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春圩农民抗租斗争民国16年(1927年)10月,中共芜湖县委制定《万顷湖农民暴动宣传大纲》和《万顷湖行动政纲》,宣传党的土地革命方针、政策、唤起民众。11月中共万春区委组织近万人在祠山庙成立万春区农民协会,推选方东白任主任委员,组织带领农民与36家官僚大地主公司展开抗租斗争。是年秋,近1300个农民赴国民党县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农矿部等地“请愿”,迫使当局接受农民要求,即万春圩租额每亩稻谷不得超过100斤,春租全免;租鸡、租酒、过庄费等完全取消;撤销对佃农代表方东白通缉令。
二、松南暴动
民国16年(1927年)11月,中共(宿)松南区委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领导宿松南部程营、江口、洲头一带农民举行的一次暴动。参加暴动的农民600余人围攻地主庄园,没收程营北斗阁庙产300亩。翌年1月底遭国民党地方当局镇压,被迫解散。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在宿松县发动并领导的第一次农民暴动。
三、南陵谢家坝农民暴动
民国16年(1927年)11月,中共党员俞昌准等,在南陵县谢家坝等地开展农民运动。先后于林都圩、西村冯、十八姓和七连圩、金家阁等地,以及芜湖县白沙圩马坝陈村,建立了农协会,拥有会员数千人。同年12月举行暴动,成立了苏维埃政府,俞昌准任主席。并建立了有100多人的农民赤卫队,后更名“南芜边区红军游击队”。民国17年初,在湾村、草沟湾、浮城寺等地发动农民打开地主仓库,强行借粮。2月,在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酷镇压下,暴动失败。
四、潜山梅城农民武装暴动
民国16年(1927年)12月初,中共潜山特支书记余大化和县农民协会秘书范笑山被国民党潜山县当局逮捕。是月6日晚,中共潜山特支开会,决定次日攻打梅城,劫狱营救余大化等。7日,王效亭和潜山农民协会主席柳文杰率领农民千余人,手持武器涌进县城。国民党潜山县政府事先已有防范,经2小时战斗,柳文杰等7人牺牲,暴动失败。8日,余大化、范笑山遭敌杀害。
五、白沙圩农民暴动
中共芜湖县委在暴动前成立白沙圩农民暴动委员会和农民赤卫队,决定由俞昌准任暴动总指挥,陈家坤任副总指挥,于民国17年(1928年)1月20日以杀死马坝陈恶霸地主陈宗银儿子和抄掉胡家湾大劣绅胡宗缪的家,作为武装暴动的信号,然后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先夺取本地和附近乡公所的枪支;第二步将赤卫队拉到宣城红茅冲,进行整顿扩充力量;第三步将部队开进泾县山区,建立根据地。不料消息泄露,暴动前遭到国民党军队镇压而失败。
六、霍山五抗斗争
民国17年(1928年)霍山旱灾严重,收成大减,加之军阀混战,茶商贸易中断,茶叶销不出去,食盐、布匹等生活日用品运不进来,地主豪绅乘机逼租逼债,加税增捐。全县上下民怨沸腾。同年秋,东北乡农会主席吴宏观带领300多农民,拦截六安县小皇冲地主储华峰从霍山收来的1万多斤租稻,分给贫苦农民,并决定农民所欠地主的债,一律免去利息或拒不偿还,所欠税款一概不交,杂捐一概不认。全县其他地区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抗租、抗税、抗捐、抗债斗争。民国18年春荒期间,东北乡一次就扒掉地主倪家炳和李鸿章积善堂稻子几百石。扒粮斗争持续两个多月,扒粮30多次,扒稻3000多石。随着形势发展,农民把经济斗争进一步发展到更为强硬的抗伕斗争。民国18年2月,军阀朱绍良的部队由六安经霍山开往湖北,向每保要200名民伕,北乡农民决心抗伕,农民协会遂组织被抓伕的亲属向县府申诉。共产党员、县农会常委戴亢君召开全县11个公团会议,揭露息卫团和保董的罪恶,并向各界发出呼吁。在群众压力下,13位被抓农民被无条件释放,抗伕斗争获得全胜。
