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五四”前后团的活动
“五四”前后团的活动“五四”运动后,安徽团组织建立。团组织建立后,始终作为党的忠实助手,紧紧地跟着共产党前进在曲折、艰险的革命征途上。在“五四”运动前后,安徽团组织教育带领团员、青年,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中,积极响应“五四”运动,健全青年组织,传播马克思主义,发动了“六二”学潮、驱逐省长李兆珍、反曹锟贿选等声势浩大的运动,为着民族的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摆脱苦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同时,团组织通过参加革命斗争的实践,在组织建设、思想建设方面积累了最新的宝贵的经验。一、安徽青年响应“五四”运动
〔集会和游行示威〕
民国8年(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安徽青年学生响应并站在爱国运动潮头。5月6日,省会安庆各校学生代表100多人,齐聚安徽省立法政专门学校(简称安徽法专)召开会议,商讨响应办法,决定5月8日安庆全体学生一致罢课和游行示威,抗议北京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芜湖各校学生2000多人,齐聚东门外老铁路埂开会,声讨北京军阀政府的卖国罪行。并通过爱国宣言。会后,举行示威游行。5月8日,合肥省立二中、省立师范、三育中学、三育女中和各小学学生代表30多人,聚集省立二中召开会议,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义举,号召各界人民起来开展反帝反军阀的斗争。5月17日,合肥各校学生一致罢课,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参加学生4000多人。宣城、徽州、蚌埠、滁县、阜阳、六安、宿县、和县、南陵、青阳、黟县、宁国、繁昌、广德、无为、庐江、巢县、含山、潜山、太和、太湖、当涂、怀远、寿县、桐城、舒城、贵池、望江、铜陵、全椒、嘉山、天长、泗县、五河、灵璧、涡阳、亳县、濉溪、霍邱、定远等地在安庆、芜湖、合肥爱国学生的带动下,全省50余县的青年学生都纷纷响应“五四”运动,形成全省范围内的反帝反封建浪潮。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
安徽各地青年学生响应“五四”运动,除罢课集会、游行示威外,开展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斗争。最先抵制日货斗争的是安庆、芜湖、合肥等地学生。安庆各校学生联合工商各界采取一致行动。5月,安庆成立“安徽各界抑制日货委员会”,提出抵制日货的办法。安庆、芜湖、合肥等地学生还成立日货检查组织,学生到大街小巷、江岸码头,日夜巡逻检查,发现日货,当即扣留,或充公,或烧毁。5月14日,芜湖学生上街举行游行示威,进行爱国宣传。学校成立“国货维持会”等组织,开展抑制日货斗争。合肥各校学生联合工商各界开展抑制日货斗争。5月14日,合肥学生1000多人与东门外码头工人和市民一起冲破军警阻挠,把奸商伪装为国货的400包日糖全部投入河中。当涂县学生烧毁了德和祥、义和祥商号和专卖日货的中英大药房的日货。舒城县学生将查获的3000多包日糖投入河中。
〔联合各界,开展“三罢”〕
安徽学生反帝反封建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安徽法专校长光明甫,教师洪子羽、周公圃、赵植生,社会名流朱蕴山、蔡晓舟、李光炯、史大化、宋竹荪、胡霁澄,芜湖五中校长刘希平、教师高语罕,社会人士卢仲农、王肖山,合肥省立师范教师毛希平等,支持学生的爱国义举。给学生爱国运动最有力的支持是各地工人的斗争。学生的爱国斗争还得了爱国商人的支持。6月8日,芜湖全市掀起轰轰烈烈的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三罢”斗争。安庆手工业工人和店员也举行罢工。6月11日,安庆全市总罢市,十里长街关门闭店。合肥、蚌埠等地学生和工人也开展了“三罢”斗争。
〔成立学生组织〕
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学生联合起来,成立学生组织,统一领导学生的爱国运动,5月6日,安庆各校学生代表在安徽法专召开代表大会,成立安徽省学生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各地根据斗争的需要,成立学生联合会。5月,芜湖、合肥、安庆等地分别成立学生联合会。徽州、阜阳、凤阳、六安、宿县、宣城、无为、滁县等50多县也相继成立学联或学生会组织。为统一领导全省学生运动,省学联于5月25日在省会安庆成立。省学联成立后领导和推动了各地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安徽学生响应“五四”运动,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沉重的打击。其一,在安徽掀起了开展新文化运动的高潮。早在“五四”运动前,陈独秀在安徽和上海广泛宣传“赛先生(科学)”和“德先生(民主)”,使之成为爱国运动的两面旗帜。通过“五四”运动,“科学”和“民主”的口号在安徽深入民心,打倒“孔家店”和“打倒旧礼教”,“提倡新道德、新文学”为中心的新文化运动,在安徽各地开展。