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三章 体育管理

第三节 体育训练

建国前,蚌埠江淮中学、崇正中学等几所学校和民众教育馆等,因分别组建有足球、篮球、乒乓球等方面的运动队,能经常开展训练活动。每逢有赛事时,还组织赛前集训。
1951年和1952年,皖北地区举办足球选拔赛、游泳比赛等,市代表队组建后,由团市委军体部组织了赛前训练。1955年,在市体委筹委会成立后,开始组织工厂企业、学校的运动队进行业余训练活动。训练中,市体委派人作技术辅导。市立各中学的体操队也以苏联《体操技巧等级运动员动作图解》为教材,进行训练。1956年,市体委国防股负责指导射击训练活动,到1958年,每年都有1000多人达到普通射手水平。此间,市业余体育学校和体育中学先后成立,逐渐成为体育人才的训练基地,主要训练项目是篮球、体操、田径、足球、排球、摔跤、柔道、举重、技巧、乒乓球、棋类、武术、射击、航模、无线电测向、游泳等。训练中,市体育中学教练员贯彻国家体委编定的《训练大纲》,制定年度、阶段和周期计划,并写训练课教案,定期检查训练计划落实情况,每天对学员训练不少于4小时。
1957年后,各项赛事活动增多,凡参加省以上赛事的,多由市体委举办集训队和训练班;市内赛事由各基层单位组队训练。1959年,为迎接省第一届运动会,市体委对集训队分别进行了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举重、柔道、摔跤、武术、体操、技巧、游泳、划船、自行车和摩托车等方面的训练。训练中从严从难要求,加大运动量,比赛中能发挥出好的成绩。
70年代后,体育训练活动着重在少年儿童中开展,从基础抓起。1974年,市举办幼儿武术训练班,报名达700多人。训练后,选出一批有培养前途的儿童,成立业余武术班,再加强重点培养。同年,还成立少年儿童棋类训练班,招收爱好棋艺活动六至十二岁的儿童,分期培训,之后共办10期,培训200余人。为了提高对少年儿童的体育训练水平,相继将一批中小学设为单项训练的网点学校,其中:体操技巧项目是第一、第二实验小学,摔跤项目是第二十三中学,航模项目是第一中学、第六中学、第二十五中学,乒乓球项目是第一实验小学、蚌山小学、朝阳路一小,棋类项目是凤阳路一小(中国象棋)、第六中学(围棋、中国象棋)、第二实验小学(围棋),射击项目是第二中学、第五中学、第六中学、铁路中学、第二十六中学、烟墩小学、凤阳路二小和朝阳路一小等。
进入80年代,各项体育训练注重采用科学方法,力求达到规范化要求。足球训练中,不再单纯训练基本功,而是讲究队员技术战术的配合和对队员心理素质的训练;柔道训练中,将现代柔道的投技、寝技、舍身技、关节技、抱压技、控制技等技术纳入规范施训内容。在其他各项运动的训练中,也都改进训练方法,增强了训练效果。
上一篇:第二节 体育队伍
下一篇:第四节 体育场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