七、阜阳“四·九”农民暴动
民国17年(1928年)4月9日,在中共皖北特委领导下,发动国民党第十九军教导团和行流集、王官集等地农民赤卫队,举行了武装暴动。魏野畴任总指挥,成立苏维埃政府,选举李端甫、李烈飞任正副主席。并组成皖北工农革命军。昌绍光、杜聿德任正副指挥,很快革命军扩充为一个团,赤卫队发展近万人,农协会组织壮大。国民党派重兵围攻,起义军战斗失利,退到太和县境又遭截击,昌绍光、杜聿德战斗牺牲。魏野畴率起义队伍200余人,向阜阳西南转移,遭敌突袭,被俘牺牲,一场轰轰烈烈的暴动起义,在国民党镇压下失败了。
八、凤台白马塘庙农民暴动
民国18年(1929年)1月,中共凤台特支经过周密研究,将白马塘周围27个村庄200余名农协会员,改编为农民互助会。民国19年9月,吕少培率1500余农民互助会员,在白马塘庙镇举行了武装暴动。凤台县国民党政府派出县常备队,对起义农民进行血腥镇压,暴动于当天下午即告失败。
九、商南立夏节农民暴动
民国18年(1929年)5月6日(农历立夏节),在中共鄂豫皖特别区委领导下,发动了苏家埠、南溪、吴家店、竹叶庵、白沙河、斑竹园、文昌宫等地民团起义和农民暴动。5月9日,各路暴动起义队伍汇集斑竹园,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接着建立工农政权的临时办事处。初步形成以南溪为中心的豫东南革命根据地。
十、霍山诸佛庵民团起义和农民暴动
民国18年(1929年)5月,打入戴家河民团任队长的中共霍山县委委员朱体仁,担任诸佛庵民团团总的中共霍山县委委员刘淠西,率部起义。在暴动农民的配合下,建立了霍山红军游击队。
十一、六安武陟山农民暴动
民国18年(1929年)5月17日,中共六安县西北区委领导了武陟山农民暴动。赤卫队和农协会员2000多人,围打5个地主圩子,就地镇压了恶霸地主,收缴地主枪支。暴动后组成了红军游击队,沉重地打击了敌人。
十二、武陟山农民暴动
民国18年(1929)年5月15日,王绍周代表中共六安四区区委在武陟山下召开秘密会议,决定武装暴动。5月17日下午,暴动总指挥姚宗海带领卧佛寺赤卫队,匡克元率八里冲赤卫队,吕华斋率武陟山赤卫队,周天庆率南岳庙赤卫队,杜道华率殷家畈赤卫队,朱文舫率武陟山北方农协会员等千余人汇集武陟山下,举行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战斗进行了3昼夜,消灭了当地恶霸地主的反动武装。这次暴动,使武陟山至莲花庵3万多人口的地区农民运动蓬勃发展,为六霍起义奠定了组织基础。
十三、六霍农民暴动
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后,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决定,以六安为中心包括周围4县为全省第一暴动区,设立党的皖中特别委员会指导暴动区的工作。民国18年(1929年)11月8日,中共六安县委发动独山周围数千农民,手持刀矛前往独山镇民团驻地,营救被民团捕去的农协会员,占领了独山镇。9日,县委通知各县组织武装暴动。两河口、龙门冲、郝家集、七邻湾、古碑冲等地农协会纷纷响应,领导农民举行武装暴动。19日,中共霍山县委领导西镇农民举行暴动,接着桃园河、褚佛庵、石家河、黑石渡、霍邱白塔畈等地农民也举行暴动。民国19年1月,在中共六安中心县委指导下,各地暴动武装集中于流波

,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皖西革命根据地开始形成。
十四、桃源河暴动
独山、西镇暴动后,六安中心县委为了打通独山与西镇的联系,使赤区连成一片,决定发动桃源河暴动。民国18年(1929年)12月16日,西镇游击队一部100余人到桃源河,发动农协会员和赤卫队员一起行动。当晚在蔡家山攻打熊家大土豪,没收其9支枪和一些子弹。接着攻打了8个豪绅庄子,赶跑了小堰口的民团,向东击溃盘据诸佛庵的国民党常备队,向南协助徐育三的“扁担队”攻打落儿岭,将独山与西镇连接起来,使淠河以西的霍山境内成为苏区。