其二,推动了安徽民主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后,安庆、芜湖等地出现了新型学校,传播了科学文化知识,增强了学校的民主气氛,促进了学校教育的革新。安徽法专,芜湖五中,二农等校学生,先后赶走了落后腐败的校长,换了具有民主思想的校长。民国10年安徽发生的“六二”学潮,随后发生的驱逐省长李兆珍,反对军阀倪嗣冲、马联甲等一系列斗争,都是在“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下发生的。其三,促使安徽广大学生走上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在“五四”运动的实践中,进步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中国人民的死敌,要取得民族解放,必须推翻他们的反动统治。而要打倒国内外的敌人,单靠学生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必须依靠具有强大力量的工农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的革命坚定性、彻底性得到充分显示。“五四”运动后,一些进步学生到工农群众中去,开办工人夜校,传播革命思想,帮助工人组织起来,开展各种革命斗争。其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安徽的传播,为安徽党团组织的建立准备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二、学生运动委员会
民国9年,安庆第一模范小学教师蔡晓舟,向安徽法政专门学校(简称法专)的进步学生和学联骨干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民国10年初,蔡以文化书店为掩护,开始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活动。团的基础主要是省学联的骨干分子及进步青年学生。
民国10年春,由蔡晓舟、刘著良主持,在安庆怀宁县学官义务小学召开建团筹备会。方乐舟、许继慎、王光强、胡养蒙、舒传贤、余大化、童汉璋、宋伟年、王步文等20余人参加会议。同年4月,在蔡晓舟、刘著良主持下,在安庆菱湖公园茶社召开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会议,参加者除上次筹备会与会成员外,还有杨溥泉、皮言智、彭干臣、董长荣、詹善良、韦素园、周新民、张友鸾、黄俊卿等40多人。民国11年春,参加菱湖会议的舒传贤、周新民、皮言智、詹善良等青年,在安庆建立团组织,取名“安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及时向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作了书面报告,组成了学生运动委员会。
学生运动委员会成立后,在青年学生和工人群众中做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文化、科学,引导青年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伟大洪流中。民国12年春,陈独秀派柯庆施来安庆,安庆团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领导学生运动委员会的工作。
青年学生运动是团组织建立初期工作的重点之一。民国12年,芜湖地方团执行委员会成立。在开展青年学生运动方面,做了如下工作。“(一)发起马氏学说研究会,作公开的青年运动和吸收同志的手段;(二)组织星期日社会调查队,作‘向机而行’的民众宣传和联络无产阶级同志的导线。”1922年,“安徽社会主义青年团报告书”。原件存中央档案馆。“且在尚未得着知识阶级(学生、教职员等)的时候,以我们现在的能力(实力)实甚危险。所以我们在最近期间疑(拟)注重青年学生的联络”中共安徽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安徽省档案馆编:《安徽早期党团组织史料选》第65页同年6月,柯庆施在安庆“以个人名义,邀集教育界中之良好分子,组织读书会,现已成立。并拟办一青年图书馆以资宣传”《安徽现代革命史资料长篇》第241、243页。同年10月11日,团芜湖地方执行委员会给团中央负责人邓中夏、刘仁静、恽代英的信表示:“学生运动,同志均须尽力参加学生会及学联会。”《安徽现代革命史资料长篇》第241、243页。三、教育宣传
青年团成立不久,即认识到对团员、青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是青年团的主要任务之一。团二大通过的《教育及宣传决议案》指出:“教育工作是本团根本工作之一,以共产主义的原则和国民革命的理论教育青年工人、农民、学生群众是本团最重大的责任。”青年团以马克思主义为强大的理论武器,在工人、农民和国民党中,开展了各种教育宣传工作,提高了人民群众特别是团员青年的思想觉悟。
