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04 自然环境志

第一节 构成

安徽省河流众多,湖泊成群,长江和淮河横贯,新安江从省境内的东南出境。长江、淮河水系为安徽省最主要水系,南部一隅属于新安江水系。长江安徽段为其下游,长401公里,流域面积6600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7%;淮河安徽段为其中游,长420公里,流域面积67000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48%;新安江流域面积6500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安徽省水资源总量为675.40亿立方米(1956~1987年),其中地表水资源为616.2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167.03亿立方米,两者重复计算水量为107.86亿立方米。
一、地表水资源
安徽省的行政区域位于淮河流域的中游,长江流域下游的干流区间以及新安江流域的上游。因此安徽省地表水资源要是以各级支流的流域范围来进行,以其年径流量代替地表水资源,经计算为616.21亿立方米,见表3—6—1。
安徽省各流域(分区)年降水量、年径流量统计表
表3—6—1

(续表)

为了应各地县市的经济建设需要,依据1956~1989年的降水资料,计算全省的年径流量(地表水资源)为616.39亿立方米,见表3—6—2。
安徽省县、市地表水资源计算表
表3—6—2

(续表)

(续表)

(续表)

说明:1.该表面积采用安徽省测绘局1984年出版“安徽省地图册”上的数据。
2.宿县包括宿州市面积(125平方公里)。
3.濉溪县包括淮北市的面积(334平方公里)。
4.阜阳县包括阜阳市面积(50平方公里)。
5.六安县包括六安市面积(87平方公里)。
6.怀宁县包括安庆市面积(541平方公里)。
7.铜陵县包括铜陵市面积(75平方公里)。
8.芜湖县包括芜湖市面积(261平方公里)。
9.当涂县包括马鞍山市面积(285平方公里)。
10.休宁县包括屯溪市面积(122平方公里)。
对全省主要江河地表水资源量的计算,淮河流域为182.08亿立方米,长江流域为371.02亿立方米,新安江为63.13亿立方米,见表3—6—3。
安徽主要江河地表水资源量表
表3—6—3

二、浅层地下水资源量
降水是安徽省浅层地下水资源的补给源。多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量,淮北地区为73.94亿立方米,淮南地区为15.57亿立方米,长江流域为66.34亿立方米,新安江流域为9.13亿立方米。全省浅层地下水资源量共计为167.03亿立方米。地下水补给模数自界首、亳县至宿县、灵璧、泗县以南为20万立方米/年·平方公里,萧县、濉溪以及宿县东部为25万立方米/年·平方公里,界首、亳县以北的有县西北及砀山一带为14~15万立方米/年·平方公里。淮河以南多为山丘岗地,地下水补给模数为7.4万立方米/年·平方公里。其中定凤嘉地区仅0.9万立方米/年·平方公里,是全省最低值。大别山区的佛子岭水库一带地下水补给模数为15~20万立方米/年·平方公里。长江流域地下水补给模数平原圩区为5~10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山丘区(包括新安江流域)为10~15万立方米/年·平方公里,见表3—6—4。
安徽省平均年浅层地下水资源量表
表3—6—4(1956~1989年)

(续表)

三、水资源总量
安徽省位于长江流域下游,淮河流域中游,新安江流域上游,在气候上属于暖温带湿润和丰湿润地区,大降水是水资源的唯一补给源。全省1956~1989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590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675.4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为616.23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167.03亿立方米,两者重复水量为107.86亿立方米。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为373.00亿立方米,占全省55.22%;淮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为239.27亿立方米,占全省35.43%;新安江流域水资源总量为63.13亿立方米,占全省9.35%,见表3—6—5。
安徽省平均年水资源总量表
表3—6—5(1956~1989年)

(续表)

