之一。因崇尚自由而不愿意应楚威王之聘,到楚国去做大官。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 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他虽然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自由逍遥的精神境界。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今天我们看到的《庄子》一书,共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部分,其中内篇是庄子自己写的,外篇和杂篇有的是庄子写的,有的则是其弟子根据庄子的思想写成的,还有些可能是后来的学者加进去的。庄子一生追求的境界是精神的逍遥,在《庄子。齐物论》中曾记载说,有一天,庄子做梦,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拍打着翅膀,轻飘飘地飞舞在空中,非常得意,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醒来以后,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自己变回了庄周。那么,究竟是庄子做梦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子呢?
庄子提出的实际上是一个哲学问题,即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究竟能否确切地区分真实和虚幻?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着的时候所感知的是真实的,梦境则是虚幻的。庄子却不这样认为,尽管醒与梦各是一种境界,二者是不同的;蝴蝶与庄周,二者也是不同的。
在庄子看来,他们都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的一种形态,是一个阶段而已。庄子还通过这一简单的寓言,说明人类的一个最沉重的问题,即生与死的问题。庄子将人的存在问题设置于梦境之中,其实也是借寓言影射人生如梦。庄子重生,所以觉得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易逝,短促的人生难以把握和认知,因此便会产生虚幻的感觉。存在的真实性很容易迷失在现象世界之中,人的自我意识也会迷失其中,难以辨别真伪。当庄子用梦蝶的方式来思考存在时,当其在人生如梦中迷失自我时,他便有了一种失落的哀愁。“庄周梦蝶"的寓言虽然具有悲剧意识,但庄子并没有走向悲观主义或者虚无主义,因为他仍然承认“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人毕竟不能生活在虚幻之中,因此也就具有了我国哲学的那种乐观的和超越的精神。
“庄周梦蝶"的故事对后世影响很大,它所具有的浪漫的情怀和宽阔的审美想象空间备受历代文人的推崇和喜爱,同时也成为历代文人骚客表达思乡愁绪、人生感叹、离情别绪、恬淡闲适等多种情怀和人生感悟的重要物象。
出自《中国古代历史三百题》

下一篇:庄子寓言故事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