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七章 社会救济

第二节 生产自救

民国17年,内政部颁发救济院规则,规定县救济院应分设6所,贷款所为其中之一。民国28年,合肥县设立小本借贷所,从赈济款中拨5000元为基金,贷与贫民和小本生意经营者,概不取利。民国35年,安徽省政府拨发一~三期紧急农业贷款,其中一、二期分配合肥县计420余万元,第三期分配合肥县700万元。
建国后,市、区民政部门于1950~1951年先后介绍5000余贫民做临时工(内700人修筑胜利路)。临时工工资一般可维持2~3人生活。1952年后,各区采取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小型多样、就地取材的办法,扶持和组织一批生产自救单位。郊区以行政组为基础,组织贫苦农民捕捞鱼虾、磨豆腐、贩运。西市区组织烈军属洗衣组和织袜生产组。之后,各区自救生产社、组逐年增多。这些社组将能劳动的贫民编成队,从事筑路、挑土、砸石子、做木瓦工等劳动。1957年6月,全市有烈军属、贫民生产单位17个,有906人参加生产。2年后,增至92个单位,职工近4000人。其中中市区有36个生产单位,职工达1296人,人均月工资18.5元。参加生产者大多数不需救济。多数居委会主任认为:生产自救办得好,其他工作就一帆风顺,否则困难重重。1960年夏,合肥市对街办企业实行归口管理。
1962年自由市场开放后,各区组织闲散劳力24300余人,从事修补、洗染、修建、搬运、熟食、理发、针织等行业生产劳动。1963年初,街道自救生产单位发展到229个2585人。后来,因原材料缺乏、产品滞销和管理不善,这些自救生产单位一部分解体,一部分合并或转产,仅剩下44个。
1964年,各区又组建一批新的生产厂、组,安排社会困难户(包括优抚对象)3200余人。翌年春,街道生产再次被归口管理,各区移交有关部门的生产厂、组计有100多个2900余人。移交不久,部分残疾人和年逾50者被动员回家,其中50余名盲人、军属困难户生活无着。4、5月间,赵凯市长两次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部署街道社会困难户生产自救任务。会后,各区建立了生产自救办公室或指定专职人员组织自救生产。但基层干部大都认为:以往费尽心力组织起来的生产单位已经移交出去,再组织再移交,白搭功夫。市民政工作会议研讨认为组织贫民生产自救有三大好处:1.不要或少要救济,减轻国家负担;2.增强优抚救济对象的劳动观念;3.变消费者为生产者,为社会创造财富。思想障碍基本克服后,生产迅速发展。年末,新建生产单位年产值341356元,年工资额135662元。翌年,生产单位增至134个,部分就业时间长、技术熟练者被转为正式工。
1970年,街道生产组织执行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和为大厂服务、为农业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为外贸出口服务的“三就”“四为”方针。至1975年,各街道、居委会共举办中小企业343个,产品达数百种,职工有1万余人,年产值近2000万元。这些企业,多数是在无设备、无房屋、无资金、无技术的情况下,经职工艰苦奋斗办起来的。大通路金钢砂厂创办者是3位年过半百的妇女。她们白天在街道工作,夜晚去砂轮厂接废砂,回来分类过筛,经常汗水淋漓,遍身灰尘,且50多天未取分文报酬,终于造出产品。西市石油加工厂,是6位妇女带病残学生创办的。他们以大缸为容器,将旧铁桶改装成蒸馏釜,白搭工棚,几年中加工多种机油数千吨。一次暴风雨,将三里街麻袋组仓库刮坏。工人郑明英冒雨请人抢修,有人不慎触电,她猛冲过去拉开电线,触电者得救,而她自己却献出了生命。街道生产发展,使就业贫民的生活改善,原来的家庭妇女成为生产能手,使以往闹矛盾的近邻成了生产中的战友。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
1980年7月,中市区政府宣告:区内社会救济款全部由街办企业利润支付,不需上级拨款。中市区8个街道办事处、44个居民委员会,计兴办71个生产厂组、77个服务单位,有2500多人从业,年工业产值1200万元,服务营业收入逾百万元;税金之外,年年有资金积累。
上一篇:第一节 互助合作
下一篇:第三节 临时救济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