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04 自然环境志

第十一节 潮土

一、潮土的分布和形成条件
潮土属半水成土纲淡半水成土亚纲,为非地带性土壤。全省共有面积1776.2万亩,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11.44%。分布遍及全省各地,集中连片的主要有淮北平原北部的黄泛平原、沿淮平原和长江沿岸冲积平原。在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的山间谷地和山间盆地也有零星分布。
潮土所处地貌单元多属平原畈地,成土母质多为河、湖相沉积物,其分布范围较广,不同区域间有一定的差异。
淮北黄泛平原海拔多在20~40米,地势坦荡,平原坡降为1/7500~1/10000,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成土母质为近代黄泛沉积物,碳酸钙含量高达6~16%。由于泛道迁徒及泛流变化较频,堆积物剖面层次交错迭加,多种多样。长江冲积平原海拔为10~20米,地势低平,成土母质主要是近代(全新世)长江冲积物和静水湖相沉积物。自长江上游带来的物质,含有较多碳酸钙,静水湖相沉积物颗粒较细,有的夹有腐泥层或泥碳层,无石灰反应。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的山间谷地和山间盆地、平畈地,纵向坡降较大,横向有明显的宽窄变化,受沉积规律制约,沉积物在河谷上下游或河谷两侧,粗细分异特别清楚,堆积物厚度在各地形部位差异甚大。成土母质以山河冲积物为主,少部分属洪积物,主要来自酸性结晶山地,无石灰反应。
黄泛平原上水系主要为淮河中游及其支流颍河、涡河、浍河、沱河及濉河等。地下水埋深3.0米以内,季节性升降变化明显,雨季可上升到1米左右。地下水矿化度小于1.0克/升,局部可达3.0~4.0克/升。地下水阳离子以碳酸氢根离子为主,氯离子、硫酸根离子次之。当矿化度提高时,镁、钠和氯离子比值增大,矿化度超过3.4克/升时,则钠离子占绝对优势,阳离子也以氯离子为主,易导致土壤表层积盐。长江冲积平原上水网纵横,湖泊星罗,雨季受江、湖水顶托,洼处常有内涝。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埋深大多在1.0~2.0米之间。矿化度为0.2~1.0克/升。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河流,源头坡陡流急,水位暴涨暴落,在平畈地则水流较为平缓,地下水埋深较浅为0.8~1.5米。矿化度也较低,多在0.2~0.5克/升,水化学类型多为HCO-3—CL-—Na+—Ca2+型。
潮土是冲积物经旱耕熟化后的土壤。自然植被为各种旱作所代替,地下水位较耕作利用前有所降低,涝渍状况有所改善。周期性的耕作、施肥、排灌,以及深翻平整,客土改良等,使土壤水、气、热的协调状况和土壤剖面构型与质地等均向好的方向变化。
二、潮土的形成特点
〔深受冲积物母质影响〕
安徽省潮土母质主要是近代黄泛沉积物和江河冲积物,由于当初沉积环境的差异和冲积物来源不同,各地母质矿物颗粒大小和化学组成不一样,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农业生产特性有很大影响。经多次河流泛滥,及每次泛滥物质受“紧砂慢淤”的分选作用,在土壤垂直剖面上形成颗粒粗细不同的层次排列。水平分布上,则自靠近河床侧向外,矿物质颗粒呈有规律的砂质、壤质和粘质的变化。来自不同地域的沉积母质上发育的土壤,碳酸钙含量、酸碱反应和矿物质营养均呈现不同的特点。
〔深受地下水影响〕
地下水直接参与土壤形成过程是潮土形成的重要特征之一。潮土地区地下水埋藏较浅,且由于年内降水分布不均,地下水位发生季节性升降变化,导致土壤中氧化还原作用交替进行,并形成相应的剖面特点。在毛管支持水和饱和水周期交替的土层中,铁、锰物质湿时还原移动,干时氧化淀积,在根孔及土壤结构表面形成多种色泽的锈纹、锈斑和雏型铁、锰结核。这种特点在孔性良好、毛管上下运行活跃的壤质土壤中尤为明显。
安徽省潮土地区地下水水质大部分较为良好,矿化度在1.0克/升以下,属HCO-3—CL-—Ca2+—M g2+型淡水,宜于农田灌溉。但淮北平原有局部低洼地,地下水位较高,矿化度高于1.0克/升,易引起地表积盐,导致盐渍渍化。
〔深受耕作活动影响〕
潮土是一种旱耕熟化了的土壤。有的潮土是冲积物在落干后,自然植被还未及生长即开垦而成,土壤的机械组成、剖面构型、有机质含量、养分状况和水分运行特点等深受人们耕作活动影响。耕作越久、熟化程度越高的土壤,越有良好的理化性状和生产特性。
