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04 自然环境志

导言

安徽省地处中纬度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地形复杂,成土母质类型多样,气候温和、季风明显、雨量适中、梅雨显著,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土壤类型多样,北部地带性土壤为棕壤,南部有黄壤与黄红壤,中部则为过渡性黄棕壤。由于各地地质、地貌、水文、植被诸条件的差异明显,源远流长的长江、淮河、黄河流经(或曾流经)安徽,因此除地带性土壤外,尚有砂姜黑土、潮土、石灰土、紫色土等非地带性土类及山地土类,这些土类呈现清楚的水平地带性分布,在空间上,表现为交错分布,此外,由于人类长期耕作,尤其是水稻的种植,形成了数量极大的水稻土。
安徽省土壤质量较好,半数为土层深厚的平原,PH值适中、土宜性较广,但也存在较多问题,由于季风气候带来的地区降水变率较大,以及长期人为毁林和围垦,相当一部分耕地易涝易旱,加上长期重用轻养,大部分耕地有机质缺磷少氮,在安徽省农田中,中低产田占大半,在过度不合理开垦的坡地地区,约2万平方公里坡地水土流失严重,随水土流失而损失的有机质和氮、磷、钾数量惊人,此外,化肥使用缺少科学性,农药用量不断增加,城市废水、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从而使相当一部分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为了使土壤资源长期为人类利用,并满足后代的需要,开发利用土壤资源必须与保护资源相结合,把土壤资源、生物资源和环境条件统一起来,针对不同地区的情况,分别采取“保护”、“改造”和“建设”等治理对策,正确处理人口与资源、发展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以取得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上一篇:第三节 开发利用
下一篇:第一节 红壤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