中国革命中“最重要的主力军,不论现在和将来,总当推工人的群居首位”。邓中夏《论工人运动》。民国11年(1922年)5月,安庆《平义报》出版的《劳动节纪念特刊》转载两篇团中央文件:《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五一纪念节敬告工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为黄庞被害事对中国无产阶级宣言》。表明安徽的团组织此时已注意宣传工作。安徽团组织最早的发起人之一蔡晓舟在该期发表《我对今年劳动节的感想》一文。蔡在该文中,用深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本知识,阐明团结起来、组织起来的重要意义。他写道:“大凡一个人不是靠产业租利营生,是拿自己的劳力做自己生活必需品的代价,这都名叫劳动者——无产阶级。但是社会上有一部分专靠租利生活的人,可以不费一点劳力,还能丰衣足食,安享富厚,这便是拿他人的血汗来营养自己,名叫寄生虫——有产阶级。”文章指出:“无产阶级要生存,要斗争,就必须团结起来”,“劳动者要排去寄生虫的侵害,不是一个人的交涉,乃是一个团体和一个团体的交涉”《安徽现代革命史资料长篇》第241、243页。
而占人口70%的农民则是中国革命最伟大的力量之一。中国的改造尚不得农民的同情或赞助,很难圆满成功。青年团组织号召团员、青年只有“到民间去”,动员组织广大民众,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民国12年,团芜湖地方团执行委员会给团中央负责人邓中夏、刘仁静、恽代英的信称:“(一)在学生会中提倡办平民学校;(二)设法运动、组织进行平民教育的团体;(三)平民学校须提倡注音字母;(四)注意教会活动。”《安徽现代革命史资料长篇》第241、243页。
民国12年,中共三大确定国共合作的方针,积极推进国民革命活动。团组织参加帮助国民党的改组工作,许多团员奉党团组织指示加入国民党。民国12年春,安庆团组织负责人柯庆施给团中央负责人施存统的信报告:“此地国民党很杂锁,大概可分两派:一柏文蔚,一管昆南(管鹏——编者),但这两派都不能做真正的革命运动。惟柏派的人格,较管派胜得多。他们现在因为国民党安徽支部的问题,闹得一塌糊涂。所以我们预备将民主组织就绪,经便替代他们的地位。”同年5月2日,芜湖团组织给团中央负责人施存统的信报告:“此间同志,除几个教职员外,其余概是学生,兼之散处太远,今年有一部分同志又到安庆去了,所以不能积极工作,而且都很忙,很难得会集。我想在这两星期内,再开一个全体会议,切实组织一下,我并且想同北京学生一样,组织一个民生主义同志会,藉此机会,各团员均可自动加入国民党,力谋本团体运动的范围,充分扩大。”四、“六二学潮”
继“五四”运动之后,民国10年6月2日,安庆爆发了一次为争取教育基金独立、反对统治安徽的倪氏军阀政府侵吞教育经费的斗争,由于它发起于教育界,世称“六二学潮”。“六二学潮”发生的近因是由于学生与政府议员争执教育经费,发生冲突。“至其远因,实为当时安徽教育腐败的一种反映。”《安徽现代革命史资料长篇》第241、243页。
领导这次学潮斗争为安庆团组织和省学联。6月2日,安庆团组织与省学联负责人发动安庆省立第一师范和安庆一中等校学生百余人,到省议会请愿,要求增加教育经费,抗议军阀政府侵吞教育经费。爱国学生的义举,遭到军阀政府批判弹压,造成两名学生身亡,数十名学生受伤的流血事件。
“六二学潮”发生后,省学联、省教育会、省中等以上学校联合会通电全国,诉以公理。芜湖学联与芜湖团组织率领芜湖各校学生声援安庆学生的正义斗争。芜湖各校学生代表与芜湖教职员联合会代表组成芜湖援助安庆学生代表团,到安庆同安庆学生并肩战斗。安庆学生的正义斗争得到全国各地学联和进步人士的声援。上海《申报》、《时事报》、芜湖《工商日报》、《皖江日报》刊登“六二学潮”的经过及各界声援的通电全文。
安徽军阀政府迫于形势的压力,将教育经费由原来的70万元增至150万元,并同意教育经费独立《安徽现代革命史资料长篇》第241、243页。。学生的正义斗争取得胜利。五、驱逐省长李兆珍
民国10年秋,安徽军阀倪道烺以40万元巨款贿赂北京军阀政府总理靳支鹏,贿买倪的老师、安徽军阀旧幕僚李兆珍为安徽省长。
安徽学生对李兆珍来皖深为痛愤,认为李兆珍来后,学生必将遭到不可想象的恶果,遂决定抑制李兆珍入皖。驱李运动由省学联和安庆团组织发起,安庆各校学生在省学联、安庆团组织负责人舒传贤、王步文等领导下,组织驱李纠察队和“义勇团”,日夜在江岸码头值班巡逻,堵截李兆珍上岸。李后来改道在安庆登岸,乘天黑化装偷偷溜进省长公署。学生得知李改道偷偷上岸的消息更为愤怒,举行游行示威,向群众进行宣传演讲,接着,学生罢课,商人罢市,掀起更大规模的驱李斗争,安徽各公团通电北京军阀政府和安徽旅外人士:“皖民拒李,省、芜两市罢市,罢课,罢工,屯溪继起,大通、正阳关行将闭市,……迫恳政府立罢兆珍按法办罪”。《安徽现代革命史资料长篇》第241、243页、第277页。李在安徽学生和各界人士反对下,被迫偷偷逃离安庆,辞去省长职务。驱李斗争获胜。六、反曹锟贿选
民国12年10月5日,北洋军阀曹锟贿选为大总统,准备10月10日就职。安徽受曹锟贿买的议员有安庆的张伯衍、何雯,芜湖的彭昌福、吕祖翼。芜湖、安庆两地团组织与学联组织发动学生集会和游行,反对曹锟贿买总统。芜湖中等以上学校教职员联合会、学生联合会召开会议,通电全国,予以否认。10月10日,芜湖团组织、学联发动学生数千人举行游行示威,散发传单,游行队伍捣毁议员彭昌福、吕祖翼的住宅,以昭惩戒,号召各界联合起来,不承认曹锟为总统。同日,安庆团组织、学联发动学生集会和游行,并捣毁议员张伯衍、何雯的住宅。安庆学生捣毁张、何议员住宅后,安庆一家军阀走狗的报纸《社刊》登出“学生受人利用,侵犯私人住宅”的消息,触怒了学生,学生又结队前往将其报社捣毁。接着,阜阳、歙县、宣城等地学生和教育界人士,都集会反对曹锟贿选。
安庆学生在反曹锟贿选斗争中遭到镇压。团的骨干先后离开安庆。安庆团组织活动陷于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