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04 自然环境志

第三节 灌 丛

灌丛是以灌木生活型植物成分占优势所组成的植被类型。典型的灌丛植被,其优势种和建群种是以灌木生活型为主,并具有一定的盖度(一般在40%以上)、密度和群落高度(一般不超过3米)的相对稳定的原生性群落,同时又是反映当地气候特征的地带性植被类型。
安徽省灌丛分布很广,有相当大的面积,但多数为次生灌丛。原生灌丛,常分布于中山的上部或顶部,作为山地垂直带谱中的“山地灌丛”类型出现;此外,低海拔地区有木、映山红灌丛、三叶赤楠(Syzygium grijsii)灌丛。
灌丛分布遍及全省,尤以人口较多;不断遭受砍伐破坏的丘陵、山地,灌丛更为广泛。它们绝大部分是天然阔叶林,经过反复砍伐破坏,而形成次生植被类型。这类灌丛的木本植物中,不少是乔木树种,如茅栗、短柄枹、白栎、黄檀、黄连木、化香、枫香、山槐等,由于连续砍伐,不断萌生枝干而呈主干不明显的灌木状态。它是人为干预下森林植被逆向演替系列中的一个阶段。其外貌变化大,结构零乱,种类组成混杂,生物量下降,很不稳定。
安徽灌丛群落类型的分布及其组成、结构和区系成分等,由于不同地区的差异,一般由北向南,由平原低丘向山地逐渐趋于复杂多样,常绿植物种类和数量也相应增加。
安徽淮北平原,地势平坦,多为农田,仅在一些石灰岩的残丘及岗地上分布一些较耐旱、耐瘠薄土壤的次生灌丛,其类型及种类组成和结构均较单纯和贫乏,与皖东石灰岩低山丘陵上的类型颇为相似,种类都是落叶的酸枣、野山楂、柘树等组成的较旱生的多刺灌丛。皖南、皖西山区,由于地形多变及土壤复杂,水热条件优越,灌丛的类型及其种类区系组成、结构等均较复杂,其生活型既有落叶的,也有常绿的;既有耐寒的,又有喜温热的;以及喜酸、喜钙、喜湿的等等。处于高海拔的山峰、岭脊,出现有落叶或常绿的耐寒、抗风雪的山顶灌丛,例如六道木、三桠乌药、水马桑灌丛,黄山杜鹃灌丛多枝杜鹃灌丛与小叶黄杨灌丛等。即使广泛、大面积分布的都是森林砍伐破坏后形成的次生灌丛,但也都因生长地点水热条件、土壤、地形等的综合影响,而反映出灌丛类型变化和其它差异。在安徽南部低海拔河谷地段,水热条件优越,分布着由我国南方区系成分三叶赤楠等组成的常绿灌丛,面积虽不大,但十分引人注目。
灌丛在省内分布面积很大,在植被中占有一定位置,生产潜力很大,如能很好利用和改造,不仅是一大财源,而且对优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都有重大作用。过去,灌丛仅仅作为薪柴、刈青烧山或放牧,利用极不合理,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农、林业的发展。目前虽引起重视,但仍很不够,应加强抚育和管理。现在的许多次生灌丛中,常有许多落叶和常绿阔叶乔木树种,如化香、栎类、苦檀、短柄枹、茅栗、苦槠、甜槠等,如加以人工抚育,去灌留乔,去劣留优,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改造,恢复发展成阔叶林,比造林迅速,省钱、省力。即使只要封山,禁止砍伐破坏,也能很快自然演替成林。根据灌丛类型和生境条件,也可营造马尾松、杉木等速生针叶树与刺槐、檫树等落叶阔叶树种混交成林。
灌丛中有许多工业原料、药材、土农药、观赏植物、蜜源植物。还有一些可供食用,提供淀粉、纤维、栲胶、芳香油等。
上一篇:第二节 人工林
下一篇:第四节 草 丛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