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三章 公安科技

第四节 公安通信技术


一、公安通信机构
1984年以前,省公安厅办公室行政科设总机室,负责公安通信。1984年,省公安厅办公室成立通信科。次年,成立机要通信处,下设有线、无线两科。1987年增设机要科,并将厅办公室的计算机室并入无线科管理。
1980年以后,地、市、县公安机关先后设总机室或通信室,隶属办公室或秘书科(股)。1982年以后,行署、市公安处(局)陆续成立机要通信科。
二、有线通信
〔厅机关市话〕
1957年以前,省公安厅机关内部通信主要依靠合肥市电信局安装的电话,数量有限。1957年,安装100门共电总机,交换方式属人工转换,通信线路是铁丝明线。1962年,更换为200门共电总机,将明线更换成电缆线。1981年3月,更换300门共电总机。1985年12月,增添一台100门共电总机。1987年8月,更换400门纵横制自动交换机,由人工转换改为自动拨号,并保持原100门共电总机作首长台。1989年引进1000门程控交换总机,当年完成安装调试并开通使用。通信线路由架空电缆改为地下电缆。
〔公安长途有线专网〕
1979年底,公安部决定在全国公安系统内部建立长途专网,开通长途电话、文字图片传真、电话会议3项业务。在此之前,省公安厅上传下达的长途通信,均通过邮电部门挂接公用长途电话。
自1980年至1984年10月,先后完成组建公安有线专网三期工程任务。第一期工程开通省公安厅与公安部的公安专线;第二期工程开通省公安厅到各行署、市公安处、局的专线;第三期开通各行署、市公安处、局到所辖县(市)公安局的专线。省公安厅和行署、市公安处、局先后购置安装长途总机、调度架。县(市)公安局配置会议终端机等设备,63个县安装总机。至此,全部开通省公安厅上至公安部,下至全省各行署、市、县公安处、局的长途电话、电话会议等业务。全省共开通公安专线96条。
三、无线通信
建国后至80年代以前,安徽的公安无线通信,仅在警卫等少数业务部门应用。直至80年代中期才逐步发展成网络系统。
1985年,省公安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统一组建公安移动无线通信网。全部工程分为三期;第一期建成省公安厅、各行署、市公安处(局)的移动网;第二期扩充和完善省公安厅、省辖市公安局无线网,组建各城市公安分局的移动网;第三期组建各县(市)公安局无线网,1987年底全部完工。1988年,对各级无线网进一步充实完善,并逐步向公安派出所延伸。
截止1989年,全省共有无线通信基地、车载、固定和手持等各类电台5000部,控制设备130余台,40%的公安派出所有了电台,在全省范围内,基本建成单双频兼容、分级组网的公安基本级移动通信网,并通过有线专网的相互转接,实现网网相联,形成一个以有线通信为主干,无线通信为补充,定点与移动相结合,覆盖全省的较为完整的公安通信网络。
四、机要通信
1979年始,由省公安厅一处开通传真业务。1980年移交给厅办公室管理,任务是负责省公安厅至公安部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公安厅、局的明码电报业务。1982年,开通省公安厅至全省16个行署、市公安处、局及黄山风景区公安局的明码电报业务。1984年,开通全省县级公安机关明码电报业务。当时使用的都是一类图文传真机。1986年,配置2台三类传真机,开通了省公安厅至公安部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公安厅、局的三类传真通信业务和加密通信。以后又陆续开通了省公安厅至全省16个行署、市公安处、局及黄山风景区公安局、部分县级公安机关的三类传真通信业务。全省有一类图文传真机152台、三类传真机74台、图片传真机18套、机要通信微机2套,初步形成了公安机要通信网络。公安机要通信工作的开展,使有关文字、数字、照片等信息能够准确、及时、快速地传递,而且保密性高。
五、计算机应用
1984年,省公安厅购置两台微型计算机,开始进行刑侦、治安、人口、“严打”等统计报表的分析、汇总等工作。1986年,省公安厅通信处与有关业务处配合,开发研制了车辆和驾驶员档案管理软件。
1988年分别在马鞍山、安庆两市进行“人口基本信息系统”和“违法犯罪信息系统”开发应用试点。1989年省公安厅在马鞍山市召开了“全省公安微机应用工作现场会”,总结了上述两市的经验,要求在两三年内全省各市的微机应用工作都要开展起来。计算机在公安工作中的推广应用,使人口、交通、涉外、消防、政保、内保、内部管理等基础管理工作,以及公安情报信息等,由手工管理开始转向自动化管理。
上一篇:第三节 消防科学技术研究
下一篇:公安史志研究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