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三章 岩石

第一节 沉积岩

安徽省沉积岩(含未固结岩石)分布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强。其发育状况如表15。按沉积物来源,分陆源沉积岩、内源沉积岩、火山物源沉积岩3类。后一类岩石将在本章第二节与火山岩一并叙述。
表15主要沉积岩类发育状况①

①不同岩类互层时按主要岩类统计;上、下方数字分别代表华北区和扬子区岩层厚度。
一、陆源沉积岩
按碎屑颗粒直径用Φ标准(Φ=-1og2d,d为颗粒直径,以毫米计)分为砾、砂、粉砂、泥4个粒级。砾与砂的分界为-1Φ(2毫米),砂与粉砂的分界为+4Φ(0.0625毫米),粉砂与泥的分界为+8Φ(0.0039毫米)。
【碎屑岩】
陆源碎屑岩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这是省内最发育的岩类。砾岩主要有5种成因:一是正常沉积砾岩,以陆相为主,有底砾岩和层间砾岩2种;二为冰碛砾岩-角砾岩,以成分复杂、结构成熟度低、基本无层理为特征;三是残坡积角砾岩,由母岩风化后就地堆积而成,与母岩间无明显界线,成分单一,结构成熟度低;四是溶洞(洞穴)角砾岩,主要发育于二叠系和三叠系等灰岩分布区,角砾为石灰岩,胶结物以碳酸盐成分为主;五是岩溶角砾岩,见于中三叠统马鞍山组,由含膏盐层的塑性变形或溶解使围岩发生崩解而形成。砂岩和粉砂岩的种类较多,这里主要描述基本类型,当含有特殊意义的矿物时,还采用附加名称,如海绿石石英砂岩等等。
碎屑岩主要岩石特征如表16。
【泥质岩】
泥质岩在省内是地质时代分布最广的沉积岩。按粘土矿物成分分类,有高岭石粘土、蒙脱石粘土(膨润土)、凹凸棒石粘土、海泡石粘土等。其特征参见第三篇第三章。
按后生作用强度分为泥岩和页岩2类,又根据粘土矿物和混入物的成分分为不同种类。
泥岩指压固作用、脱水作用和重结晶作用都较弱的泥质岩,层节理(页理)不发育;页岩反之。常见的主要有泥岩、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砂质泥岩和硅质泥岩等,当其层节理发育时,则为相应成分的页岩。多数形成于海相环境,中新生代陆相沉积中泥岩也甚发育。较为常见的黑色页岩和炭质页岩,主要分别形成于缺氧的闭塞海湾深水区和滨海湖沼相环境。前者以五峰组、新岭组、高家边组、霞乡组、银屏组等为代表,后者以黄栗树组及煤系地层为代表。
二、内源沉积岩
内源沉积岩以碳酸盐岩类为主,发育程度次于陆源碎屑岩;次为硅质岩类;还有少量铝质岩、铜质岩、铁质岩、锰质岩、磷质岩、蒸发岩、沸石质岩等。
【碳酸盐岩】
广泛发育于震旦系—三叠系中。按成分包括石灰岩和白云岩2个基本类型。根据方解石和白云石的相对含量,可分石灰岩、含白云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含灰质白云岩、白云岩等;据方解石或白云石与粘土矿物的相对含量可分为石灰岩、含泥(泥质)灰岩、泥灰岩、灰泥岩、含灰泥岩、泥岩(后3种归入泥质岩类)或白云岩、含泥(泥质)白云岩、泥云岩、云泥岩、含云泥岩、泥岩(后3种归入泥质岩类);据方解石、白云石、粘土矿物三者的相对含量可分为含泥含云灰岩、含云泥灰岩、含泥云灰岩、含泥含灰云岩、含灰泥云岩、含泥灰云灰、省云含灰泥岩、含云灰泥岩、含灰云泥岩等。这些岩石在安徽均较常见。
按结构—成因分类主要碳酸盐类岩石特征如表17。
碳酸盐岩是很有价值的矿产资源,用于冶金、建筑、化工、农业等方面。其质量,石灰岩以上古生界和下三叠统为佳,白云岩则以震旦系、寒武系和下奥陶统为好(参见第三篇第三章)。
【硅质岩】
放射虫岩:见于巢湖—含山一带孤峰组中下部。由放射虫、硅质、有机质组成。放射虫呈球形,由细粒玉髓组成,含量30%;硅质略显定向分布,有机质布着其表面。放射虫含量较少时(约5%)为含放射虫硅质岩,见于孤峰组和大隆组。
硅质板岩和碧玉岩:主要见于皮园村组。硅质板岩由粒径不足0.01毫米之隐晶状石英和玉髓(约94%)与铁泥质物和方解石、有机质等混入物(约6%)层纹状相间。碧玉岩则以层理不发育与之区别。




燧石岩:以灯影组、黄栗树组、五峰组等为典型。除少量有机质外,几乎全由硅质组成。硅质大多为纤维状集合体,部分为隐晶质,颗粒极细,近于均质体。此外,石炭系和二叠系中常见形状各异的结核状燧石,主要由玉髓组成。
【其它内源沉积岩】
铝质岩:主要见于皖北石炭系底部(铝土矿),较稳定地产于碳酸盐岩侵蚀面上。
铁质岩:菱铁质岩见于山西组、上石盒子组;氧化铁质岩见于曹店组、五通组、高骊山组等。
锰质岩:有锰质粘土岩和锰质碳酸盐岩2类。主要分布于皖中南震旦系及二叠系孤峰组。
磷质岩:有异地和原地2类。异地磷质岩指砾屑磷质岩,以霍邱—凤台一带猴家山组磷砾岩为代表。原地磷质岩包括结核状磷块岩和层胶状磷块岩2种,前者见于皖中南下寒武统,结核率1—10%,含磷矿物为磷灰石和胶磷矿,产于硅质页岩和含炭质页岩中;层胶状磷块岩产于上第三系洞穴堆积中,以胶磷矿和钙质胶磷矿为主,凤阳山区多见。
蒸发岩:包括石膏岩和硬石膏岩、岩盐岩和芒硝岩等。前两种分别产于东马鞍山组和定远地区第三系中;后两种产于定远东兴集附近第三系内,相伴发育。
铜质岩:主要为含铜细碎屑岩,呈凸镜体产于沿江地区铜头尖组。颗粒支撑结构,钙质胶结,含铜矿物以辉铜矿为主。
沸石质岩:分布于宣城水东、南陵麻桥、繁昌赤沙等地。均与上侏罗统酸性火山岩有关。呈角砾状或块状构造。沸石(斜发沸石为主,丝光沸石次之)含量40—60%。
下一篇:第二节 岩浆岩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