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04 自然环境志

第二节 江淮丘陵生态环境区

该区位于淮河与长江之间,包括滁县地区、蚌埠、淮南、合肥3市以及六安地区北部沿淮的地域。土地面积3.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3.7%。耕地面积1554.4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3.2%。人口1114.35万,其中农业人口787.2万,人均耕地1.97亩。该区土地资源较丰富,有宜林地200多万亩,定风嘉丘陵地区也有200万亩草坡,再加上沿淮的草滩,有利发展牛、羊等食草牲畜,该区的水面有400万亩,对发展以林、牧、渔为主的多种经营特别有利。
建国以来,该区开展以抗旱灌溉、防洪排涝为中心的水利建设,建成了淠史杭灌区、泗马山引江灌溉和女山湖引淮灌溉工程,使60%的耕地得到灌溉。但目前水利建设标准还不高,存在问题不少:一是缺水干旱。由于全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调蓄能力不强,水利工程不配套,管理不善,正常年份用水就相当紧张,一遇旱年则缺水干旱就特别严重。近20年来,平均每年成灾面积达490万亩,占农用面积20%,特别是定风嘉丘陵地区缺水干旱尤为突出,1978年大旱时连人畜饮水都很困难,依靠政府用汽车送水来解决。二是洪涝灾害。沿淮、沿湖和沿河的低洼地,因洪致涝和因涝致渍现象,每年都有发生,面积有30%,尤其是淮河南堤尚未达到防洪标准,寿西段尚属险工段,蓄洪区面积不稳定,分洪道久拖不治,这都加重了该区洪涝灾害。
淮河水体环境已遭到严重污染,这是该区乃至全省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淮河在安徽是条平原河流,河床比较小,流速缓慢,流量的年际变化、年内分配都很大,蚌埠段每年都出现断流,这就决定了淮河的纳污能力极为有限。由于生产和生活用水不断增加等因素,淮河的流量在大幅度下降,已从50年代平均流量903.5立方米/秒降至70年代的663.6立方米/秒,80年代的521.8立方米/秒,加上蚌埠闸的人为节制,关闸时,蚌埠段(闸上、闸下)河水处于停滞状态,从而使淮河的稀释自净能力进一步下降。随着淮河流域经济的发展、新兴工厂,尤其是“五小”企业所排放的工业废水和淮南、蚌埠两市所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就成为淮河主要污染源,无论是干流还是颖河、淠河、渭河等支流,均以有机污染为主,COD、BOD 5、NH 3-Ngn酚等有机物是主要污染物,超标率达30~50%以上,并且有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检测资料,在洪泽湖口以上淮河干流,每天接纳污水71万吨,各支流每天接纳污水174万吨。淮南市从田家庵到洛河长10公里的河段,主要排污口就有16个(见表6—2—2),各主要排污口的污水呈舌状,面积996000平方米,每天接纳各种废水达28万吨。尤其是淮南电厂直接排放冷却水每年156万吨,使该河湾热污染矛盾十分突出,最高水温37℃。蚌埠市日排污量为18万吨。丰水期,蚌埠闸启动放水,淮河水质尚可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但在枯水期,蚌埠闸关封蓄水,从淮南至蚌埠淮河干流河段污染负荷大大超出水体自净能力。1978年大旱年分,蚌埠段闸自8月23日到次年4月15日连续关闸长达8个月,蚌埠河水极度恶化,连自来水都发出异臭。
蚌埠和淮南两市百万居民的饮水极为困难,靠政府组织定时送水,商店的淡水以五角一斤出成为中央电视台的新闻。1982年5月蚌埠闸关闭,闸上河水处静止状态,污染物沉积,水质恶化,水中溶解氧为零,5月30日开闸放水,污水流团,随波而下,波及下游50公里河段,所到之处,鱼虾难免,死鱼达125吨有余。
淮河(淮南段)主要排污口污染物一览表
表6—2—2

上一篇:第一节 淮北平原生态环境区
下一篇:第三节 皖西大别山地生态环境区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