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五章 医疗卫生管理

第四节 医疗经济管理

一、经费管理
1961至1981年,卫生事业费由省卫生厅分配。
1981年,对药品管理,由领导审批、药库验收、财务核报,改为实行“金额管理,数量统计,实耗实销”的管理办法,从此将销售药品与药费收入进行核算,销售贵重药品、紧销药品与处方进行核算。1982年随着财政体制的改变,卫生事业费由市财政局核定。
市县以上各级各类医院(不含企业单位)从1989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医院会计制度(试行)》后,会计制度有较大变革,即会计记帐,以借贷记帐法代替收付记帐法。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代替收付实现制。记帐更加详细,总帐科目由原来的25个增加到46个。一级明细科目,由原来的33个,增加到94个;二级明细科目,由原来的79个,增加到185个。中医院按上年度平均日消耗药品金额(按批发价换算),核定75~90天药品周转金的基础上,增加10天药品周转金。除原有“银行存款”帐户外,另增设“专项存款”帐户,核算专户存储的各种专用款项。
二、公费医疗管理
1964年2月13日,公费医疗预防实施管理委员会成立。“文化大革命”后,委员会成员多不在岗。1975年10月20日,又重新组成公费医疗管理委员会,9人组成。1982年1月18日,成立公费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至1989年11月,市辖区未设公费管理委员会。
建市初期,卫生局即按享受公费医疗人数和经费定额,将款拨给濉溪煤矿矿工医院,定点医疗,包干使用。1964年制发“公费医疗证”,凭证到就近医疗单位就诊,医药费用记帐方法,市卫生局定期审核结算;外购药品,按制度规定,予以审查报销。1969至1972年,公费医疗经费由市人民医院代管。1973年,市卫生局恢复直接管理。自1973年9月起,按应享受公费医疗的人数和经费定额,将款拨给单位;单位按照《公费医疗预防实施管理办法》,自行掌握,包干使用;超支不补,结余转下年度继续使用,对年老多病、危重病人医疗超支较多的单位,年终酌情补助。从1976年1月1日起,公费医疗实行统一管理,并印发新的公费医疗证,定点医疗,凭定点医疗单位发票、病历、公费医疗证到市卫生局报销。1982年4月,在市人民医院设立公费医疗门诊室,抽调3名医疗技术较好的医生和1名会计,在公费医疗办公室领导下,专为享受公费医疗人员门诊、记帐和结算。4至9月,公费医疗费下降50%。后又恢复了“单位包干使用,自行管理”的办法。
1989年,根据省政府的有关文件,为加强公费医疗管理采取了以下措施:重新组成市公费医疗管理委员会,配齐公费医疗办公室人员,加强对公费医疗的领导和管理工作;对公费医疗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整顿,重新核定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人数;调整公费医疗费用的定额,每人月2.50元调到5元;离休干部门诊记帐,改为凭定点医院发票、病历、处方和公费医疗证到公费医疗办公室报销,并要求严格执行卫生部、财政部制定的公费医疗经费开支范围。但由于药价逐年上涨,医院收费多次上调,医院增添比较先进的检验设备,致使检查、治疗往往高于病情需要,公费医疗费逐年上升。
1979年至1992年公费医疗经费支出情况表
上一篇:第三节 药政管理
下一篇:第五节 卫生社团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