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04 自然环境志

第二节 江淮丘陵台地土区

江淮丘陵台地,位于淮河中游平原以南,相当于地貌单元上的江淮丘陵台地的范围,地形主要由丘陵、台地和一部分镶嵌于其间的河谷平原组成,丘陵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85%,沿河沿湖平原占10%,土层深厚,土质肥沃,适宜于农业发展。湖泊面积占5%,宜于发展渔业。
该区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区,过渡带的气候特征比较明显,水热条件优于淮北,次于沿江江南,光能资源高于沿江、皖南,次于淮北。南北不同种类作物在此汇集,种类繁多,喜湿作物水稻、棉花等作物能够生长,喜凉性作物油菜等可以冬种,农作物一年两熟,江淮分水岭以南还可以种植双季稻。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但该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梅雨量的变化尤大,有的年份出现“空梅”,造成该区夏季丘岗易旱,河湖平原易涝。
该区的地带性植被以落叶树种为主,并有少量常绿阔叶乔、灌种类的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
该区地带性土壤主要有黄褐土和黄棕壤。黄褐土主要分布在中部岗地,母质为下蜀黄土;黄棕壤主要分布在丘陵东部和西部,母质为各种岩石的风化物,水稻土是这里主要的非地带性土壤,广泛分布于有水源的平缓岗、()和冲地中,湖滨和沿河平原大为集中。另外,在丘陵中,西部的石灰岩和紫色砂岩山丘上有石灰(岩)土和紫色土分布。
该区是一个水田、旱地交错的农业区,其中水田占64%,旱地占36%,水田以稻——麦、稻——油两熟为主,旱地以麦——豆(或玉米、杂豆等)一年两熟或小麦——夏山芋——冬闲——春玉米两年三熟为主。
该区低山丘陵广布,土壤多为中性,少数偏酸,适宜多种林木生长,宜林荒地较多,林业生产颇有潜力。全区现有林业用地323.2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5%,宜林地200多万亩。今后应挖掘该区林业生产的潜在优势,加快林业的发展步伐,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合理安排树种,用材林以马尾松、火炬松、栎类、元竹为主,经济林以油桐、油茶、板栗为主,与此同时,还要严禁乱砍乱伐,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广泛开展四旁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
江淮区历来干旱比较严重,对农业影响甚大,因此加速水利建设,尽快实现水利化,是本区农田基本建设的首要任务。解放以后,在该区修建了著名的淠史杭灌溉工程和泗马山引江工程,前者可灌溉该区的西部、中部11个县约1000多万亩农田,后者可灌溉该区滁县、来安、全椒等县300多万亩农田,初步扭转了该区“十年九旱”的被动局面,但该区还有不少地方水利建设跟不上农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中部、北部和东部矛盾比较突出,大约有40%的耕地无灌溉水源,干旱威胁严重,因此加速水利建设是该区农业生产的关键措施。该区土壤贫瘠,治坡改岗,培肥改土,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大力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也是发展该区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措施。
上一篇:第一节 沿淮——淮北平原土区
下一篇:第三节 皖西丘陵山地土区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