十五、清水寨农民暴动
民国19年(1930年)1月29日(农历除夕),农协会员陈志贤等3人被县民团逮捕。2月4日,农协会员千余人,以串亲拜年形式按时到清水寨结合,举行暴动。将原秘密组织的武装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潜山独立师,王效亭任师长,陈履谦任政委,凌霄任参谋长。此后,中共潜山县委又组织五亩、八斗、梅寨、包家河等地农民暴动,成立了县革命委员会,开辟了以天堂地区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同年9月失败。
十六、皖西苏区农民土地革命
民国18年(1929年),中共六安中心县委为执行“八七会议”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发动各地农民暴动,掀起了打土豪、抗租、分粮、分田地的斗争。民国19年4月,六安中心县委颁布了六安六区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定的《土地政纲实施细则》,实行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同时给地主以生活出路的政策,开展土地革命。六安3个区、霍山6个区、霍邱和英山部分苏区,约有32万贫苦农民和手工业者分得了土地。经过“围剿”和反“围剿”,民国20年重新掀起土地革命高潮,皖西北新老苏区有100万人口分得了土地。农协会是土地革命的先锋,对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对红军的壮大和根据地巩固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十七、广德农民暴动
民国18年(1929年),广德县青荒严重,出现了农民自发起来向大户要粮的斗争。中共广德县委于民国19年1月1日,发动300余农民进行武装暴动,镇压恶霸地主,开仓放粮。暴动队伍由王金林率领进行游击斗争,随着武装斗争的胜利,暴动队伍改为中国工农红军广德独立团,王金林任团长,并成立了宣郎广苏维埃政府。由于国民党重兵多次“围剿”,这次暴动终于失败。
十八、大石岭农民暴动
民国19年(1930年)4月14日,刚成立不久的中共太湖县委利用春荒之机,领导太湖、宿松、望江3县人民在大石岭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武装暴动,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太望赤卫队”。暴动参加者两千余人,历时1个多月,波及方圆百里,连续打击了20多户土豪劣绅,缴获枪支90多支,子弹万余发,没收稻谷两千多石,土布500多匹,衣物3000多件。5月中旬,新成立的赤卫队在金鸡岭遭敌围攻被击溃,暴动失败。
十九、霍山东北乡暴动
民国19年(1930年)3月下旬,中共霍山县委准备在东北乡继续发动农民暴动,目标直指霍山县城。4月6日,六安县自卫团到下符桥一带搜捕农协会员。自卫队“进剿”舒家庙,抄了中共六安中心县委书记舒传贤的家,激战数小时,在紧急情况下,霍山县委与东北区区委决定动员全东北区人民实行总暴动,并派人到红三十二、三十三师请求援助。总暴动由舒传贤指挥。4月7日,舒家庙暴动开始,赤卫队打垮了民团的数次进攻,直追击到苏家埠附近的马家庵。与此同时,下符桥300多名农协会也起而暴动,将六安民团围困4天,没收了地主的粮食。红三十二师、三十三师闻讯迅速向霍山县城进发,在县城西20里之黑石渡城南30里之管家渡与敌人交战,直逼霍山城下,将县城团团围住。潜山独立师和霍山县东北乡、西镇等地游击队、赤卫队也参加战斗。4月12日晨,红军首先从西门发起猛攻,烧毁城楼,冲入城中。激战至12时,遂将敌全部赶出县城。县长甘达用率残敌逃窜。是役,共击毙县自卫队200人左右。缴钢枪80多支,乘胜进兵下符桥、三尖铺、青山,全歼六安县两个民团。至此,东北乡暴动取得胜利。霍山县第一区苏维埃政府旋即在团墩成立,下符桥、大河厂、但家庙、团墩、舒家庙、三尖铺、青山也相继成立了乡苏维埃政府。
