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04 自然环境志

第三节 皖西丘陵山地土区

该区位于江淮之间的西部,又称大别山区,分布范围大体上和皖西大别山地的范围相符。该区是大别山地的主体部分,地势高峻,山体比较完整,其中,中山占该区土地总面积的35%,低山占该区总面积的41%,丘陵占17%,盆地、河谷和平原仅占5%,这样的地貌类型结构,制约着大农业结构,该区应以林茶为主。
该区地处北亚热带,北部向暖温带过渡,西南部受山体屏障作用,具有中亚热带气候特点。
由于地形影响,水热条件垂直分异比较明显,导致土壤、植被、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垂直差异,形成了立体农业的特点。在大别山南坡,海拔400米以下为含常绿阔叶林的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山地黄红壤地带,200米以下普遍种植双季稻,经济林以茶、桑、油茶、油桐、生漆等为主;400~900米为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山地黄棕壤带,水田以一季中稻为主,旱地以玉米、甘薯为主,林木有杉、竹、马尾松等,木本粮油作物上限不超过800米;800~1100米为落叶阔叶林——山地棕壤带,水田以一季中稻,旱地以玉米为主,树种以黄山松、栎类为主;1100米以上为山地矮林、灌丛和草甸——草甸土,不宜种植农作物和造林,只宜发展牧业。
该区是安徽省仅次于皖南的第二个主要林茶基地。全区有林地703.1万亩,商品木材占全省的15%。经济林中油菜、栓皮栎和漆树分别占全省的49.3%、82.7%和47.2%,板栗、油桐、乌桕在省内占有重要地位。植茶历史悠久,茶园面积、产量均占全省的20%,是安徽省外销绿茶和内销黄大茶产地。“舒绿”、“六安瓜片”、“齐山云雾”、“霍山黄芽”等驰名省内外。该区还是省内桑蚕生产的重要基地。
该区今后农业发展的途径,在于充分发挥山地优势,充分挖掘山地的潜力,坚持以林茶为主攻方向。该区的大多数土壤由于母质的关系,石英砂砾含量较大,极易滑动、冲刷,多年来的水土流失,使得大部分地区的土层都较薄,因此必须特别重视水土保持,坡度超过20度的坡地,不宜开垦,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严禁毁林开荒,同时减少采伐,加强绿化,扩大林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度。同时,抓好农业,积极发展粮食生产,使山区生产长短结合,互相促进,建设成为省内重要的林业、土特产和茶叶基地。
上一篇:第二节 江淮丘陵台地土区
下一篇:第四节 沿江平原土区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