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是怎样当上皇后的
唐代历史上最著名、最传奇的女人非武则天莫属。她曾做过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和武周政权的皇帝。成为皇后,是她命运转变的关踺,此后,她逐渐掌握了大权,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那么,她是怎样跨越了唐太宗与唐高宗之间父子关系这道鸿沟而成功当上皇后的呢?
武则天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她的父亲武士彟原是一位颇有眼光的木材商人,他追随李渊在太原起兵,是十六位太原元从功臣之一。唐建国后,作为开国元勋,武士彟被封为应国公,官至工部尚书,历任利州、荆州都督等职。武则天的母亲杨氏,杨氏父亲杨达乃杨隋王室宗亲,曾任隋宰相。武则天是武士彟与杨氏的第二个女儿,史书对其年龄的记载,有多种说法,较为常见的观点认为其生卒年月为武德七年(624年)至神龙元年(705年)。贞观九年(635年),武士彟病逝。两年后,武则天14岁时,唐太宗闻其貌美而将其选入皇宫,封为正五品的"才人'',并给她赐名"武媚"。据史书记载,临行前,杨氏念及女儿年幼入宫,十分伤心,武则天却说:"能见到天子怎知不是福气,为何要儿女情长呢?"一个未成年的女孩子却能说出这样具有胆识和勇气的话,可见,少年时期的武则天已具有不同凡响的气质。
但太宗朝的武则天并未像她当初所设想的那样时来运转,而是长期寂寞地处于深宫,并未得到太宗的宠幸。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驾崩,作为没有生育的妃子,武则天和其他许多宫女一起被送到长安城北部的感业寺出家为尼。或许在许多人看来,武则天今后只能面对青灯古佛度过余生了,但对武则天来说,这远远不是她最终的归宿。
《旧唐书》记载,高宗在感业寺见到武则天,又召她入宫,拜为昭仪。《新唐书》也说,高宗驾幸感业寺,见到武则天而喜爱她,又召她入宫,立为昭仪,进号宸妃。似乎是高宗在去感业寺时第一次见到武则天,并为其美貌折服,但一个年轻的君主怎么会突然被一个尼姑打动呢,似乎不太现实。其实早在高宗为太子入侍太宗时,已见到武则天并与之两情相悦。联系《全唐诗》中收录的一首武则天诗作《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我们可以判断唐高宗与武则天相识于贞观十七年(643年),李治被立为太子之后,尤其可能是在太宗病重期间,当时入侍父王的太子李治与照顾“夫君"的才人武媚已经建立了感情,至于是否一见钟情,则无史料可考。面对奄奄一息的皇帝和将要承继大统的太子,如何选择是不需要犹豫的,掌握主动权也是符合武则天的性格特点的。史书上有关于高宗与武则天所生长子李弘年龄的记载,他卒于上元二年(675年),时年24岁,从古人称虚岁的习惯分析,他应生于永徽三年(652年),则高宗与武则天在感业寺中的来往至迟在永徽二年已经开始,据说在太宗忌日那天,高宗入感业寺行香遇见武则天,两人得以再续前缘。
武则天能被高宗接回宫中,离不开王皇后的"鼎力相助"。当时萧淑妃得宠,比起已经生有一子二女的淑妃,王皇后没有生育子嗣,她得知高宗与武则天之事后,就支持高宗将武则天接入后宫,意欲排挤打击萧淑妃,减少高宗对淑妃的恩宠。于是,武则天回到了久别的皇宫,她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并不因高宗的宠幸而得意忘形,对王皇后表现得忠诚而有礼,以致王皇后在高宗面前对其赞誉不绝,很快,武则天就被封为正二品的昭仪,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王皇后和萧淑妃都被冷落了。王皇后没料到,武则天是比萧淑妃更可怕的敌人,本应站在武则天对立面的王皇后却阴差阳错地成了武则天人生命运转折点上的"贵人"。
此后,武则天与高宗及许敬宗、李义府等人结成统一阵线,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组成的利益共同体展开了较量,开始了一步步向皇后宝座攀登的艰难征程。高宗李治继位时,年仅22岁,所以太宗临终前,将其托付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大臣。长孙无忌既是元老重臣,又是高宗的舅父,高宗统治初期,以他为代表的关陇贵族政治集团掌控朝政,也因此人称永徽之政有贞观遗风。为了立武昭仪为皇后,高宗曾亲至长孙无忌府中拜望,为其三子超授官职,又给长孙无忌送去金银宝器各一车,绫锦十车,但长孙无忌虽收下礼物,却并不同意;武则天之母杨氏亲至无忌宅祈请,也被拒绝;礼部尚书许敬宗屡次劝请,遭到无忌当面严厉斥责。
私下请托舅父不行,高宗就干脆直接摊牌。永徽六年(655年),高宗召时任宰相的长孙无忌、于志宁、褚遂良、李勣等入殿,准备商量此事,寻求这些重臣中大多数人的支持。李勣称病未至,其他人均到场,高宗提议一出,便遭到褚遂良带头反对,其认为王皇后系出名门,又无过错,不可轻废。次日,高宗再问,褚遂良还是不同意,称即使废王皇后,也不可立武昭仪,他还以辞官表明立场。继之,韩瑗、来济先后上书劝谏。
但并非朝中所有官员都反对立武昭仪为皇后,在支持武则天的阵营中,主要人物有许敬宗、李义府、崔义玄、袁公瑜等人,面对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贵族把持朝政的状况,这些人要想迅速提升自己的地位,就必须另辟蹊径,在他们眼中,支持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就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但由于他们大都是科举出身的新官僚,与长孙无忌一派相比,力量薄弱,即使加上高宗的力量,暂时也不足以令局势逆转。
此事遂处于僵持状态。这时,使天平发生倾斜的人物出现了,他就是李勣。上述永徽六年高宗的召见中,他称病不入,是不想当众表态,其实已经表明他不属于长孙无忌阵营。在遭到其他宰相的集体反对后,高宗单独召见李勣,询问他的态度。李勣回答说:"这是陛下家事,不必问外人。"李勣是开国元老,曾为李唐王朝立下赫赫战功,他出将入相,有相当广泛的影响力,高宗很重视他的意见。
此刻,他的不干涉其实就是不反对,或者说是一种变相的支持,得到李勣这一答复后,高宗又坚定了立武昭仪为后的决心,局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许敬宗趁势大造舆论,据《资治通鉴》记载,他宣扬说:"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况天子欲立后,何豫诸人事而妄生异议乎!"十月十三日,高宗最终宣布废王皇后、萧淑妃为庶人。十九日,许敬宗、李义府为首的百官上表奏请立武昭仪为皇后。十一月初一,司空李勣主持了册立武则天为皇后的盛大仪式,这预示着从此武则天将登上唐朝的政治舞台,演出一幕幕多姿多彩的活剧。
武则天登上皇后之位,不可仅以后宫争宠来解释,这其实折射了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激烈的政治斗争。在这次斗争中,原本强大的关陇贵族集团实力遭到了沉重打击。
出自《中国古代历史三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