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案
徐锡麟,字伯荪,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二月十七日生,浙江省山阴县人,家道殷实,曾中秀才。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一月徐锡麟受蔡元培之邀,加入光复会,旋为该会之领袖,矢志反清排满。同年五月,徐开办绍兴大通学堂,招生多为光复会员,专学兵式体操。年冬,徐与陶成章等各捐官赴日本欲攻军事,谋握军权,因言行不慎受清政府驻日官员觉察,未能遂愿。翌年初,徐只身返国拟入官场相机行事,随由表亲俞谦三(前山西巡抚,时任湖北学政)举荐,以道员职分发安徽巡抚恩铭属下,任陆军小学堂会办。徐文韬武略,深得恩铭看重,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二月即晋任安徽巡警处会办(副处长)兼巡警学堂会办(副校长),复加委陆军小学堂监督(校长)职。其后,徐屡向学生纵论时局,痛陈国弊,倡导革命,并联络驻安庆之陆军第六十一标部分军官,歃血为盟。适东南各省纷乱,徐觉时机已到,便与浙江秋瑾筹谋皖、浙起义协同互应。不料一革命党人叶仰高在上海被捕,供出光复会首领,“光汉子”已入官场,两江总督端方急令恩铭严缉。恩铭速召徐锡麟商议并出示端方电文,徐见缉捕名单上“光汉子”正为自己别号,且列为首,情知有变,忙敷衍恩铭几句便告退。此时徐又获悉浙江方面七月六日起义,即决定七月八日巡警学堂举行毕业典礼时起义。岂料恩铭八日须参加幕友张次山老母八十寿诞,毕业典礼亦提前于六日。五日,徐向少数学生宣布翌日发事,六日晨,复召集全体学生慷慨陈词,训示同心协力,患难与共,其演讲系用浙江土语,大多学生似懂非懂。八时,恩铭率安徽各文武大吏抵学堂,稍倾即得巡警处收支员顾松(旗人)密告,恩铭警觉,推辞酒宴,徐便请恩铭行过毕业典礼再走。一行抵操场,学生已集合完毕,正行礼时,徐突上前道:“回大帅,今日有革命党起事。”恩铭愕然,问:“徐会办从何得此信?”话音未落,徐之助手陈伯平上前掷一炸弹,未爆,徐速从靴统内取出双枪,左右手各执一支对恩铭射击,陈伯平及另一助手马宗汉也持枪连击,恩铭中数枪后被抢回抚署即死。徐率众欲往抚署,闻已有备,乃折向军械所,途中,大多学生逸散,从入军械所者仅30余人。清军复将其等包围,该所总办先携带库房钥匙逃离,致枪弹无法补充。不时,陈伯平中弹死,徐锡麟、马宗汉等被捕。
安徽官府旋即在督练公所大堂设刑庭,藩司冯煦、臬司毓朗、抚署之总文案张次山会同审讯徐锡麟。徐虽满身创伤,但神态自若,以轻蔑的眼光环视四周后,盘膝席地而坐。毓朗喝令徐跪下,众官兵上前拖拽,徐对毓朗怒道:“你还洋洋得意,若慢走一步,也被我所杀,侥幸了你。”冯煦问:“恩铭待你不薄,你何以忘之?”徐对曰:“恩铭厚我,系属个人私恩,我杀恩铭,乃排满公理。”冯问:“你平日常谒见恩抚,为何不击之于署中,而延至今日?”徐曰:“署中私室,学堂乃公地,大丈夫作事,须令众目昭彰。”冯等逼令徐招供与孙中山之关系及学堂之同党,徐严绝:“孙文不足以指挥我,此事仅我与宗汉子、光复子(陈、马二人)所为。其随攻军械所之学生实不知情,乃我以枪迫之,不得己而随行,我之罪,我一人当之,寸磔我身可矣,幸毋累及他人。”言罢,反问:“新甫(恩铭)死了吗?”毓朗诡称:“仅受微伤,经医治已痊愈,明日当亲自讯你”。徐闻之低头不语。毓朗又历声道:“你知罪否?明日当剖你的心肝!”徐顿时领悟恩铭已死,乃仰天大笑:“新甫已死,我志已偿,我志既偿,即碎我身为千万片亦所不惜,区区心肝何屑顾及。”言毕,缄口拒答。
审讯完毕,聚议处置办法,毓朗等满族官员挟恨报复,力主援引张文祥刺杀两江总督马新贻案之例,“先挖心后斩首”;冯煦则恐以此例惨杀会激事生变,主张“国法从事”,随议定“斩首后挖心”,由藩、臬二司电告两江总督端方:“省城罢市、人心惶惑。恐有余党劫犯,公商将该犯立予正法,援张文祥例,剖心致祭。”
七月七日凌晨,徐锡麟被押到安庆东辕门外刑场,陪斩的有巡警学堂学生朱蕴山等四人,徐被斩首后剖心。同年八月二十二日,马宗汉亦在安庆监狱被害。