二十、南陵东、西乡农民抢粮斗争
民国19年(1930年)4月,中共南陵县委在南陵东乡大聂张、坝里张、龙房张和西乡工山、戴塘桥、上港桥等地,发动和领导千余农民参加抢粮斗争。这次抢粮首先匀分了南陵第一大户朱云谷堂的粮食,继而匀分中、小地主的粮食,最后匀分东乡大地主宋成章的粮食。斗争历时十多天,后因组织不严和计划不周,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加之敌人武装镇压,最后失败。斗争迫使一些地主和地方反对势力向农民作一些让步。
二十一、宿松西源暴动
民国19年(1930年)5月,共产党员祝尔昌发动宿松西源山一带农民百余人举行西源暴动。暴动队伍打开了地主祝子和家粮仓,把粮食分给贫农;没收地主土地30多亩,无偿分给农民耕种。同时,成立贫民组织“苦人会”,巩固并扩大农民运动的成果。这次暴动胜利,鼓舞了穷苦农民,为随后发起的9月暴动奠定基础。
二十二、庐江县石家咀农民暴动
民国19年(1930年)5月,桐城县委召开军事会议,根据安庆中心县委的指示,建立皖中工农红军独立团,举行农民暴动。6月15日到达石家咀,遭反动武装包围,激战失利。突围后坚持游击,不久又发动了欧家岭农民暴动。
二十三、宿县东三铺水池铺暴动
民国19年(1930年)7月7日,中共徐海蚌特委军委负责人冷其英、宿县行委书记赵龙云和东南乡区委书记沈联成、团委书记陈凤三等组织发动东三铺、水池铺农民暴动。暴动队伍捣毁国民党地方团防局,缴获长枪19支。后在蔡桥会合,沿途收缴了民间枪支40余支,暴动队伍发展到80多人,长短枪60余支,成立红军游击队。国民党县政府派出保安团和县常备大队联合镇压,暴动队伍被打散,行委书记赵龙云被捕牺牲,暴动失败。
二十四、黄口暴动
民国19年(1930年)7月10日,萧县黄口附近的农民在李祥龄的带领下,利用到黄口赶集的机会,组织暴动,缴获国民党第三军第二十七师一个连和区队、商团武装,计长短枪200支,并造成陇海铁路交通中断3天。暴动队伍宣告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第一师和独立营,师长张达生(张圣和),政委纵旬之(纵翰民),独立营营长李祥龄。次日,暴动队伍进至王寨西宁园、郝楼休整,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土地革命纲领,并将地主的粮食、牲口、农具分发给贫苦农民。7月13日,暴动队伍回师曲里铺,因遭国民党军警追堵,同时内部少数人哗变,参加暴动的大部分人员不得不分散隐蔽,暴动失败。
二十五、泗县石梁河农民暴动
民国19年(1930年)7月30日,根据中共江苏省委及徐海蚌总行委的指示,中共泗县行动委员会发动组织以大、小魏庄为中心的石梁河农民暴动。暴动中,成立了工农红军泗县独立1师,暴动队伍从县城东南石梁河两岸转战到泗北屏山、马丁,与当地的农民队伍会合后,挥师东进,欲与宿迁县南部的农民暴动队伍会师。8月3日,队伍行至唐沟时,遭敌重兵包围,虽奋起抵抗,终因弹尽粮绝,孤军无援而失败。暴动领导人王子玉、魏正斌等壮烈牺牲。
二十六、宣城庙埠暴动
民国19年(1930年)12月10日,中共宣城县临委组织农协会员500余人,编成5个红军赤卫队,在庙埠举行武装暴动,占领国民党宣城县自卫团第十三支队司令部,焚毁其营房“广王殿”,继在敬亭山、团山一带与敌激战多时。后遭国民党军队镇压而失败。
二十七、无为六洲暴动