三、潮土的类型及特点
〔普通潮土〕
普通潮土是潮土土类的代表性亚类,主要分布于阜阳、宿县、淮北、淮南、蚌埠5地市的黄泛平原,在淮河南岸的六安、滁县地区也有一定分布。共有面积1203.4万亩,占全省潮土土类总面积的67.75%。
普通潮土主要发育于近代黄泛沉积物上,沉积母质受当初河流分选作用影响,土壤质地变化很大,以砂壤、粘壤土和壤粘土为主。剖面上不同质地的沉积层层理清晰多样,常见的沉积剖面有均质型、夹层型、蒙金型(上砂下粘)、漏水型(上粘下砂)等。发生层的形成则不明显。
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下,全氮含量小于0.10%。钾素含量较丰,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6~2.0%和60~230PPM。全磷含量中等水平,为0.05~0.08%,速效磷含量很低,为3~5PPM。碳酸钙含量在5~18%,土壤通体呈石灰反应,PH值为8.0~8.5。阳离子交换量因质地不同而差异很大,砂质土小于10毫克当量/百克土,粘壤土为10~15毫克当量/百克土,壤粘土为20毫克当量/百克土。
〔灰潮土〕
灰潮土面积有400.9万亩,占潮土土类面积的22.55%。主要分布于长江及其支流沿岸的河漫滩、江心洲、湖滨平原和山前平畈区的山间谷地。母质为长江和河湖沉积物,地下水埋深多在1~2米。土体较为深厚,土色以棕灰色或灰棕色,质地因沉积环境不同而差异很大,以砂壤土、粘壤土和壤粘土为主,剖面质地层次变化复杂多样。
长江冲积物上发育的灰潮土有明显的石灰反应,碳酸钙含量为5~8%,PH值为7.6~8.5。山河冲积物上发育的潮土,呈微酸性到酸性反应,PH值为5.0~6.5,盐基饱和度为5.0~8.5%。阳离子交换量大小随质地而异,砂壤土为10毫克当量/百克土,粘壤土为10~15毫克当量/百克土,壤粘土为15~20毫克当量/百克土。表土有机质含量为1.0~2.0%,全氮为0.07~0.13%,速效磷为5~10PPM,速效钾为50~100PPM。
〔湿潮土〕
湿潮土面积有18.8万亩,占全省潮土土类面积的1.06%。主要分布于安庆、六安、巢湖、池州等地市。所处地形部位大多属河流泛滥地。地下水位埋深在1米以内,土体下部常为地下水侵淹,雨季甚至地表积水。部分湿潮土尚未垦殖,生长芦苇、菖蒲、荻草等喜湿性植物。湿潮土在发育过程中,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土壤中铁、锰化合物还原淋溶与氧化淀积过程交替进行,土体下部经常处于地下水饱和状态,具有潜育化过程,铁锰氧化物被还原,使底土层呈灰色或青灰色。剖面构型有表土层(有机质层),具有黄棕色锈纹、锈斑的心土层(斑纹层)和多还原性铁、锰的底土层(潜育层)构成。
土体深厚,由于母质来源不同,呈酸性到微酸性反应,质地差异甚大。山河冲积物上发育的湿潮土,PH值为5.5~7.0,质地以壤质为主。湖积物上发育的湿潮土,PH值为5.0~7.3,质地以粘壤土和壤粘土为主。长江冲积物上发育的湿潮土,有石灰反应,PH值为7.9~8.1,质地以壤质为主,表土层有机质含量为1.5~3.0%,全氮0.07~0.13%,速效磷为10PPM,速效钾为50~150PPM,阳离子交换量为10~20毫克当量/百克土。
〔盐化潮土〕
盐化潮土共有面积30.6万亩,占潮土土类面积的1.72%。主要分布在淮北的砀山、萧县、亳州、濉溪、灵璧、宿县、泗县等县(市)境内。在地貌上,多处在黄河故道两侧背河洼地与黄泛平原的缓坡地段。
盐化潮土在发育中除有一般的潮土化过程外,表土层还有可溶性盐的积聚。盐化潮土所在地土壤粗粉砂含量较高,有较强的毛管性能,且地下水埋藏较浅,一般为1.5~ 2.5米,地下水矿化度在1.0克/升以上,大部分为CL-—HCO-3—Na+- M g2+与CL-—HCO-3—M g2+—Na+型,在春秋干旱季节,土壤蒸发强烈,可溶盐易随地下水沿毛管上升,导致土壤表层积盐。在土壤剖面1.0米以内常有胶泥夹层存在,能阻止盐分向下淋溶而对毛管水上升影响不大,更加强了表土的积盐作用。夏季受雨水淋溶而脱盐,春秋受蒸发而积盐,盐分主要集中在20厘米厚表土内,尤以0~5厘米厚含量最高。
盐化潮土养分贫乏,耕层有机质含量为9.0%,PH值为8.5~9.0。一般季节土壤盐分含量小于0.4%,返盐盛期,表土盐分可高达0.8%,形成白色盐霜和结皮,盐分组成以氯化物和硫化物为主。土壤质地以砂壤土和粉砂壤土为主。阳离子交换量小于5毫克当量/百克土。
〔碱化潮土〕