降水是地表水、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安徽省距海最近处仅200公里,最远处也只有600公里左右,有充足的水汽来源。由于季风环流的作用,夏半年有大量的水汽源源不断输入安徽省上空,从而有丰富的降水。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1590.3亿立方米(降水深度为1139.5毫米),其中淮河流域年降水总量为635.7亿立方米(降水深度为947.6毫米),占全省降水总量的40%;省内的长江流域年降水总量为846.9亿立方米(降水深度为1283.0毫米),占全省降水总量的53.2%;新安江流域年降水总量为107.8亿立方米(降水深度1670.0毫米),占全省降水总量的6.8%。由于受地形及水汽来源的影响,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不均匀,总的趋势是自北向南增加的,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分别形成两个降水中心;大别山区在1400毫米以上,皖南山区的九华山和黄山为2000毫米和2200毫米以上的高值区。全省有一个降水低值区和低值带,低值区大致在江淮地区的高亮集、梁园、罗集、杨庙、杨六、炉桥、石角桥等地,年降水量在900~1000毫米之间;低值带在淮南和长丰之间通过,年降水量小于900毫米。全省年降水量最低值在淮北地区西北部的双沟站,为782毫米。全省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是南小北大,年降水量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淮河流域为2~6倍;长江流域为2~4倍;新安江流域为3倍以下。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按季节看,全省均以夏季为最大,约占全年降水量的38~44%,变化幅度不大;冬季为最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12%,变化幅度最小。汛期自南向北逐渐滞后,大别山南麓和沿江及江南降水集中在4~7月,为全省最早进入汛期的地区;江淮之间西南部汛期为5~8月;沿淮、淮北及江淮地区之东部汛期出现在6~9月。最大月降水量出现的时间,淮河流域多在7月份,降水量占全年14.1%~27.7%,平均22%;长江流域多在6月份,降水量占全年13.8~19.6%;新安江多在6月份,最大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18%。连续最大4个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占全年的比重由南向北递增,中部和南部地区,包括大别山区、江淮丘陵区、皖南山区连续最大4个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占全年的比重为50~55%;东部水阳江流域为50%以下,淮河流域南部为55~60%,中部为60~65%,北部在65%以上。据统计多年月平均最大降水量与最小降水量之比,在南部地区为4~7月之间;由南向北逐渐增大,萧砀一带比值达14~15之多。
河流的径流量均由大气降水补给,径流的空间分布变化与降水的空间分布变化关系非常密切。全省径流量的分布趋势与降水量的分布趋势一致,也是自北向南递增,其值由北部的100毫米径流深等值线增至南部的1200毫米等值线。等值线的梯度变化与地形、降水梯度变化相适应。淮北最小,大别山区和江南山区较大,尤以皖南山区为最大。由500毫米径流深等值线,将全省划分为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3个不同类型的径流区。北部包括江淮丘陵和淮北平原,其径流深自500毫米至100毫米,等值线梯度最小。西南部为大别山区,径流深在500~1000毫米。东南部为江南及皖南山区,有两个径流高值区,等值线梯度大,一个高值区在九华山,最大径流深为1050毫米;另一个高值区在黄山,最大径流深在1400毫米以上。径流量的年际变化除受气候因素制约外,还受流域的自然地理诸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径流的年际变化比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得多,地区的差异更为悬殊。淮北平原的径流年际变化为全省最大的地区,年径流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1956~1989年),一般平均为25倍,阜阳站达27.5倍,淮南平均15.2倍,白塔河的石梁站为15.1倍,长江流域平均为3.8倍,襄河黄栗树站为10.1倍,新安江流域平均为3.3倍,练江渔梁站为3.8倍。径流量的年内分配,除受气候因素影响外,还受产流和汇流条件和流域面积大小的影响,因此它比降水的集中程度要高。森林植被覆盖好、湖泊率大的地区,径流的年内分配均匀;反之就不均匀。连续最大4个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百分比以淮北最大,为70~80%,其它地区均在60%左右。淮河流域最大月径流多出现在7月份,要占年径流量的20~30%;而最小月径流量多出现在1月份,占年径流量的2.2%左右。长江流域最大月径流多出现在5~6月份,平均约占年径流量的18%;最小月径流量多出现在12月份,平均约占年径流的2.5%左右。新安江流域最大月径流出现在5月份,平均占全年径流的20%左右,最小月径流出现在12月份,平均约占年径流的2.5%左右。
上一篇:第三节 新安江流域
下一篇:第二节 出境和入境水量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