民国17年(1928年),在中共无为临时县委领导下,白茆、军桥、斗沟、宋庙、荷叶地等农村。组织了农协会,县农协领导人夏子旭。春夏粮荒,农协会发动农民向地主和粮商,开展了禁粮、借粮的斗争。民国18年夏前,白茆洲有投机粮商用大小船向外运粮。两千多农协会员和农民踊立江边,阻止外运,粮船仍航行不停。农协会领导成员胡德荣,手握铁斧、带头跳入江中,劈下船的木舵,截住了粮船。敌三官殿区公所接受粮商的指控,派区兵前来弹压,不许禁粮。县委领导农协会和农民群众赶走了区兵,对区公所进行了坚决斗争,最后从粮船取下大米10余万斤,解救了一部分饥饿农民。农协会在斗沟的李家潭村,截住了投机粮商大米40担,就地封存。民国19年9月,中共皖南特委传达了武装暴动夺取政权的指示,中共无为县委将农协会员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皖南第三游击纵队,同年12月7日夜(冬至前夕),举行了六洲暴动。由于国民党兵“围剿”和叛徒破坏,以致暴动失败,一批领导人壮烈牺牲。
二十八、宣城庙埠农民暴动
民国19年(1930年)12月9日,中共宣城县委发动农协会员500多人,手持刀矛棍棒和10余长枪,集中庙埠镇举行暴动。13日凌晨,暴动队伍割断电话线,破坏宣芜公路桥梁,攻打驻庙埠的敌自卫团。敌县长派县自卫团前来镇压,暴动队伍与敌军战至傍晚,弹尽援绝而失败。
二十九、寿县瓦埠农民暴动
民国20年(1931年)3月,中共皖北中心县委决定在寿县瓦埠地区举行农民暴动。为此成立行动委员会,曹昆任书记,并成立皖北红军游击大队。3月30日,曹昆等率农协会农民1000余人,汇集瓦埠集举行了暴动,逮捕地主豪绅10余人,缴枪130余支。次日瓦埠区农民3400多人,在农协会组织下开展扒粮斗争。4月初,在敌寿县反动自卫队和地主武装围攻下,暴动队伍战斗失败。
三十、瓦埠暴动
民国20年(1931年)3月29日,中共皖北中心县委根据寿(县)、凤(台)、阜(阳)3县联席会议的决议,决定发动以瓦埠为根据地举行农民武装暴动支援苏区。适时,民团下乡,中心县委遂决定立即暴动,并在瓦埠泰山庙成立了有100余人武装的皖北红军游击大队,方和平任大队长,曹鼎任改委。3月30日凌晨,参加暴动的农民1000多人涌向瓦埠街,在望春园馆店门口竖起镶有镰刀斧头的红旗,从而暴动开始,游击大队分头逮捕了地主豪绅10多人,缴长短枪近200支。次日,组织发动3000多农民群众开展扒粮斗争。4月2日,游击大队转移到张嘴,遭国民党县自卫大队及地主武装联庄会1000多人的围攻。为掩扩暴动队伍突围,游击大队第二中队队长戚连雨及带领的17名游击队员英勇牺牲,暴动失败。
三十一、河西农民暴动
民国20年(1931年)3月10日,六安前方办事处主任潘计在河西召开党团骨干会议,决定于农历3月15日(公历5月2日)举行河西农民武装起义。是日早晨,起义总指挥毛正初率游击队、赤卫队数千人,分三路攻打六安河西新安集,并按连攻克火星庙、单家铺、郭店、丁家集等集镇,建立了上自西两河口、下至马头集大片完整的六安河西赤色区域。
三十二、定远吴圩暴动
民国20年(1931年)8月,中共定远县委遵照长淮特委关于组织农民暴动的指示,发动吴圩、张桥等地的数千名农民于8月23日夜举行暴动,火烧恶霸地主张再贵的庄园。国民党定远县政府获悉后于26日出动军警数百人,围攻定远县委所在地山人刘,暴动失败。县红军政委、暴动总指挥戴国兴牺牲。
三十三、长官店农民暴动
民国20年(1931年)秋,在中共阜阳县委领导下,县委委员、西区特区书记张蕴华与曹国勋组织长官店(今临泉县长官镇)一带农民暴动。参加暴动的赤卫队员2500余人,枪30余支,计划中秋节(9月26日)发动农民暴动。因机密泄露,国民党派兵疯狂镇压,暴动失败,张蕴华被捕后壮烈牺牲。
三十四、黄家坝暴动
民国20年(1931年)11月3日(农历9月24日)上午,凤台县黄家坝(今属颍上县)及附近地区的农民协会会员近千人,在中共凤台县委领导和寿(县)、凤(台)游击大队的支持下,举行武装暴动,斗争地主,开仓济贫。当日下午,反动地主纠集民团大举镇压,农民暴动武装浴血奋战,终因众寡悬殊,弹尽无援而失败。中共凤台县委领导人唐志远、程东方,游击队负责人曹鼎,中共军事巡视员李英,以及中共黄家坝支部书记黄子贞等70多人在战斗中牺牲。12名起义的农协会员被俘后忠贞不屈,次日在黄家坝桥头惨遭杀害。
