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民国14年(1925年)前,曾有杜诚一医生同时使用中、西药治疗病人。50年代初,开始推进中、西医的结合。市卫生局在中医进修班开设西医课程,市级各医院也聘请中医到西医病房会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治疗疑难病症。1958年,市举办西医学中医学习班14个,学员约500名。1959年,选派4名西医师离职到安徽中医学院学习三年。1970年,第三人民医院设立中、西医结合病房。1971年和1975年,市两度召开中、西医结合会议,掀起了中西医结合的高潮。1972年至80年代初,市卫生局共举办10期“西学中”学习班,每期4个月,学员50名。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也举办了4期学习班。至1985年,全市累计有近千名西医参加过“西学中”学习班,有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1人,病床14张。
20多年中,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疾病取得一定效果。其中,第一人民医院儿科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小儿肺炎1060例,疗效达96%。方法是采用中药麻杏石甘汤(主要成份是麻黄、杏仁、石膏、甘草)解表,降气化瘀,并施西药抗菌素等。对过敏性紫癜、小儿急性肾炎、包裹性脓疡等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也取得满意效果。该院根据临床实例,曾编写出《儿科常见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书。第三人民医院小儿科对新生儿硬肿症,采用温补脾肾、活血化瘀方法取得明显疗效;用中医清热解毒法治疗急性坏死小肠炎,三四天可止血,一周可痊愈。另外,对小儿肺炎、过敏性紫斑、新生儿破伤风、化脓性脑膜炎等病,也都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获满意效果。几家医院对医治斑秃、神经性皮炎等难治皮肤病,结合采用中医的电烘疗法和贴敷疗法,治愈效果明显。第三人民医院内科中西医结合小组用结合疗法治疗乳糜尿200例,疗效达98%;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150例,疗效也达80%以上。各项中西医结合治疗成果多获市科技成果奖,部分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