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参加反帝爱国斗争
一、参加“五四”反帝爱国运动民国8年(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消息传到安徽,中小学女学生积极响应,纷纷举行集会和游行示威。5月6日,安庆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与安庆法律专科学校、安庆省立第一中学、六邑中学等学校在法律专科学校召开紧急代表会议,一女师及安庆女子职业学校和培媛女校等学校的代表100多人出席了会议,并以筹备委员会名义通知全省中等以上学校组织成立学生会。
5月7日,芜湖全市学生罢课。芜湖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召开学生大会,会后举行示威游行,并通电全国有关方面,坚决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
5月8日,安庆男女学生3000多人在黄家操场集会。会议通过宣言和致全省人民的“告同胞书”,并致电参加国际联盟大会的中国代表,要求力争国权。会后,男女学生在全市主要街道游行示威,散发宣言和传单。
5月12日,芜湖各界代表在芜关中学召开“反日爱国大会”,芜湖省立第二中学和二女师相继陈述意见,要求提倡国货,抵制日货。会后,成立了“芜湖各界日货检查所”,抵制日货运动由此开始。5月19日,芜湖总商会扣押外地寄来的抵制日货传单,继续暗进日货,并且拒绝在抵制日货的保证书上签字,激起学生们的强烈愤慨。数百名学生包围了总商会,二女师组织部分学生前去相助。学生们痛打商会会长汤善福,终于迫使其派代表在抵制日货的保证书上签字。7月,安徽省学生联合会设立日货检查站,开设国货贩卖部。在安庆倒爬狮子街设立的一处国货贩卖部,专门贩卖一女师、女职、培媛女校和甲种工业学校学生生产的手工制品,价格极廉,藉以吸引同胞使用国货。安庆、芜湖学生爱国运动之后,安徽全省各地的学校纷纷起来,举行集会和游行示威,开展宣传和抵制日货的活动。灵璧县女子小学和宿城的女学生参加了这些爱国活动。
民国14年,“五卅”惨案在上海发生。为声援上海工人罢工斗争,安徽各地的女学生积极参加集会、罢课及游行示威活动,再次投入反帝爱国斗争的洪流。6月2日,合肥市20余校学生齐集在卫衙大关,举行示威游行,声援上海工人的反日斗争。游行队伍中,女学生占四分之一。6月16日,南陵县城召开市民大会,会后游行示威。游行队伍中的女子高级小学及其他各校师生,臂带黑纱,手持“惩办凶手”、“经济绝交”的纸旗,沿途散发反日传单。6月25日,蚌埠越秀女校及其他各校男女学生千余人及教职员在蚌山南矿山集会,会后游行支援上海工人。
在安徽省“五卅”后援会的组织下,全省各地开展募捐活动,救济上海失业工人。安庆女模学校发起义演。合肥女学生走遍各条街巷,向妇女募捐。她们晓之以大义,动之以慈心,使许多妇女深受感动,均乐于捐助。芜湖二女师学生捐款30元,以表达她们的爱国之心。二、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安徽各地的女学生纷纷声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抵制日货,反对日军侵占东北。
同年9月,合肥六女中的师生在学校大礼堂举行抗议集会,一位地理教师在会上介绍了东北三省的地理形势、物产及在中国的经济地位,报告“九·一八”事变的经过,揭露日军侵华罪行和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激发师生们强列的爱国热情。随后,全校迅速掀起抵制日货的热潮。接着,全校师生参加了全城反日大会,并成立了六女中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分会,进行宣传活动。这年冬天,在东北人民抗日救国运动的影响下,合肥六女中由校长王德钧发起,成立了女学生义勇军,全队近20人,每天进行军事训练,准备开赴东北前线对日作战。她们的军事训练内容有:体格锻炼,军事知识和战场救护等。同年9月30日,安庆一女中成立抗日会。不久,该校师范三年级师生到郊区向群众宣传日本侵略东北的罪行,唤起民众起来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该校高中部成立青年义勇军预备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各项必要的训练,并派出部分队员帮助安庆市中等以上学校抗日救国会检查各商店的日货。12月,芜湖二女中抗日救国会发起援助东北义勇军募捐游艺会。
民国21年春夏,国民党政府接连下达指令,取消抗日团体,提出“学生只管读书,不要过问政治”、“妇女回到家庭去”的口号,企图阻止妇女参加抗日爱国活动和自身的解放运动。合肥六女中的学生与之进行了斗争。同年9月,在中共党员谢立惠的支持和领导下,成立了“朝曦读书会”,提出“抗日救国;反对读死书;争取妇女的真正解放;关心国事;坚持劳工神圣”等口号。读书会通过组织女学生阅读进步书籍,开展时事讨论,宣传抗日爱国思想,促进了学校内的爱国、民主、进步的空气。
民国24年,“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在北京发生。12月28日,安徽省妇女会筹备会通电南京国民政府,要求爱国自由。民国25年夏,安庆一女中、一女师学生王梅、史春芳等人,在教师邹一萍(中共党员)的影响下,与刘复彭、赵荣声等入在安庆组织抗日宣传队,进行抗日爱国宣传活动。三、参加抗日战争