三十五、宿县顺河集梅山暴动
民国21年(1932年)5月8日,王效白等率领宿县顺河集一带农民举行暴动,反抗国民党政府苛征烟捐,赶走烟款筹备员、催征员,攻占顺河集,进而攻占了鹤山集、夹沟集、灰石集、时村等地,有近万农民参加并成立红军游击队,控制了宿县境内津浦路东地区。8月初,王效白和准备在梅山发起暴动的戴晓江取得联系。于12日会师梅山庙,13日发动了梅山暴动,活捉反动区长。暴动队伍在向洪泽湖转移途中,在萧县泉涯遭国党军队及灵璧、萧县、铜山等地的反动武装围攻被打散。王效白被捕后英勇牺牲。
三十六、六安冇牛岗农民暴动
民国21年(1932年)5月,为配合红四方面军发动的六安苏家埠战役,中共六霍县委委员汪孝芝(女)等,领导六安二区冇牛岗农协农民2000余人,进行了武装暴动。成功后成立游击大队,在前河两岸收缴地主武装,镇压土豪劣绅,并成立了六霍县苏维埃政府及六安二区、十区苏维埃政府。舒城张母桥、稻场岗等地农民也纷纷响应。这是土地革命时期,安徽由妇女领导的一次农民暴动。
三十七、宿县顺河集农民暴动
民国21年(1932年)5月8日,王效白等率领顺河集一带农民暴动,反抗国民党政府,攻占顺河集。接着连续攻占鹤山集、夹沟集、灰古集、时村等地,队伍发展1万余人,控制了津浦路东的广大地区。在国民党重兵围攻下,暴动队伍向洪泽湖转移,途中战败,王效白被俘牺牲。
三十八、贵秋东农民三次暴动
民国21年(1932年)9月20日,中共秋浦县委发动汪家河第一次农民暴动,因计划泄露而失败。民国24年1月29日,第二次发动以贵池郑家村为中心的千余农民暴动,成立农民游击队,后被敌打败。1935年秋,在贵(池)、秋(浦)、东(至)3县边界,以高山为中心纵横百里区域,领导数万农民于9月12日(中秋节)举行暴动,建立江南特区苏维埃政府,组织农协会领导农民分配土地,江南红军独立团以此为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
三十九、黟县际村农民暴动
民国22年(1933年)春,中共黟县县委秘密组织农民武装,称皖南第一游击大队。8月2日深夜,于际村举行暴动,解除保安队一个排的武装。随后国民党军队大举清剿,暴动因此失败。
四十、皖南柯村农民暴动
民国23年(1934年)8月21日晚,中共太平中心县委领导柯村(今属黟县)一带农民,举行武装暴动,镇压地主土豪,摧毁国民党政权。接着,柯村周围纵横百余里区域农民纷起,掀起了暴动高潮,不久,皖南苏维埃政府成立。12月中旬,方志敏同志率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柯村休整。随后国民党重兵进攻,柯村苏区失陷,红军游击队在农民支持下坚持了游击战争。
四十一、歙县金竹暴动
民国24年(1935年)8月,中共歙南县委领导南乡金竹一带举行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了暴动大队,8月11日凌晨,暴动大队从攻打朱村土豪开始,后斗争了上金竹土豪方大绅,攻占三阳乡公所。将缴获的土豪钱粮赈济灾民。18日暴动大队进行整训。为避敌主力“清剿”,队伍转至浙江淳西等地坚持武装斗争。26日在水碓山击溃皖浙400余敌人“合剿”后,遂分散隐蔽斗争。8月27日歙南县委遭破坏,暴动领导人张长生、李春海、张爵益等相继被俘,暴动失败。
四十二、秋浦中秋暴动
民国24年(1935年)9月,中共江南特委率领红军独立团和农民自卫军数千人的武装,于中秋节在以高山为中心,东起贵池的狮茅岭,西至东流的白水张家,南起秋浦的鸡头岭,北至贵池的鸡公岗的纵横七、八十里的区域内,举行了农民暴动,参加暴动的民众约5万余人,暴动队伍烧契约,打土豪,分浮财。建立了江南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欧阳斌,并开展了土地分配工作。暴动队伍后遭敌“清剿”,特委机关和红军独立团分散游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