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三章 劳动管理

第二节 职工调配

1961年,淮北矿务局各矿通过节约挖潜,从地面调整1830人充实到地下,从附属厂队调整了2100人到各生产矿工作。1962年,压缩辅助生产工人3860人充实第一线。在完成精减职工计划以后,1963年,市内调剂的职工200余人,从市外调入4500人,从蚌埠、宿县专区调入建筑技工、服务行业技工90余人,充实服务行业。1964年,从蚌埠、宿县专区调入临时工730人(中央企业350人),分配到建筑、照像、厨师、理发、屠宰等技术行业。1972年,朔里矿精简非生产人员和辅助生产人员318人,其中265人充实到井下采掘第一线,新成立了一个采煤连和配备了两个掘进队,其余人员进行了余缺调剂。全市生产矿挖掘劳动潜力、压缩辅助生产工人和非生产人员1087人充实了第一线。是年,全市增减相抵后净调工人400余人。1976年,市直地方企业、事业单位余缺调剂934人,其中调给工业局88人,商业局194人,建委114人,市建筑公司53人,宾馆30人。1978年,全年有计划的进行余缺调剂职工1605人,其中全民单位职工1133人,农林四场327人,集体单位145人。是年,照顾夫妻关系、家庭关系调动职工515人,工作需要调动665人。1980年,全市对新老企事业单位的劳动力进行了余缺调剂,按照先近后远的原则,将停缓建单位的职工充实到急需用人的单位。全市调进131人,省内调入243人,调出313人,调往外省88人。其中西藏内调5人,从市内和外地调剂技术工人32人到市棉织厂。1981年,从部分企业调89名技术工人到市编织一厂、三厂和棉织厂等轻纺工业。办理建制调动5859人,其中全民5552人,集体307人。调往省外全民职工187人,集体17人,外省调入全民职工252人,集体27人。省内调入全民职工211人,集体199人;调往省内全民职工432人,集体152人。1982年,全市共办理调动4428人。1983年,刘桥矿成建制移交9136人,支援新扩建企业技工486人。是年,全部照顾夫妻关系调入303人,其中外省177人,省内126人;调出396人,其中外省140人,省内256人。
1985年,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了技术人才交流和余缺调剂357人。1986年,全年办理在职工人调动819人。1987年,全市调配工人835人,为两家市属企业引进5名急需的技术人才。1989年,终止省内调入,适量调剂企业发展而需要的技术工人。全市调动623人。1990年,为急需用人单位调剂技术工人413人。1991年,加强了对工人调配工作的管理,市属企业调剂技术工人456人,其中全民企业257人,集体企业199人,保持了职工队伍的相对稳定和合理流动。
上一篇:第一节 用工制度
下一篇:第三节 精简职工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