民国26年7月,“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全国全面抗战开始。在为期8年的抗日战争中,安徽1000多万妇女为了打败日军的侵略,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继续发扬反帝爱国斗争的光荣传统,勇敢、热情、积极地投入前线和后方的各种抗日活动。
〔参军参战〕
民国26年,淮上妇女万尚文担任皖北抗日人民自卫军第一路指挥部特务队长,以后又担任皖北行署特务排长,追随淮上抗日老英雄方绍舟多次与日军作战。她率部队在淮南上窑附近与日军激战半个多月。同年8月,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大别山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女战士、女游击队员、女便衣队员与中国工农红军二十八军一起下山,集结湖北黄安七里坪,被改编入新四军第四支队。民国27年春,四支队开赴皖东抗日前线,沿途女青年纷纷要求报名参军,有的是父母姐妹同时入伍。女青年熊亭熊亭,后改名徐方桓,80年代曾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背着行李跟随部队跑了几十里终于感动了部队首长,吸收她参加了新四军。民国27年6月,女共产党员鲍有荪在新四军四支队的支持下成立舒城县东沙埂游击队,由她担任队长。7月,东沙埂游击队夜袭驻南港的日本侵略军,获得胜利,以后又多次袭击从合肥至安庆的日本侵略军交通,打死日本侵略军5名,生俘2名。
是年10月,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成立女生八队。在一年时间里,女生八队共有2期200多名学员学习结业。结业时,每个学员都成了合格的新四军战士。
民国28年春夏,新四军游击支队建立随营学校,在学生大队中设立女生队,学员有40人。
是年8月,定远藕塘地区成立一支妇女自卫军,共有20多名妇女参加,任务是宣传动员妇女参加抗日斗争。
民国29年2月,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直属的三十五工作团在全椒古河一带从事动员民众抗日工作,3~4月间集体参加了新四军。这个工作团的成员全部是女性。
民国32年夏季,被日本侵略军占领的无为县城6名女学生冲破日本侵略军的封锁线,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参加了新四军七师。
新四军和其他各种抗日武装中的妇女,主要从事医务、后勤、宣传、文化、新闻、机要交通和民运工作,她们为新四军及其他抗日武装的建设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在皖南事变中,有30名新四军女战士被国民党军队俘虏,关进上饶集中营。施琦、徐韧等惨遭杀害。
〔送亲人参军〕
抗战时期,安徽妇女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踊跃动员亲人参加各种抗日武装,到处呈现“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动人场面。霍邱县张家乡董志云应征入伍时,他的妻子勉励丈夫说:“服兵役是国民应尽的天职,如今国难严重,正是报效国家的机会。将来国家抗战胜利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夫妻重逢团聚的日子。只要你诚心忠于国家,尽自己的责任,我一定等你胜利归来。”在场的人都为她的爱国热情所感动,称赞她是女中丈夫、巾帼英雄。
民国29年11月,因涡阳县谢老太太三个儿子谢继贤、谢继书、谢继祥先后参加新四军并为国牺牲,新四军第六支队司令员彭雪枫写信给谢老太太,称赞她“三个儿子为了抗日救国英勇牺牲,满门忠烈,留下无尚的光荣,全国军民莫不钦敬。他们深明大义,为国牺牲,都是由于老太太平时教育之功。从前岳母、岳飞精忠报国,几千年后还人人称赞。老太太教子三人英勇杀敌,也足可以比美岳母而被人赞美了。”涡阳县龙山乡薛大娘也把三个儿子送去参加了抗日部队。八年抗战中,仅涡北地区妇女就送走了8000多亲人参加八路军、新四军。
〔生产、支前〕
民国28年2月1日,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以下简称动委会)妇女工作委员会在立煌(今金寨)成立,是年10月,江北有29个县动委会成立了妇女组,21个县成立了妇女抗敌协会。是年冬起,中国共产党在安徽境内创建了皖江(皖中)、淮南、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各抗日根据地及皖南敌后游击区成立有妇女抗敌协会或妇女救国会(简称妇抗会或妇救会)。各级妇女组织积极动员和组织妇女群众开展生产支前活动。
慰劳军队:民国28年3月8日,省动委妇工会制作慰问袋200份,派出慰问队、歌咏队到后方医院慰问受伤将士。6月,省会立煌组织慰问团慰劳黄梅大捷的将士。省动委会妇工会派员参加慰问团,立煌县妇抗会员赠送将士们1000条绣有抗战字样的手帕和两面锦旗。是年秋,安徽省政府、省动委会联合组织前线慰问团,由省妇女战地服务团、抗演六队等赴霍邱叶集国民党军于学忠部慰问演出。在与日军占领区咫尺相近的防地,妇女战地服务团演唱“放下你的鞭子”和其他抗日歌曲,激发了官兵们更大的抗日热情,将士们当场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回老家!”
