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学潮
一、学潮概况
民国9年(1920年)1月3日,北洋政府内政部通令全国:见群众集会有碍治安行为时;警察官吏可按治安警章办理。2月6日,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命令严禁学生干政,“凡学生有轶出范围之举,立予从严制止”,“有情甘暴弃,希图煽乱者,查明斥退,构成犯罪行为者,交司法官厅,依法惩办。”3月3日,复令全国,“严厉取缔学生市民集会游行”。
抗日战争胜利后,各地学生提出“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口号,国民政府竭力破坏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民国35年(1946年)3月,安徽省教育厅秉承政府旨意,颁布《整顿学风办法》,规定:学生思想谬误,训诫不悛,应即详报教育厅,以凭转函省党部核办。如有隐瞒不报,校长、训导人员、级任导师及军童训人员应负连带责任;学生鼓动学潮,除开除学籍外,一面由学校报请当地军警机关立予扣押,一面报由教育厅按其情节轻重,转解司法机关依法惩处;全班学生破坏学校秩序,则开除全班学籍,超过全校三分之二的学生破坏秩序,则全校解散,并将为首学生送解教育厅予以特种训练;教职员使学生发生学潮,送所在地军政警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并通报全省各机关不能叙用。
尽管国民政府和安徽省政府制定种种限制和镇压学生运动的措施,但仍无法制止学潮的不断发生。
二、“五四”学潮在安徽
民国8年(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学生爱国运动。5月6日,消息传到安徽。安徽各地学生奋起响应,通电北京政府和巴黎和会,与北京学生一致行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5月7日,安庆各校学生代表50余人举行大会,共商反日救国,声援北京学生运动的办法。芜湖以萃文、五中、二农中学生为主,2000余学生一致罢课,涌向街头,游行演说。大街两旁的日本商店纷纷闭店,日本人逃至日本领事馆,中国店员各自回家。同日,学联教联主持召开“芜湖各界响应五四运动大会”,会后组织宣传队到街头、郊区进行爱国宣传活动。5月8日上午,各校学生和群众8000余人举行示威大游行,人人手执红旗,上书“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合肥、六安、徽州、当涂、怀宁、怀远、寿县、定远等地也热烈响应“五四”运动,举行规模不等的罢课、罢工、罢市和游行示威。
正当学运在安徽深入发展时,安徽省长吕调元借口“保护青年学生安全”,责令军警监视学生的行动。省会警察厅贴出布告:“如有滋事紊乱秩序之行动,依法逮惩。”“遇有学生发布传单,有违法纪而不服取缔者,一经查出,即行依法严办,决不姑宽。”布告一贴,警察厅随即派人上街撕标语,撕了又贴,贴了又撕,“传单密布,日益加多”。时有顺口溜:“你们撕,我们贴,见人心,终如铁”。游行的继续游行,罢市的旋止旋罢。
此时,日军借口“护侨”,出动5艘军舰在长江游弋,并派一支海军陆战队在芜湖登陆,以威胁安徽人民。5月19日,16名日军水兵登岸强拉民妇。5月20日,11名日兵打击民众和华兵,调戏猥亵妇女。5月28日,芜湖道尹署警察厅奉倪嗣冲之命,将《工商日报》、《皖江日报》以“言论偏激淆惑视听”的罪名查抄,安庆《民岩报》亦遭限制。
5月29日,安徽学联开会议决如下数案:再次一律罢课,与北京学生一致行动;要求官厅恢复传单原状;电致当局,表示再接再厉;要求言论著作自由,拍电自由,集会自由,演说自由。推选12人代表,质问警厅为何乱撕标语。吕调元闻之恐慌,即令教育厅颁发布告:“如有纠众滋事,紊乱秩序之行动,依法逮捕……限定三日复课,否则军警干涉”。学生忍无可忍,安庆、芜湖、合肥等中等以上学校又先后罢课。