碱化潮土共有面积122.5万亩,占潮土土类面积的6.87%。主要分布于淮北黄泛平原、废黄河高滩地向两侧平原的过渡地带。碱化潮土是潮土向碱土过渡的土壤类型,其母质为黄泛沉积物,有强石灰反应,碳酸钙含量为8~10%,地下水位埋深为1~3米,矿化度为1~2克/升。在地下水频繁升降运动和土壤积盐、脱盐交替过程中,使土壤胶体吸附一定数量钠离子,导致土壤碱化。
碱化潮土的主要特点是含有较高的重碳酸盐和碳酸盐,有的土层碱化度高达30%,PH值超过9.5。地表常有厚约0.5~1.0毫米蜂窝状碱结皮或灰白色卷瓦状硬壳。质地多为砂壤土,阳离子交换量小于10毫克当量/百克土,土壤养分贫乏,速效磷在3PPM以下,剖面有苏打积累。
四、潮土的利用和改良
普通潮土分布范围,在利用上因地形特点、母质类型和质地等不同而不一样。发育于河床相和滨河相砂质黄泛沉积物上的砂土(飞砂土、泡砂土),耕作省力,无盐渍化威胁,但因砂、燥、瘦、渍而不利于农业生产,但可栽种果树,目前已成为安徽省主要水果生产基地。砀山酥梨闻名中外,另外苹果、葡萄也享有极好的声誉。发育于滨河泛滥带砂壤质与壤质沉积物上的面砂土,通透性好,耕作省力,易全苗,适种性广,目前以种植小麦、棉花、黄豆、玉米、花生、油菜为主,也可种植瓜、果等,主要问题是土壤有机质和矿物养分较低,蓄水保肥性差,怕旱怕涝,作物生长中后期易脱肥早衰。发育于面砂土外侧,在砂壤质与粉砂粘壤质黄泛沉积物上的两合土,是安徽省旱地中的高产土,耕层砂粘适中,便于耕作,孔性优良,水、气、热较协调,保蓄水、肥性能好,肥劲稳长,出苗齐全,耐旱耐涝,适种性广,目前一般种小麦、黄豆、玉米、棉花、山芋等作物,在耕作中做到用养结合,培养地力,发展灌溉,可保持土壤稳产高产。在距河道较远的低平洼地或浅碟洼地,发育于粘质黄泛沉积物上的淤土,有机质和矿物养分较高,供肥持久。目前以种植小麦、黄豆、玉米为主,产量较低,其主要问题是通透性差,耕性不良,出苗不齐,易涝易旱。今后在改良利用上应从改善土壤质地和水利配套上多下功夫。
灰潮土是长江沿岸主要旱地土壤,土质肥沃,适宜于种植多种作物,复种指数较高。在利用上因母质来源不同而有一定差异。发育于长江冲积物上的灰潮土,特别适宜于棉花生长,以棉花——油菜或小麦轮作为主;发育于山河或湖相沉积物上的灰潮土,以种植小麦、油菜、山芋、花生为主。在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灰潮土多滨临江河湖泊,地下水位易受江湖水顶托上升,汛期甚至引起地表积水。完善排灌设施,做到沟渠配套十分重要。潮土复种指数较高,消耗养分较大,在耕作中要注意用养结合。尽可能间种套种豆科作物与绿肥,以及推行秸杆还田等,以保地力常盛不衰。潮土还因质地不同而性状差异很大,除对过于砂性和粘性的土壤进行改良外,应因地制宜地选种作物。
湿潮土所在地地势低洼,地表有季节性积水,有些地段仍生长湿生植物,尚未开垦。有些已开垦的土壤常受水淹,土温偏低等因素影响,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生产成本高而经济效益差。今后在利用上还是以种植芦苇、席草、灯心草或慈茹、藕、菱为宜,或者发展水产、水禽,保持水生生态环境。
盐化潮土质地以砂壤土、粉砂壤土为主,易于耕作,适耕期长,适宜于小麦、棉花、大豆等作物的生长。在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是表土有较多可溶性盐,作物难以出苗。其它尚有土性较凉、养分不足、易受涝渍等问题。主要的改良措施是平整土地,建立排灌体系,除旱防涝,排除盐分,深耕深翻,破除胶泥层,增强水分下渗能力,促使土壤脱盐,增施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有条件的可种植水稻,既有利于洗盐,也有利于提高有机质含量。
碱化潮土在利用上的主要问题是代换性钠过高,强碱性反应直接危害作物生长,加强对有机质的分解和降低了有效养分含量。同时,土壤物理性状不良,湿时泥泞不透水,干时表土结硬壳,直接地影响作物发苗和生长。采取主要改良措施是:深耕深翻,增强通透性,以利于雨季盐碱下淋;增施有机肥和种植耐碱绿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条件的改种水稻,可取到淋洗盐碱效果;小面积重碱地施用石膏,以代换吸收复合体中的钠离子,消除苏打,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上一篇:第十节 粗骨土
下一篇:第十二节 砂姜黑土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