做军鞋:民国28年春,在大别山保卫战中,安徽全省妇女做布鞋4.5万双、线袜1300双。
民国32年底,皖江抗日民主根据地银屏区的妇女一次做鞋1600多双。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肖县昌山乡妇救会发动全乡妇女做鞋、袜各2000双,被子500多床,其中,吴刘氏一人做鞋70多双。有的鞋底上纳有“抗战胜利”字样,以鼓励前方将士士气。抗战8年,安徽妇女年年做鞋,全省妇女慰劳国民党21集团军布鞋达31万双,布袜4万双。淮南津浦路西的妇女每人为部队做鞋近100双。在各抗日根据地没有足够的后勤加工的条件下,妇女们做的鞋子就是重要的军用物资,直接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功劳。
募捐:妇女开展各种募捐活动,把各阶层人士零星财力物力集中起来为抗战服务。
民国28年3月8日,省动委会妇工会在立煌召开纪念“三八”妇女节大会。开展募捐活动,当场得款300元,制成慰问袋慰劳伤兵。是年冬,妇工会开展寒衣募捐活动,募捐得到棉被5万条,款15640元,分两次慰劳驻军和伤兵。
民国33年春节,淮南津浦路东有的妇救会发起两个鸡蛋的募捐运动,每个妇抗会员捐献两个鸡蛋。妇抗会将募捐到的鸡蛋、猪肉等副食品及其他财物送到医院,为抗日受伤战士改善生活。
战地服务:抗日战争时期,安徽妇女热心战地服务工作,凡遇部队与日本侵略军作战,附近的妇女都尽自己的能力参加战地服务。青年妇女上前线,抬担架抢救伤员,为伤员包扎伤口,参加修筑工事。淮南津浦路西定凤淮妇抗会组织的前线慰问队有30多名妇女参加,协助医院护理伤病员。
民国31年5月,桐西抗日游击大队在潜山后冲岑与桐城县伪军作战中,12名游击队员负伤,当地妇女陈桂贞承担了这批伤员的护理任务。她一家挤在一间破屋子里,3间瓦房让给12名伤员住。自己到山里去采药,还让丈夫到舒城县去买药,每次往返160里路。后来,游击队转移,伤员的一切所需均失去来源,陈桂贞卖掉家里的一条牛,终于使12名伤员伤愈归队。她后来还多次救护新四军伤病员。民国36年5月,她因收留了一名新四军负伤连长,被国民党军抓去严刑拷打。民国38年3月,她终因伤重不治去世。建国后,潜山县人民政府授予陈桂贞“新四军母亲”称号。
参加生产:抗日战争时期,大别山区以及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妇女积极响应省动委会妇工会及抗日民主政府的号召,努力开荒种地、养猪养蚕,帮助抗日军人家属代耕;大力发展农副业生产,开展生产自救,有效地支援了抗日战争。
民国29年春,省动委会妇工会发出纪念“三八”节号召,要求组织妇女春耕队帮助抗日军人家属耕种。
民国32年3月8日,淮北行署主任刘瑞龙在“三八”节妇女代表大会上,号召淮北地区的党政军民立即开展群众性的纺织运动,以解决淮北军民的穿衣问题。淮北妇女普遍成立纺纱织布小组或纺织合作社,各机关学校也迅速行动起来,到处是纺车和织布机的响声。11月,淮北边区召开妇女干部会议,贯彻中共中央妇委以生产为中心的工作方针,会议明确指出,妇女工作总的方向应是动员组织妇女参加经济建设,提出“生产纺织”、“勤俭互助”、“拥军参政”、“男女平等”、“家庭和睦”五大口号,明确今后妇女工作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广大妇女提高生产,解决发展纺织工业的问题。会后,淮北苏皖边区妇女组织以纺织内容充实妇救会工作,继续发动广大妇女投入纺织运动。民国33年2月23日,泗阳县妇女干部向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各县脱产的妇女干部提出纺纱竞赛条件,并向泗南县的女干部挑战,纺织竞赛活动在淮北地区普遍展开。3月8日,淮北苏皖边区召开妇救代表大会和纺织劳动英雄大会,进一步推动全区的纺织运动。
纺织运动同时在淮南和皖江抗日根据地展开。民国33年2月25日,皖中抗联会发出纪念“三八”节指示,要求妇抗会员在节前每人纺纱50斤。是年春,淮南行署举办纺织训练班,组织各机关精简下来的女干部学习全套纺织技术,以推动全区妇女的纺织运动。年内,定远县召开全县妇女大会,表彰生产和纺织运动先进,藕塘乡妇抗因成绩显著,获生产模范锦旗。
安徽妇女的生产活动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不仅解决了群众生活困难,而且为恢复发展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经济、保障军队和机关的供给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