当北京政府采取“提前放假”的措施压制学生运动时,安徽教育厅则勒令安徽中等以上学校一律解散。同时,吕调元以“开文官考试”为钓饵,笼络教育界。由此,学潮在安徽逐步平息。
三、安庆“6·2”学潮
民国10年(1921年),安徽教育界极力请求增加经费,提交省议会讨论时,财政厅长陶及议员坚持不再划拨教育经费。
适逢督军倪嗣冲在蚌埠建生祠,订于6月2日举行落成典礼。马联甲、倪道及多数议员约于6月2日同赴蚌埠庆贺。省议会副议长赵继椿(春木)、议员刘硕等在省议会设宴欢送倪、马等人。教育界闻讯,遂即推派代表分头挽留议员,劝其速议预算,再行赴蚌。倪、马等人得此消息,早已戒备森严。
6月2日,学生派代表去省议会质问,被卫兵阻止。学生认为事关重大,一定要见议长。副议长赵继椿先训斥学生代表,遂令卫兵“打死这班学生”。卫兵们端起上了刺刀的长枪,向手无寸铁的学生残醋镇压。当场,学生戴文秀脑后被击重伤,汪铎钟被扣押,其他代表遭毒打后,夺门而出,飞奔省学联和各学校报信。约一小时后,法专、六邑、一师、一农、一女师、一工、霍桑等7所学校千余学生高呼:“抗议省议会殴打学生代表”的口号,涌向议会。
皖南镇守使马联甲如临大敌,指使卫队和保安队长侯铎、巡官汪铎清、李进先率数十名军警向学生冲杀,学生与军警搏斗,宁死不退,当场受伤50余人。一师学生姜高琦被戳7刀,血流如注。周肇基遍体麟伤,不省人事,仍被拖进议会拘押。议会一带地方遍地是血,哭声震天。居民见状,莫不泪下如雨。而马等仍指挥军警残暴追杀。
事件发生后,省城各学校职员至议会质问为何殴打学生。法政专科学校校长光升(明甫)正与赵春木辩理时,马联甲从屋内窜出,抓住光即打,并令士兵将光捆绑,准备枪毙,幸有一二稍明道理的议员请求释放。
6月3日,省教育会、学校联合会、学生总会通电全国,诉以公理,并向法院控告,恳求法律解决。同时,派出120余人赴沪、宁、京、津各地,请求援助。省城各校学生一律罢课。各校门前皆悬白布大标语:“议员军阀、残杀学生,全体罢课,誓与偕之”等语。
芜湖、六安、宣城、徽州、霍邱、霍山等各县市一致声讨倪、马。芜湖学生代表奔赴安庆,抬着姜高琦血衣,手执“杀马”大标语,高呼“打倒军阀马联甲”等口号,向省长公署游行。5日,芜湖教育界全市大游行,高举“安庆学生被杀,哀求各界援助”的大旗,沿街演讲。同时,芜湖教职员联合会、学生联合会召开紧急会议,决议如下办法:一、教职员与学生同立于改造的街头,决不让学生独死,而教职员独生。二、决不再向政府哀恳,也不必再谈无谓的法律,因为法律是为强者所有的。有眼泪要对安徽人民和全国父老去哭,有鲜血要对着戮杀我们的仇敌去洒。三、组织知识界大同盟,向可以接触的地方去哀求援助。四、与省城学生一致行动。五、派代表分赴南京、上海、北京等地求援。六、派代表赴安庆抚慰死伤学生及教职员。七、筹划根本解决办法。八、认定主要凶手,其余的暂时一律不必追究。
安庆法政专科学校校长光升,一师校长李光炯、五中校长刘希平、六安三农校长沈子修等联络安徽学联、教育会、中等以上学校联合会、教职员联合会、总商会、省农会、律师公会、西医学会、中路商团等团体(简称十公团),组成“6·2惨案后援会”推举学生储应时、张本国等人,向怀宁地方法庭起诉,要求惩办杀人凶手。
7月1日,姜高琦经抢救无效身亡。因地方审判厅和检察厅故意拖延对此案的审理,学生聚集百余人至省长公署请愿,要求撤换两厅厅长。省长“允电司法部,学生始散”。11月14日,安庆教育界召开追悼姜高琦大会。丧葬完毕,即时以600元购得菱湖内土地一方,兴建坟词及血衣亭。次年,一中学生周肇基伤发致死,其夫人黄家馥亦以身殉,皆合葬于一处,称“姜周坟祠”。其后,又在省议会后门建“姜高琦烈士殉难处”纪念碑,在菱湖建立纪念堂和血衣亭。纪念堂墙上镌刻着姜、周、黄石像,悬挂着省学联的挽联:“倪道可杀、马联甲可杀、昧良刘赵更可杀,大敌当前,唤醒国魂此雄鬼;省议员无耻,司法官无耻,助桀败类更无耻,人心不死,誓拼热血溅群魔”。
四、反曹锟贿选
民国12年(1923年)10月5日,曹锟贿选为大总统,并拟在10日就职。消息传来,安徽人民异常愤怒。
10月10日上午,芜湖学生联合会集合各校学生数千人,打着横幅,上书“凡承认中华民国者就不承认曹锟为总统”等字样,乐队奏哀乐,游行示威,散发传单。游行队伍将往芜湖的众议员彭昌福、吕祖翼(吕仰南)的住宅大门写上“猪仔议员的巢窟”,将彭昌福一箱钞票搬到院内焚毁。
