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04 自然环境志

第四节 沿江平原区

沿江平原区包括安徽境内长江(称皖江)两岸的平原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界于皖西山地丘陵区、江淮丘陵区与皖南山地丘陵区之间。
该区西窄东宽。铜陵以西,长江左右平原区一般宽度只有15~25公里,成为谷地,包括大别山东南山前平原和狭长的安庆谷地。铜陵以东,突然开阔,主要由巢湖盆地,和县、无为平原,滁县、天长平原和宣芜平原组成。整个平原区内多山丘和湖泊散布,尤其是长江北岸,自宿松到和县的山丘带,绵延近300公里。湖泊有全国5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其余大小湖泊众多,因此该区以水生植物为主。
该区水热条件好,尤其是西部地区,热量资源被作物利用的有效性为全省之冠,作物受冻害的可能性最小。全区年平均气温约16~16.5℃。东部0℃积温5700~5900℃,相当于10℃积温5000~5100℃;西部0℃积温〉5900℃,10℃积温在5000℃以上。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6.5~-9.0℃,越冬期10~30天,无霜期230~240天以上。夏季平均气温27~28℃。年平均降水量1000~1300毫米。可见水热条件十分有利于植物生长,只是秋季雨量偏少,受秋旱威胁。
该区地带性土壤为黄棕壤,并有小面积黄红壤及石灰土、潮土、沼泽土。土质一般较好,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该区的平原和洼地,主要为农业水稻产区。零星分布的丘陵地区可见到一些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以及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茶园、次生灌丛等。落叶阔叶树有麻栎、化香、栓皮栎、短柄枹、白栎、枫香、朴树、黄檀、山槐、黄连木、野漆、盐肤木、榔榆等。常绿阔叶树,见到的种类和数量都不多,有苦槠、青冈栎、石栎、樟树等。水生植物群落和沼泽植被分布普遍。水体中多菹草(Potam ogeton crispus)及其他多种眼子菜(Polam ogetonspp.)、荇菜(Nym pho ides peltatum)、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 ersum)、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茨藻(Najus spp.)、轮叶狐尾藻(M yriophyllum verlicilatum)、浮萍(Lem am inor)、品字萍(L.lrisulca)、紫萍(Spirodela polyrhiza)、满江红(俗称红萍)(Azoua im br-cata)、槐叶萍(Salvinia natans)、芦苇、水烛(蒲草)(Typha angustifolia)、荻(M iscanthus sacchariflorus)等等。河塘中常常见到菱、莲藕、荸荠、芡实、茭笋等。水中或水边栽培的大薸(水浮莲)、凤眼莲(水葫芦)、空心莲子草(水花生),俗称“三水”。个别水塘中发现有西湖名产蔬菜、观赏和药用水生植物莼菜(Brasenia schreberi),但数量已很少,应注意养护。
植树造林常用的树种有黑松、火炬松、湿地松、侧柏、檫树、刺槐、桑、榆、水杉、池杉、枫杨、柳、杨、棕榈、水竹、刚竹等。铜陵栽培泡桐有悠久历史,有小片泡桐林。
该区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其次为小麦、大豆、山芋。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大豆、花生、芝麻等。
果树种类有桃、杏、李、石榴、枣、板栗、梨、柿、葡萄等。近年来,草莓有所发展。西部局部地区枇杷、柑桔生长较好,近年来柑桔发展较快,并获得成功。
药用植物主要的有丹皮(Paeonia suffrulicosa)、芡实、莲籽、百合、半夏、明党参、何首乌、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麦冬、夏枯草、白毛夏枯草、茵陈蒿、地榆、龙牙草、百部、紫苏、金银花等。铜陵凤凰山及其邻近的南陵丫山一带所产的丹皮,产量高、质量好、称为“凤丹”,颇为著名。
珍贵、稀有、濒危的野生植物有明党参、野大豆、青檀、秤锤树(Sinojackia xylocarpa)、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等。
上一篇:第三节 皖西山地丘陵区
下一篇:第五节 皖南山地丘陵区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