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五章 图书 档案

第一节 图书

一、图书馆
1962年创建濉溪市图书馆,与市文化馆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藏书近万册,管理人员2名,面向全市开展图书借阅活动。1964年濉溪市投资建小楼1座,由市广播站、文化馆、图书馆3家合用,因院内石榴颇多,故称“榴园阅览室”。
“文化大革命”期间,人员下放,藏书遭到破坏,图书馆停止开放。1970年开始整理遭破坏后遗留下来的藏书,并购置部分新书。1971年5月恢复对读者开放。10月与文化馆分开,更名为市图书馆,馆舍面积320平方米。1973年图书馆正常开展业务,1975年图书馆人员增至12人,1980年人员增至16人。1984年,市政府新建图书馆大楼,投资83万元,建筑面积2751平方米,大楼6层,设阅览室4个。1985年市政府拨款15万元用于添置设备和选购图书,1986年4月正式对外接待读者。1987年馆内职工增至20人,80%的人员参加了不同层次的专业培训。是年,图书馆牵头成立了市图书馆学会,加强了全市的图书馆界的联系,开展专业培训、进行业务学术研究。1988年以来,图书馆开展了“爱馆、爱书、爱读者”和“三爱一优”的优质服务活动。1989年被省文化厅授予全省文明图书馆称号。
1992年,图书馆人员增加至23人,藏书近10万册,各种报纸、杂志500余种,发放借书证4000张,年均接待读者6万人次,在原儿童阅览室基础上开办了少儿部,全日开放。
二、书店
建市初期,濉溪市新华书店,隶属市文教局领导。于1961年7月1日正式营业,职工2人,书店借用花园路南端西侧面积为48平方米的3间平房。1961年上半年,省书店拨款5000元,在红旗电影院后边盖了平房5间作仓库和职工宿舍。下半年,职工增至5人。书店人员走乡串户,图书肩担人扛,送货上门,年销售额为1.3万元,实现利润0.03万元,库存图书1.7万元。1963年下半年,省店拨款40万元在淮海中路的南边、市体育场北侧,兴建了1幢面积为450平方米的2层营业大楼,另外还建了平房仓库9间。1964年年底建成,春节正式营业,是年销售额为6.2万元。
“文化大革命”期间,新华书店受到严重的破坏。1971年,书店更名为淮北市新华书店。1974年,市政府投资26.1万元,在淮海路中部的北侧,市政府东侧建了1幢3层的图书营业大楼,面积为2120平方米,一、二层设立了文教柜、医药柜等10多个销售柜组,图书增至2000个品种。先后在矿山集、烈山、朔里、石台、沈庄、袁庄、芦岭、朱仙庄、刘桥、百善等矿和煤师院、电厂、纺织厂、技校等单位设立了新华书店供销、经销门市部,1983年底销售额为132.9万元,实现利润9.4万元。
1984年11月,新华书店为副县级单位。1985年实行经理责任制,书店设置了中层办事机构。1987年,省店投资14万元,市店自筹8万元,新建了教材门市部和部分职工宿舍。1991年底,年销售额为643.4万元,实现利润22.57万元。1992年,开展多种经营创办了第三产业。购买汽车,送书上门,打开橱窗,扩大营业面积,出租经营,确保经济效益。1992年底,新华书店设有14个职能科室。全店干部职工共有73人,销售总额为699.8万元,实现利润28.95万元。
三、图书发行
图书发行主要是以市新华书店为中心,以设在各矿、厂单位的供销、经销门市部为网,以243家个体书店书摊为络的销售网络来发行销售的。
大中小学的教材,复习资料主要由新华书店发行。图书则由新华书店以及各销售门市部、个体书店书摊共同销售。为了方便用户、提高销售额,新华书店还采取送书上门的办法。新华书店销售额年年递增,已由1961年的1.3万元增加到1992年的699.8万元。
1992年,新华书店经营的教材、科技、社会科学、文学、医药、年画、磁带等无声读物和有声读物已达4000多品种,基本上满足了读者的需求。
1961年至1992年新华书店图书发行情况一览表
下一篇:第二节 档案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