芜湖警察厅派数十名警察赶往镇压,游行队伍已出西门,在十三道门广场召开反贿选大会。大会主席詹善良报告议员贪财受贿,选曹锟为总统的罪行,宣布抄毁众议员彭昌福、吕祖翼的家宅,以示惩戒,号召各界联合起来,不承认曹锟为总统。同时,芜湖学生联合会致电驻北京安徽议员,申述大义,警告利害,劝其自爱,不受曹锟武力和金钱支配,不图5000元贿选费而丧失人格廉耻。
10月22日,安庆学生不顾警察干预,捣毁议员张伯衍、何雯的住宅。次日,受军阀控制的《社刊》登出“学生受人利用,侵犯私人的住宅”的消息后,又触怒学生,结队前往报社,将其捣毁。接着,阜阳、歙县、宣城等地学生和教育界人士,纷纷集会,反对曹锟贿选。
时逢农历重阳,各校放假,芜湖学生结伴旅行省会。17日下午,省长公署召开军警要人和安庆道、怀宁县军政警头目会议,研究镇压措施。12日晨,在张伯衍等议员家宅前后布满便衣军警,封锁通往此处的道路。晚间,芜湖吕祖翼之子连夜跑到安庆,请求省警务处长从速严办芜湖学生。
10月25日,安徽驻北京议员张伯衍、陈策、杨松年等12人向曹锟哭诉,要求“下令地方长官拿捕学生,依法惩治,保护议员原籍财产,国会派人协同政府赴肇事地点调查,要求免去未能严惩学生的安徽省长吕调元”。曹锟除答应“饬各该地方官厅从严惩办肇事人”外,对议员所受损失,“由政府恤偿,即使政府财政困难,无款可支,本人亦愿以私财赔偿”。
吕调元连日接到皖驻京议员和北洋政府的电文,令其“保护驻京议员家宅人口安宁,严惩为首学生”。吕遂下令通缉一批学生和教育界人士蔡晓舟、余小宋等。
五、其他学潮纪略
〔芜湖学生打盐冈商行〕
民国11年(1922年)4月,芜湖二农学生发现日本盐冈商行将大宗货物交给中国商人搬运。次日夜晚,芜湖学联派人前往察看,果有一批日货正在搬运。学生当即要求搬运货物的中国商人将货物运往商会封存,商人不允,双方争执。日本管事出来干涉,又有十余人对学生大骂,学生忍愤回校。次日上午,芜湖各校结成大队冲向盐冈,质问为什么骂人?盐冈管事态度强硬,仍指骂学生代表。学生愤怒至极,掀翻账桌,打碎橱窗,日本奸商瑟缩不敢动弹。事发后,日本领事到芜湖警察厅,提出惩办学生、赔偿损失及中国宫厅向日方道歉,保证以后不再干涉日商自由等条款。学联得知日领事提出无理要求,立刻通知各校结队奔警察厅与其辩论。日领事愤怒之下,举拳动武。学生代表薛卓汉一掌将其推开,众学生齐声喊“打”!日外交官面色灰白,不敢作声。学生自称:“这是国民外交的胜利”。
〔芜湖“1·28”事件〕
民国17年(1928年)1月28日早晨,陈调元的国民革命军等三十七军一部和芜湖警察局警佐包围民生中学和花津桥33号联络点,将王辩(女)、甘天沐、王绍虞、严之聪等30余名中共党员及进步青年逮捕,搜去中共外围组织的名册,按名单逐户搜捕。王绍虞牺牲于安庆饮马塘监狱。〔安庆学生反蒋示威〕
民国17年(1928年)9月25日,蒋介石赴安庆,命警察局立即逮捕安徽大学校长刘文典,激起学生公愤。该校学生遂联合一中、东南中学、六邑中学、一职校等校学生游行示威,包围国民党安徽省党部和省政府。蒋介石即另派特务头目程天放任教育厅长兼安徽大学校长,随后又逮捕一大批中共党员、团员和进步学生。
次年8月,在中共安庆中心县委领导下,王步文、刘淠西组织安庆大中学校学生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反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安庆警察局根据蒋介石的命令,将安徽大学学生刘树德等34人逮捕。中共高工支部负责人鲁宏图、中共安大支部负责人伯习福等19人为掩护学生亦被捕。8月19日,全部被害。
〔阜阳学生打警察〕
民国34年(1945年)10月某日,阜阳县插花庙东牛乡演戏庆贺抗日胜利。正值热闹时,乡警察所长强令停演,要求听乡长“训话”。乡长要群众“捐款纳税,尊敬警察,保卫治安”等等。看戏的一些学生和群众纷纷离去。警察持枪逼众听“训”,并与学生发生激烈争执。学生王安之一声喊“打”,三百余学生和农民一拥而上,同警察发生搏斗。警察所长的枪当场被缴,求着饶命,另一些警察和乡长越墙而逃,不久,插花庙警察所撤回阜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